国有企业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探讨

2020-07-09 03:30胡宏剑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2期
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工会国有企业

摘要:在民众知识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我国社会主义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工会应当如何开展工作,有效地促进职工与企业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进而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使企业的竞争力更强,是我国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重点,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深入探讨,并提出有效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国有企业;工会;和谐劳动关系

一、工会的性质

工会是工人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我国是工人阶级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我国的工会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会又存在一定差别,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会是为了与资本家作斗争,保障工人的利益,是工人自发的组织,而我国的工会是国家国家组织,在企业发展中起着维系职工与企业关系的重要作用。

我国工会的本质。在我国,共产党、人民政府等都是工人阶级的组织,但工会与这些组织是不同的,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具有阶级性和群众性,而工会的这两个特性反映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又使工会拥有了政治性和经济型等一般属性。

二、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关键作用

(一)保证职工的利益。工会的本质是工人阶级自愿结合的产物,其存在是为了更好地保障职工的利益。因此,工会组织的存在,首先能够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使职工感受到温暖和谐,这样使职工对工会组织的信任度提高,从而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获得良好效果。

(二)维护职工的监督权。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职工是主体,且由于我国是工人阶级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职工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有参与其过程、监督其流程的权力。一是企业职工有权通过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代表,代表职工参与到与职工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中,并代表职工提出建议。二是企业职工有权对关系企业发展、自身利益的工作进行监权,通过对其流程、结果等步骤的监督,行使自己的权力。而工会的工作,就是维护职工的监督权不受侵犯,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监督企业是否按照《劳动法》开展工作。《劳动法》保护的是职工的利益,工会组织围绕《劳动法》对企业进行监督,关注企业是否有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存在。若企业存在相关问题,则帮助职工与企业沟通,在维护职工利益的基础上,行双方协调,更有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三、企业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重要职责

(一)规范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约定方法。一是将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放到一个规范的框架之中,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证。二是确保每一位职工都能够与用工企业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保障每一位职工都能获得其权益。三是对企业执行劳动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保证企业能够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二)监督企业对《劳动法》的执行情况。工会组织要确保企业严格执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使劳动关系更加稳定。一是加强对企业相关工作程序的监督,保证企业合法依规开展工作。二是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对劳动法的认识和理解,在日常工作中遇到违反劳动法的现象能够及时反馈、维权。

(三)工会组织能够获得职工的信任和认同。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很容易使职工对企业产生逆反心理,对企业不信任,甚至对工作失去积极性。而工会组织本身有帮助职工维权的职能,能够更好的获得职工的信任和认同,工会组織通过加强与企业、职工双方的有效联系,将企业发展与职工发展协调统一起来,使双方能够将发展作为共同的目标,职工能够积极的加强自我提升,而企业能够为职工提供平台,通过共同的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

四、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对对工会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一是加强工会工作人员对工会工作的认识,通过对国史、工会发展史、以及工会在我国各个发展阶段起到的重要作用的了解,使工会工作人员对工会工作的实质和重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更强。二是加强工会工作人员思想教育,使工会工作人员能够从根本上认清自身工作对企业和职工的重要意义,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思想水平,服务好职工,有效促进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

(二)提高工会工作人员对职工心理分析的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对人类需求的分析,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了五大类,人类与动物相同的生理需求作为“需求金字塔”的最底层,也就是基础层,将自我实现需求放在了“需求金字塔”的最高层,也就是人类发展的最终需求。工会工作人员能够准确的分析职工的需求,才能够根据职工需求有效的制定工作措施,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加强工会工作人员对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和认识。一是加强工会工作人员对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系统认识,使工会工作人员能够从全局出发认识企业管理对于职工和企业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企业管理调整工会工作方式方法,使工会工作更好地服务职工。二是加强工会工作人员对“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的认识。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工作离不开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提出于1959年,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经过长期研究后提出的关于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又称双因素理论。在该理论中,他将员工的心理需求分为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种。良好的保健因素能够有效的消除职工的不满意感,却不能提升职工的满意感。因此,工会工作人员一定要有分辨能力,能够了解职工现阶段是需要保健因素,还是需要激励因素,并将之有效的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合理安排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促进二者相辅相成,提高职工的“幸福感”,使职工将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四)提升工会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促进工会工作有序进行。企业工会代表的是职工的权力,因此日常工作中要做好对职工的服务工作。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提升工会工作人员对维护职工利益、服务职工的意识,使工会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摆正位置,放平心态,稳定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二是要求工会工作人员加强与基层职工的联系,使工会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职工诉求,以此为基础开展各项工作。

(五)加强工会工作人员对新媒体的认识和运用。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传播不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尤其现代职工的知识水平普遍较高,对新媒体的运用更多,而且在新媒体中的评论、点赞等多是职工真实想法的写照,更能够表现职工的思想现状,因此,加强工会工作人员对新媒体的认识,使工会工作人员能够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并通过大数据分析职工思想动态,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六)将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我国民主、文明的文化大背景下,各大企业都将和谐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而企业文化的本质是建设统一的、为全体干部职工所认同并愿意执行的、属于企业独有的文化标准。因此,工会组织可以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效的结合起来,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充分吸纳职工对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对其中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好的想法运用到实际中,使职工在思想上得到鼓励,有效的将企业和职工联系起来,促进职工对企业的认同,从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发展离不开职工,工会作为职工与企业关系的维系者,承担着重要的任务。为了能够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保障职工的利益,提高企业内驱动力,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工会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保证有专业性强的团队,加强对工会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工会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现代职工的需求分析方法,从而能够准确地分析出职工需求,从而有效地开展工作。日常工作中掌握正确的方法,保证职工能够正确对待奖励、批评、成功、失败,以此促进职工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华真.企业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价值能效成本[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0).

[2]刘娜.企业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分析[J].人力资源,2019(4).

作者简介:胡宏剑(1983—),男,山西运城人,中级经济师,本科,主要从事党工行政研究。

猜你喜欢
和谐劳动关系工会国有企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工会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问题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