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对1.55μm激光传播衰减特性研究∗

2020-07-09 12:38:26
舰船电子工程 2020年5期
关键词:包层衰减系数气溶胶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新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 430205)

1 引言

自由空间光通信作为一种潜在的高速通信手段,具有宽频带,抗干扰能力强、高速度等优势,成为解决“最后一公里”传输问题的有效手段。但复杂的天气情况是限制自由空间光通信的最大因素,使系统的信噪比、误码率、信道容量下降。因此发射端的激光功率在各种气象条件下的自适应调整非常有必要,而准确分析出不同大气信道对激光的衰减特性是问题的关键。本文立足于此,针对常见的雾霾天气进行建模分析,研究了其对1.55μm激光的衰减特性。

2 理论

2.1 包层粒子散射理论

包层粒子由内核和外核结合而成,设内核的半径为r1,尺度参数为x=kr1,其中k是波数,m1是内核粒子的复折射率。外核的半径为r2,粒子尺寸参数为y=kr2,m2是外层粒子的复折射率。设分别表示包层粒子的消光效率因子和后向散射效率因子,根据Christian Matzler理论[1]有:

式中,an,bn,Dn,Gn为包层粒子散射系数。

2.2 激光沿任意路径衰减情况

2.2.1 水平路径衰减

激光沿水平地面方向传播时,消光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分别可以表示为[2]

其中r1和r2为气溶胶粒子的最小半径和最大半径,n(r)为气溶胶粒子谱分布。根据Lambert定律,可得到发射功率为I0的激光通过距离为L后的光强I为

2.2.2 斜程路径衰减

在水平地面上,激光在任意位置的气溶胶浓度基本不变。当激光在大气中通过倾斜路径传播时,其透过率T可以表示为

式中,θ为天顶角,H1和H2为传播高度的起点和终点,β(H)为传播到距离地面高度为H处的消光系数。

将斜程路径沿传播高度均匀分成n份,且假设在每一层内气溶胶粒子浓度不变。不同层之间的粒子浓度N(H)随着高度增加呈现指数减小,满足[3]:

如表1,式中标高H0是与能见度V有关的常数。

表1 不同能见度对应的标高值[4]

传播到距离地面高度为H处的消光系数β(H)和后向散射系数βb(H)分别为

将表1中能见度对应的标高值进行4阶拟合,可得激光沿任意路径传播时的大气透过率T:

其中,M(V)为4阶拟合函数。

3 Monte Carlo模拟粒子输运过程

当大气能见度很高时,一般情况下认为能见度V不低于1km,考虑激光在气溶胶中产生的是单次散射过程,而当气溶胶密度很大时,气溶胶粒子对激光会产生二次及以上的散射过程,此时采用朗伯定律计算激光的大气透过率已经不适用[12]。Mon⁃te Carlo法是一种随机取样的概率统计方法,起源于数学上的概率统计学,采用蒙特卡罗法首先需要建立目标对象的概率统计模型,再根据所建立模型进行算法描述,最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5]。同其他大气输运理论对比,Monte Carlo法的优点是:

1)可以解决非均匀大气情况;2)统计模拟的光子数基数大,结果和实际情况更为一致。

Monte Carlo是向大气介质中发射光子流开始,通过模拟大量光子构成统计信息来完成模拟过程。图1描述了粒子多重散射的物理过程。

MC算法模拟粒子输运过程的主要步骤如下。

1)光子发射。利用发射机采用概率分布随机光子方向矢量。

2)光子输运。光子沿随机路径传播到与下个粒子进行碰撞。

图1 粒子多重散射模型建立图

3)设定权重决定光子是否湮灭。

4)统计探测器光子数。

MC方法是基于概率模型,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模拟单个光子的散射和介质随机运动过程。假设每次散射都是弹性散射,且每次碰撞后光子被散射或被吸收或逃逸出介质。当光子遭受多重散射时,每次散射只和前一次散射有关。激光沿垂直于z轴方向进入厚度为H的介质中,光子运动由自由程的累计概率分布决定,即[13]:

其中,ξ为(0,1)之间的随机数。

当光子进入介质发生碰撞后,空间散射角θ的分布由Henyey-Greenstein相位函数决定[6],即:

方位角φ可视为0~2π之间均匀分布的值。

碰撞后新的方向可通过坐标变换。

基于加权统计方法,光子在每个碰撞点以一定的概率传输,以n个光子为例,它在第i碰撞点上直接传输出介质的概率为,满足[7]:

设初始权重w0=1,当在第i碰撞点过后,权重wi=wi-1exp(-uaLi)。结合Mie散射理论对系统设定一个合理阈值,当wi低于所选阈值时,停止对光子继续追踪,且给光子一次复活机会,权重值增加10倍,并继续对复活光子进行追踪。当复活光子经过碰撞后权重再次低于阈值时,考虑光子死亡。依次重复以上过程,完成足够数量光子的模拟过程。

累加每个光子逃逸出介质的概率,得到总概率Pn,若MC模拟了N个光子,则透过率T为[8]

采用程序图来建立仿真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蒙特卡罗法程序流程图

4 雾霾对激光衰减建模

雾霾气溶胶是由内核为雾、外核为霾组成的包层粒子,适用于包层粒子散射,其对应于1.55μm激光的内核的复折射率为1.318+0.000102i,对应外核烟霾的复折射率为 1.77+0.46i[9]。本文采用 Deir⁃mendjian的陆地烟霾粒子谱分布,可表示为[10]

选取雾霾气溶胶粒子的尺度参数为1,内外核之比分别为1/10、1/2、2/3和1,对应的光强散射分布如图3所示。结果显示粒子的散射强度随着内外核之比的增加而增大,在整个变化过程中后向散射均弱于前向散射。

图3 雾霾气溶胶粒子不同比率对应的散射强度

将内外核半径之比选为0.5,尺度参数分别为2、4、8和16,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结果显示随着尺度参数的增加,各方向光强一直增大,但是更趋向于0度。

图4 不同尺度参数对应的散射强度

对于雾霾的表征指标常用的是PM 2.5指数,结合北京气象局数据得到大气能见度V和PM 2.5的拟合关系为[11]

图5(a)为不同尺度参数条件下,包层粒子效率因子随内外核半径之比变化曲线。当尺度参数为1时,随着增大,Qext,Qsca和Qabs均增大,当尺度参数为10时,随着内外核之比增大,Qext,Qsca和Qabs均出现一次振荡,在时,Qext达到最大值2.929,在时,Qsca达到最大值2.194,在时,Qabs=1.244。当尺度参数为100时,随着a/b增大,Qext出现多次振荡并趋于2,Qsca振荡趋于1,Qabs逐渐增大并接近1。因此,尺度参数增加会降低效率因子的稳定性。

图5(b)为不同内外半径比条件下,衰减系数随PM 2.5指数变化曲线。当内外核之比一定时,PM2.5指数的增加导致衰减变大,且内外核之比越大,衰减系数越大。说明了烟尘对激光的衰减要强于雾。

图5 雾霾对激光的衰减数值模拟

图5(c)为不同高度条件下,衰减系数随PM 2.5指数变化曲线。通过增大距地面高度能够有效降低PM 2.5粒子产生的衰减。

图5(d)为不同高度和天顶角条件下,大气透过率随传播高度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PM 2.5值的降低或天顶角的减小可以有效降低雾霾对激光的衰减影响。

采用Kruse经典模型来进行结果比对,将PM 2.5指数转化为V(km),并和Kruse模型进行比对结果如表2所示。采用Kruse模型和本文计算结果误差为3.69%,说明雾霾衰减模型建立是可靠的。

表2 本文计算结果和Kruse结果进行比较

5 大气衰减系数测量实验

5.1 实验原理

为了更好地验证大气衰减模型,采用如图6的实验原理图。激光器发射激光经过隔离器和准直器后射入大气中,经过特定的大气衰减后,由光功率计读出衰减后的功率值,得出衰减系数。

图6 实验原理图

图7为大气衰减系数测量实验图,采用1.55μm的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激光源,经隔离准直后,通过天线进入大气中,探片用来调整镜头位置,使激光束照入光功率计探头。

首先在室内将镜头直接对准光功率计探头读出激光功率P0,然后将实验设备搬到室外并将镜头与探头之间距离调整为10m,读出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光功率P1。因此激光的衰减系数β可表示为

图7 大气衰减系数测量实验

5.2 实验结果分析

图8 实验测量结果

将仪器搬到室外水平地面,分别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每隔10min对数据点进行采集,得出衰减系数与测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8所示。根据中国气象局的PM 2.5实时监控数据得到PM 2.5的实时数据计算出理论值,并和测量值进行比较如图8(a)、(b)、(c)。

雾霾天气的实验测量结果均大于理论值,计算得到图(a)、(b)、(c)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3.05%、7.89%和19.96%。引起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激光光斑并未完全照入光功率计探头造成能量损失;

2)实验测量距离与真实距离存在误差;

3)测量过程中,背景光的辐射导致能量变化。

6 结语

本文首先采用包层粒子散射理论构建了雾霾气溶胶的微观模型,并结合蒙特卡罗法进行优化。然后,基于分层理论推导激光沿任意路径传播的衰减情况。最后构建了不同强度雾霾天气对1.55um激光的衰减模型,并进行了理论和实验比对,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雾霾气溶胶属于包层粒子,且粒子的散射强度随着内外核之比的增加而增大,在整个变化过程中后向散射均弱于前向散射。随着雾霾气溶胶内外核之比越小,相应的衰减系数越小。通过与适用于雾霾衰减范围的Kruse模型进行结果比对,得出误差仅为3.69%。

2)结合中国气象局实时PM 2.5值推导的理论衰减系数与所测的衰减系数进行实验验证,所测相对误差小于20%,误差标准在国际大气标准范围内,也验证了建模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包层衰减系数气溶胶
聚变堆包层氚提取系统氦氢分离工艺研究进展
气溶胶传播之谜
CFETR增殖包层极向分块对电磁载荷分布影响研究
核技术(2020年1期)2020-01-17 03:43:06
不同角度包层光剥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中国光学(2019年5期)2019-10-22 11:29:54
气溶胶中210Po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四川环境(2019年6期)2019-03-04 09:48:50
复合材料孔隙率的超声检测衰减系数影响因素
无损检测(2018年11期)2018-11-28 08:27:42
近岸及内陆二类水体漫衰减系数的遥感反演研究进展
现代测绘(2018年5期)2018-02-18 19:06:45
对《电磁波衰减系数特性分析》结果的猜想
四川盆地秋季气溶胶与云的相关分析
HT250材料超声探伤中的衰减性探究
中国测试(2016年3期)2016-10-17 08: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