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6月:独立与自强

2020-07-09 03:15刘岳
前线 2020年6期
关键词:造船伊拉克江南

夭折的“湖南共和国”

谭延闿的湘军兵锋直逼长沙,皖系军阀、湖南都督张敬尧故作镇定,表示“与长沙城共存亡”。不过一转眼,1920年6月11日晚上,他就下了一道紧急命令,放火焚烧镇湘楼和军火库。长沙城顿时火光一片,张敬尧率军狂奔而逃。

驱张运动胜利了。让许多人没有想到,紧跟着登场的却是湖南自治运动。联省自治思想早在清末维新变法时就出现了,希望效仿西方联邦制,在中国建立一个联邦国家。梁启超主张“博采文明各国地方之制,省省府府,州州县县,乡乡市市,各为团体”;冯自由认为“共和政治也,联邦政体也”。

打跑了张敬尧,身兼湖南督军、湖南省省长和湘军总司令的谭延闿打算“理论变行动”,在湖南實施地方自治。他以避免卷入南北战争为由,通电号召“湘人治湘”。一时间湖南内外名流纷纷响应,就连青年毛泽东也主张,“湖南的事,应由全体湖南人民自决之”,湘人应率先“敢造出一个”“湖南共和国来”。10月10日,长沙群众冒雨游行,向谭延闿递交了毛泽东等人起草的《请愿书》。

正当湖南自治运动轰轰烈烈开展的时候,没承想,11月下旬,谭延闿被手下“爱将”赵恒惕赶出了长沙。谭延闿一边继续打着“湘人治湘”的旗号,一边撕下开明的伪装,暴露了其推行湖南自治运动的实际目的是借此对抗中央军阀的武力统一政策,保住自己的地盘和势力。无情的事实让毛泽东开始深入思考,认为联省自治“决不是我们的根本主张”,而要“从事根本改造之计划和组织,确立一个改造的基础,如蔡和森所主张的共产党”。

不过,湖南自治运动还是热闹了好一阵子。1921年,成立“湖南自治根本法起草委员会”,梁启超起草了《省宪法大纲草案》,蒋百里等人起草了《湖南省宪法草案》,省政府还邀请许多赞成自治的人士,在长沙岳麓山举办“名流演讲会”。

随着1927年北伐的兴起,空想的“湖南共和国”最终烟消云散。

伊拉克反英大起义

圣雷莫,意大利西北部、地中海北岸一座小城,有着“阳光之城”的美誉。1920年4月19—26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米勒兰、意大利总理尼蒂及日本、希腊、比利时等国代表,还有美国的观察员,在这里开会讨论处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地问题。和巴黎和会一样,这又是一次列强的“分赃”会议。会议批准了对土耳其和约的最后条文,表面上承认“肥沃新月”地带阿拉伯国家应获独立,但又把叙利亚(包括黎巴嫩)划归法国委任统治,把伊拉克和巴勒斯坦划归英国委任统治。

圣雷莫会议消息传来,引起伊拉克人民极大的不满。

5月,独立捍卫协会、盟约党等组织的代表举行会议,选出15名代表,与英国谈判。他们提出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建立伊拉克政府等要求,但遭到英国驻伊拉克民政专员威尔逊的粗暴拒绝。6月21日,伊拉克中部古城卡尔巴拉人民召开声讨英国殖民统治的群众集会。后来,英军逮捕12名民族主义者,成为引爆伊拉克反英大起义的导火线。

30日,起义部落进攻政府大厦、破坏铁路,使英军遭受严重损失。7月,英军被迫撤出卡尔巴拉和南部的纳贾夫等地。8月底,底格里斯河左岸支流迪亚拉河以北地带,全被起义部落占领。此时起义烈火燃遍全国,英军只能据守巴格达、巴士拉、摩苏尔等几个大中城市,英军陷于绝境。

为了镇压起义,英国一面从印度调大批军队进入伊拉克,解救被困英军,武力镇压起义;一面拉拢亲英分子、挑起部落冲突,从内部瓦解起义力量。最后,伊拉克人民反英大起义被淹没在血泊之中。

伊拉克反英大起义和中国的五四运动一样,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的英勇斗争,促进了民族觉醒,加速了革命进程。

中国向美国出口万吨轮

100年前,中国向美国出口万吨巨轮。这事乍一听有点匪夷所思,但是,历史上确有其事。

1920年6月3日,上海江南造船所张灯结彩,好不热闹。担任过北洋政府海军总长的刘冠雄上将及美国驻华公使克兰等中外官员莅临高昌庙船坞,造船所所长邀请公使夫人行命名礼,并致颂词。随后,嘉宾砍断缆绳,击碎船首悬挂的香槟酒行“掷瓶礼”。只见挂满万国旗的万吨巨轮官府号在现场万名观众的欢呼声中,缓缓滑入黄浦江,一时军乐齐鸣,声震如雷。

1918年,同盟国、协约国正在欧洲大陆厮杀,美国急需订造一批排水量万吨以上的远洋轮,可国内造船厂已满负荷运转。情急之下,美国想到了中国江南造船所。美国驻上海领事萨门司询问江南造船所能否赶造这批万吨轮。5月9日,江南造船所工程司(类似于总工程师)毛根(英国人)赴美谈判。随后,美国运轮部总办韩丽与中国驻美公使顾维钧代表双方签订了造船合同,委托纽约大来洋行代表江南造船所负责收款购料等一切事宜。

消息传出,世人感到十分惊讶。江南造船所有这个实力吗?

早在1865年,清政府洋务派将旗记铁厂、两洋炮局合并组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专门制造军火、各种机器。1905年,“局坞分家”,荒废近30年的船坞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分出来,采取商务化经营,专营造船,逐渐发展起来。1905—1911年的6年间,造船136艘。1912年,北洋政府把江南船坞划归海军部管辖,改称江南造船所。

根据合同分工,美方负责轮船设计,大来洋行负责从美国代购钢板、蒸汽机、锅炉等各种装件。江南造船所新建4座万吨级船台,更新设备,厂区扩大两倍多。

合同签订4个月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美国提出造船“实求坚固,勿庸着急,不必依期赶造”。所以,1920年6月,排水量14750吨(净吨位4750吨)的官府号才下水。之后,其余3艘巨轮也陆续顺利竣工交付。

全面抗战爆发后,江南造船所沦于日本人之手。抗战胜利后,它被国民党政府海军司令部接管,虽然还承担造船、维修任务,但辉煌早已不再。

(作者:刘岳,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办二级巡视员)

责任编辑 / 金蕾蕾

猜你喜欢
造船伊拉克江南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激战正酣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不惧的船
2014年我国船舶用钢需求约1300万吨
绣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