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阅读社区模式构建

2020-07-09 12:01林艺山
关键词:画像社会化图书

林艺山

(福州大学图书馆, 福建福州 350108)

传统阅读社区以图书资源为依托,以阅读内容为核心,为读者提供个体阅读服务。这种阅读服务的特点是粗放型的,读者阅读行为是孤立、静态和封闭的。随着以社交关系、交流与分享为特征的社会化阅读模式的兴起,阅读社区融入了个体阅读和群体阅读两种属性,通过协同阅读、多方互动、共同传播放大阅读价值。因此,社会化阅读社区正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模式,阅读行为也逐渐转变为一种群体、动态、开放的活动。随着图书馆服务理念和阅读环境的变化,如何构建一个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社会化阅读社区逐渐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本文采用5W1H分析方法(why,what,where,when ,who,how)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阅读社区构建要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资源、推荐、行为等维度,研究如何构建一个为读者荐书、以书荐书、协同阅读、分享交流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阅读社区。

一、社会化阅读研究现状

社会化阅读的概念起源于国外,国内学界也有相关研究。钟雄是国内最早给社会化阅读下定义的学者,他提出:“社会化阅读是指以读者为核心,强调分享、互动、传播、社交和可移动,能够创造更大阅读价值,以超阅读体验为特点的全新阅读模式。”[1]刘艳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社会化阅读涵义理解的异同,并从阅读载体变迁视角归纳了不同时代社会化阅读的各种形态。[2]张云、茆意宏提出了包含阅读主体、阅读客体、阅读过程的社会化阅读构成框架。[3]李雁行、王志国建议图书馆阅读APP应引入社会化阅读,建立个性化阅读推荐模式。[4]刘亚从内容、模式、线上线下结合、社交化等方面探讨了基于社会化阅读的阅读推广策略。[5]王海燕对我国社会化阅读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认为我国社会化阅读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描述性研究和定性研究多、定量分析少,缺乏理论支撑研究和模型构建研究。[6]总之,当前国内对社会化阅读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研究视角、总结平台特点与差异、分析对数字出版的影响和总结对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建设的启示等方面。目前学界鲜见系统地研究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阅读社区模式及其实施路径。

二、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阅读社区构成要素

目前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1)由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等多种阅读载体组合的资源保障服务;(2) “推、拉、撞”组合粗放型的阅读推荐服务[7];(3)分散、孤立的阅读活动。随着阅读理念和阅读环境的变化,高校图书馆将逐渐从“以藏为主”的资源服务转变为“以用为主”内容服务。[8]因此,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阅读社区的建设目标是以“关系+互动”为纽带构建一个集多种载体融合的阅读资源保障、精准阅读推荐和群体阅读与交流的阅读社区,通过社会化阅读机制促进读者阅读意愿、优化阅读策略和阅读行为。为此,必须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阅读社区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根据美国学者拉斯维尔1932年提出的5W1H[9](Why,What,Where,When,Who,How)分析法及Darnton R[10]提出的阅读学要研究为什么读、读什么、在哪里读、什么时候读、谁读、怎么读的观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阅读社区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谁读:经过用户画像构造的本校读者。

读什么:向读者推荐与人才培养计划相关的专业经典图书、通识经典图书和兴趣图书;根据当前图书主题进行主题关联推荐或线性阅读深度推荐,满足读者泛观博取、熟读精思和保障阅读等多种阅读需求。

什么时候读:依据用户画像、知识结构、阅读历史及当前阅读图书等信息推荐适合用户当下阅读的图书。

在哪里读:构建纸质图书、电子图书、音频图书和音频拆书结合的图书资源服务体系,满足读者线上线下、馆内馆外多种场景的阅读需求。

怎么读:构建个体阅读与群体阅读相结合的阅读体系,在满足个体私密阅读的前提下,通过领读、共读、排名、打卡等方式激励读者进行群体阅读,激励读者阅读后对图书进行评价,并相互交流阅读心得体会。

为什么读:依托于“以本为本”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服务支持,引导学生多阅读、勤思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11]

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阅读社区模式构建方法

(一) 社会化阅读社区模式

基于上述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阅读社区要素分析,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阅读社区的构建目标是在合适的时候向读者推荐合适的图书、满足读者多种场景下的阅读需求、提供群体协同阅读和阅读交流工具。因此,一个完整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阅读社区模型应包含资源层(阅读载体、阅读数据)、推荐层(推荐模型、阅读推荐)和行为层(阅读行为、阅读交互)等,如图1所示。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转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阅读社区的主要服务功能将从资源层服务转向推荐层服务和行为层服务。

图1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阅读社区模型

(二)社会化阅读社区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阅读社区资源建设包含载体资源建设和数据资源建设两方面,主要解决“在哪读”的问题。载体资源建设是指通过纸质图书、电子图书、音频听书等多种载体,满足各种环境下精读深思的阅读需求,通过拆书音频,满足泛观博取的阅读需求;数据资源建设是指通过整合阅读相关系统中的读者信息、图书信息、用户行为信息、图书推荐信息和图书著录信息等数据,实现阅读数据统一管理并为推荐层提供服务。

鉴于高校图书馆巨大的藏书数量,对所有图书都提供相同级别的阅读载体服务将是一个浩大工程。因此,应当在适当的服务效费比下进行图书分级服务,把图书分为三个等级:核心图书,重要图书和一般图书,如图2所示。核心图书是结合高校教育理念和各专业培养目标而整理的重点推荐给本校学生阅读的图书,此类型图书应当配齐纸质图书、电子图书、音频听书、拆书音频等阅读载体,并配合共读、阅读打卡和阅读交流等活动,以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图书内容,完善个人知识结构。重点图书是图书评分较高、读者借阅频率较高、课程参考书或者被评定为较有价值的图书,此类图书可以配置纸质图书、电子图书、音频听书, 可酌情配置拆书音频。一般图书是使用频率较低、出版时间较久的图书,主要配置电子图书和纸质图书,用于资源保障,满足读者偶发性阅读需求。

图2 图书资源分级保障体系

(三)社会化阅读社区的阅读推荐

随着高校图书馆阅读推荐服务逐步从粗放型推荐转向专业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阅读推荐[12],精准阅读推荐成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阅读社区的核心功能,主要用以解决“谁读”“为什么读”“什么时候读”“读什么”等问题。阅读社区通过构建一套完善的阅读推荐体系,向本校读者推荐与其学习计划、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相符合的专业图书、通识图书和其他图书。在阅读推荐体系中,推荐的受众由面向大众、鼓励阅读转变为面向个体的、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需求的专业阅读、通识阅读和兴趣阅读;推荐主体由图书馆员转变为图书馆员、专业教师和读者的多元组合[13];推荐方法由传统的“推、拉、撞”法转变为基于用户画像[14][15]和关联规则推荐[16]的组合推荐。

如图3所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阅读社区阅读推荐模式通过融合本校相关业务系统的读者、读者行为、图书数据等相关信息进行用户画像和图书画像构造。图书馆员和专业教师分别按照本校教育理念和专业培养计划推荐通识图书和专业图书,推荐算法则按照用户画像为读者推荐合适的图书。读者选择图书后,该图书成为二次阅读推荐的起点,推荐系统可以按该图书主题进行主题关联推荐或者按照线性阅读深度进行推荐。例如,推荐系统按用户画像为读者推荐了一部阐述中国文化发展脉络的图书,如许倬云的《万古江河》,当读者选择后,推荐系统按照主题关联法向读者推荐一部阐述中国哲学发展脉络的图书,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也可按照线性阅读深度法向读者推荐阐述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图书,如费孝通的《乡土中国》。

图3 社会化阅读图书推荐模型[17]

(四)社会化阅读社区的阅读与交互

阅读与交互主要解决“怎么读”的问题,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阅读社区实现学习支持的重要工具,它满足个体阅读的前提下构建一种基于弱社交关系的群体阅读和交流模式,即以图书为纽带,在阅读社区主要参与者之间构建一种协同阅读和交流模式。如图4所示,读者间通过共读、打卡、排名和分享等行为形成相互阅读激励,通过评论、书评、标签、笔记、批注等方式进行阅读交流,并完善图书画像信息,成为为其他读者推荐的依据。图书馆员和专业教师则分别负责通识图书和专业图书的推荐、领读和交流等相关工作。

图4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阅读社区的阅读与交互模型

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阅读社区的实施路径

1. 研究高校教育目标和政策,服务于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图书馆应当认真研究本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并制定与人才培养计划相符的阅读支持体系和政策,为读者提供专业图书、通识图书和兴趣图书推荐、协同阅读和资源保障工作,使得阅读社区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环节。

2. 整合各业务系统数据,构建精准用户画像

高校图书馆应当整合阅读社区、图书管理系统、移动服务平台和其他相关业务系统中的读者信息、图书信息和与阅读行为相关信息,并融合为读者信息库、图书信息库、读者阅读行为信息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用户画像构造,以提高用户画像的代表性和阅读推荐的精准性。

3. 建立新的图书信息著录机制,满足阅读推荐需求

当前系统中的图书著录信息难以满足为人荐书和以书荐书的需求。为此,需要建立新的图书信息著录机制,完善图书元数据信息,如所适用读者、研究领域、研究深度、关联图书等。但是对所有图书信息重新著录是一个庞大工程,因此,可以考虑采用馆员著录、众包和读者标注结合的方式。核心图书采用图书馆和专业老师联合著录的方式,其他图书可以考虑采用众包方式进行标注和描述,满足学习支持推荐和兴趣阅读推荐需求。

4. 构建纸、电、音一体的差异化图书资源服务体系

高校图书馆应当整合本馆购买的电子图书、纸质图书、音频听书和音频拆书等各种阅读载体,并统一元数据管理。然后按照核心图书、重要图书和一般图书等分级别提供差异化的资源保障服务。对于保障教学的核心图书提供全载体阅读服务,对于使用频率较高、具有较高价值的重要图书依据实际情况提供阅读载体,对于使用频率较低的一般图书则采用最低资源保障策略,如提供电子图书或纸质图书,最终在合理的服务效费比下提供差异化的图书资源保障服务。

5. 制定阅读激励政策

高校图书馆可以同教务处、各学院联合制定阅读激励政策。读者依据参加政策规定范围内的活动获得相应的激励,如通过阅读指定书单中的图书,参与共读、阅读打卡、撰写书评和参加各种阅读交流活动等方式获得相应学分、奖品或积分等。总之,通过各种政策激励读者阅读和交流,提升阅读质量和效果。

本文在分析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阅读社区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研究了如何构建一个为人荐书、以书荐书和人与人协同阅读与互动交流的高校社会化阅读服务体系。该阅读体系通过提供精准阅读推荐、协同阅读和交流、分级资源保障等服务提升读者阅读意愿,改善读者阅读策略与阅读效果,使得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服务从资源保障服务转为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知识服务。

注释:

[1] 钟 雄:《社会化阅读:阅读的未来》,《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5月12日,第6版。

[2] 刘 艳:《社会化阅读:涵义、形态、功能、缺陷及其启示》,《图书馆建设》2018年第9期。

[3] 张 云、茆意宏:《高校学生社会化阅读行为调查分析》,《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年第2期。

[4] 李雁行、王志国:《社会化阅读环境下移动阅读APP对移动图书馆APP建设的启示》, 《图书馆学研究》2014年第20期。

[5] 刘 亚:《移动互联时代的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基于社会化阅读的启示》,《图书馆论坛》2014年第5期。

[6] 王海燕:《我国社会化阅读研究综述》,《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3期。

[7] 王 波:《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定义、类型、方法——在“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上的演讲》,《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7年第1期。

[8] 初景利、赵 艳:《图书馆从资源能力到服务能力的转型变革》,《图书情报工作》 2019年第1期。

[9] 陈勇明、罗百辉:《生产管理工具箱》,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685-686页。

[10] Darnton R,“First Steps Toward a History of Reading”,Australian Journal of French Studies,vol.51,no.2-3(2014),pp.152-177.

[11]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2018年10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2019年12月6日。

[12]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2019年10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11_402759.html,2019年12月6日。

[13] 邓咏秋:《推荐书目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年第3期。

[14] A,Cooper,The Inmates are Running the Asylum: Why High-Tech Products Drive Us Crazy and How to Restore the Sanity:Sams Publishing,2004.

[15] 高广尚:《用户画像构建方法研究综述》,《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19年第3期。

[16] 崔 妍、包志强:《关联规则挖掘综述》,《计算机应用研究》2016年第2期。

[17] 王 庆、赵发珍:《基于“用户画像”的图书馆资源推荐模式设计与分析》,《现代情报》2018年第3期。

猜你喜欢
画像社会化图书
威猛的画像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画像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画像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