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学学具,优化数学课堂

2020-07-08 17:40张昌
写真地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优化策略

张昌

摘 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加强学具的操作,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措施。

关键词:  数学学具;数学课堂;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06-0245-01

1 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在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教师讲得多,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学生看不到教材内容的实物、模型演示,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机会少。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师教学指导思想问题,如果教师的教学着力于研究自己怎样教,无疑就把自己放在主体位置,学生就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正确处理好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摆正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就很有必要了。我们应当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研究教师研究教,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把教会学生学习作为我们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把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新知识摆在重要地位。这样,就免不了要用学具来辅助教学。通过全面征订学具,提高教师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2 学具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概括能力较差,教学内容又有一定的抽象性,要想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新知识,教师必须使用學具,利用学具的形象、直观、生动等特点,将教材内容直观、具体地呈现给学生,同时也给学生创设探索、思考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探索、获取新知识的活动。

2.1 利用学具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巧妙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可以适应学生个性的特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

例如:教学物体的分类时,我让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先让学生.说出本组物体的名子,再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说出感觉,再用手抓一抓,滚一滚,转一转。然后说一说它们的特点。通过学生的具体接触,使学生切实感受物体的形状。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着展开,兴趣随着激起。与此同时,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同步增长。

2.2  利用学具操作,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长方体的认识”是学生首次学习立体图形的知识,由面到体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它难以与原有的认识结构相联系,学生理解困难。因此教学时必须提供感性材料,丰富学生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再抽象的认识过程。如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可让学生准备土豆一个,小刀一把。师生一起切土豆:先直着向下切一刀,把土豆分成两块,让学生摸一摸其中一块的面,切面朝下,再直着向下切一刀,。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两个切面相交形成了一条线,这就是棱;最后横着向下切一刀,让学生再观察发现,三个切面相交形成三条棱,这三条棱又相交成了一个点,这就是顶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感知,此时对面、棱、顶点的概念已有初步体验,其感性认识已很丰富,再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也就水到渠成了。

2.3 利用学具操作,让学习融入自主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主体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起一个主导作用。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应落在学生的学上,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和结果应通过学生的学表现出来。而利用学具操作,为人人创设参与条件,是贯彻落实主题教学论的主要措施。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这一课时,我取消了教材中的例题,在课前,就把写有“2、4、6、-、=”的纸卡片发给每两张课桌,让同桌两人分工合作:一位同学用这五张卡片摆出不同的算式,另一位同学把这些算式记录下来,准备汇报。经过紧张的讨论、摆和记,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根据学生的汇报和补充,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了所有可能的六道算式:

26-4= 46-2= 64-2 = 24-6= 42-6= 62-4=

我由衷地赞赏学生进行的探索,学生得到老师的赞赏后,不约而同地喊出了“ye”。接着我向学生提出了挑战:你们自己摆出了六道算式,你们自己会计算吗?需要老师的帮助吗?学生的好胜心驱使他们说“不”。于是他们又绕有兴趣地动笔把六道算式抄在自练本上算了起来,有的同学遇到了困难苦思冥想,我就教育他们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要去寻打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启发他们可以从书本中寻求答案,或者用手中的学具解决,我根据巡视的结果在黑板上板书了两个算式:

24-6=22 24-6=18

“同一算式,在我们同学中为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呢?他们都对?还是都错?还是一个对一个错?”一连串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深思,于是同学间展开了争论。我又组织了小组讨论,辨别两题正误,到小组汇报时,多种算法就一一展示出来了,并找出24-6=22的错误原因,强调了要注意的地方。我对同学中出现的算法多样化给予了肯定,并允许他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很明显,这样的过程,既闪烁着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又强化了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

2.4 利用学具操作,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完善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知识的转折处,在思维的模糊处,学生往往会各抒己见,僵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在这个时候,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让事实说话。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做一做,对,要对得有理有据,错,要知道错在哪里。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学生不仅理清了思绪,解决了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获取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5  利用学具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操作学具和教师直观教具的演示,都是物化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这节课中,有的同学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同学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有的同学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有的同学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同学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虽然拼出来的图形不一样俗,但是学生通过寻找三角形和拼成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了共同的结论: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从自己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体验,亲身参加到认识过程中来,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学生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拿一拿、分一分、讲一讲,使每个学生在操作中积累,在操作中思考,主动获取新知。从而,真正完成了由“教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发现、感悟、理解、在探索知识的同时使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发展,适应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赵小夏,运用数学学具 优化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08年12期.

[2] 赵秀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巧做巧用数学学具[J].《中外交流》.2017年7期.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优化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