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文健 赵耐丽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十二五”时期,面对环境改变,我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工业强国梦,则要求产业转型升级,高技能人才则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1]。2019 年 1 月,国务院印发的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职业教育的改革拉开了序幕[2]。要实现开展以智能制造业为主体,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关键在于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要引领区域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则需拥有高级技能的复合型人才[3]。在此期间,柳州市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转变,由劳动与资本密集型转变为智力密集型,形成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为支撑,而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绿色体系。从总体上看,现有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并不能与柳州产业调整相适应,以创新能力和高技能为核心的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成绩比较突出,但总体看,我国高技能型人才存在区域分布不均,人才资源短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无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培养体系[1],使得高技能型人才占比率低。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开展智能制造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将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
产业转型的实质就是以技术含量高、层次高的产业替代技术含量低、层次低的产业。其对技术人才的要求包含知识储备,熟练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因此,不仅要求升级的生产设施,还要求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层次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储备[5]。所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在原基础上需要及时调整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以面向市场、服务需求为主,职业教育培养主要以技能培养为主,但却忽视了对职业道德及职业专业知识的培养,因此,为避免该培养方式带来的弊病,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学生培养应以良好职业操守和职业精神为培养目标,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使得学生上岗后能发现及解决问题以及具备在技术管理等创新能力。因此,职业人才培养目标需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6]。
职业教育相比于普通高等教育,产业转型具有更强敏感性,但职业教育体系,却因为产业转型升级速度过快,无法满足市场对高技能人才发展的需求。在此产业升级背景下,对职业教育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从而适应产业转型升级。
早期智能制造指人工智能技术植入传统机器设备的人机一体化系统,后技术发展,将其定义为数字制造。智能制造主要以生产技术、产品、系统三个维度为主。
生产技术维度:智能制造业经历手工→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过程,通过使用“四新”技术,制造技术的发展由自动化迈入数字化。
产品维度:实现智能产品制造,则要求智能制造业实现智能化,且要求与机器、工人、工企业、客户四者之间实现无缝连接;系统维度:要实现制造环节的智能化,达到智能环节—智能环节相互限制的目的,则需要在制造系统中通过智能制造系统来实现。由此,我们得出智能制造的定义:先进制造、系统与模式的总称,以最新的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深度自我感知、智慧优化自我决策、精准控制自我执行[4]。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内涵要求:对接岗位职业标建设专业,对专业资源和优势进行充分运用,为满足区域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以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教性、针对性、发展性培养高技能人才[9]。
1、培养目标不准确
智能制造业新兴发展背景下,对集创新—管理—服务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但由于对于企业岗位需求未进行深入了解,导致毕业人才不具备新兴工作能力,培养目标需要进一步优化。
职业院校未进行充分调研,且对企业岗位及人才需求变化深度了解不全面,就实行特色专业建设,导致毕业学生无法适应企业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要求,缺乏专业岗位能力。
2、教学与岗位需求不匹配
高技能人才培养未能紧跟产业的升级和社会的发展,新信息化技术体系没有融入到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中。
高职院校对于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与产业的升级和社会的发展相比,职业教育教学缺乏新信息化技术。
面对学生毕业,企业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但是,现有培养方式,人才的培养缺乏前瞻性,只适合急需人才,却无法满足人才的供给,教学与岗位需求无法实现统一。
3、教学方式落后
现有教学模式未注重能力培养,教学环境未能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实训基地未落实,导致教育过程中传授内容与方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存在以下现象,具体如表一所示。
表1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现象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之下,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应不断发展和升级,通过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6]。
1、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需要以学习制度构建为基础,课程建设主要体现在内容的相互融通。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大部分为中职到育高职,层次结构上不完整,无本科及以上的层次体系。横向上,从生源上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生源一部分来自单招考试,另一部分生源来自于统招考试未达到普通本科院校招收标准的学生。为满足产业转型升级,我国需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层次体系,促进学生进行职业转变。
2、明确培养目标
在中高职人才专业培养目录上,根据社会发展,制定有层次性符合当前形式的专业目录,确保中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协调发展,培养目标确立需设置好专业培养目录,同时设置以岗位职能为中心的衔接课程体系,把深化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专业发展明确到职业教育中。
1、教育信息系统构建
要实现教育信息系统构建,则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变化和教育信息系统有效连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了解市场岗位需求,做到专业结构优化。
2、优势专业体系构建
优势专业体系构建,需依据岗位设置对应专业,开设特色专业,依据产业及就业结构的变化确定升级方向,以适应岗位需求。
构架岗位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需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实习基地,形成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推行校企订单培养,实现岗位需求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智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是必然趋势,充分挖掘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高技能人才的协调发展,促进高技能人才潜力的挖掘,深入分析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机制互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