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娅娅
(甘肃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甘肃 定西 743000)
近年来,安定区紧紧围绕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要求,按照“生态优先、立草为业、以草带畜、以畜促草、草畜并进、循环发展”的总体思路,把草业开发和草畜一体化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主要方面来培育。截至2019年底,全区多年生牧草面积约达7.33万hm2以上,以青贮玉米、燕麦为主的一年生作物稳定在面积2.67万hm2左右,全年各类鲜草产量达320 t以上,饲草加工量100万t以上;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饲养量达到120多万头只,牛羊饲养量较10年前增加200%,其中牛饲养量达到13.9万头,存栏9.09万头,草畜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草食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比重逐年增大,效益不断提高。
由表1可知,从2010年到2019年,安定区肉牛饲养量、肉牛存栏、肉牛出栏、基础母牛存栏、改良及授配母牛、肉牛规模养殖户逐年增加,截至2019年底,全区肉牛饲养量达13.9万头,较2010年增加52%,养牛户较2010年增加42%。
表1 2010—2019年定西市安定区肉牛产业发展情况统计
从图1可知,全区肉牛主要分布团结、宁远、内官、凤翔、李家堡等乡镇,即肉牛规模养殖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东南部乡镇,主要原因是南部为川区、饲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等;白碌、石峡湾、鲁家沟等北部乡镇肉牛规模养殖占比很小,主要原因是安定北部为山区、交通不便、龙头企业少、思想观念落后等是影响牛羊养殖的主要因素。目前全区规模化肉牛占比为30%,饲养品种逐步由本地黄牛、役用秦川牛向西门塔尔、夏洛莱、德国黄等高产肉牛品种过渡。
从图2可知,2016年以来牛肉价格和活牛价格持续攀升;2016—2019年,从牛肉价格的增长幅度来看,每年增幅分别为4.7%,3.4%,20%,从活牛价格增长幅度来看,每年增加幅度分别为5.6%,9.8%,14.2%。主要原因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合理膳食、调整营养结构,牛肉逐步成为居民主要肉类食品之一;同时因受猪肉价格上涨的影响,以猪肉为主的肉类消费逐步向牛肉、羊肉过渡。
图1 定西市安定区各乡镇肉牛存栏
图2 定西市安定区牛肉(活牛)价格
近年来,安定区肉牛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良种化程度低,优质肉牛比重少。安定区良种肉牛占比较低,多数适度规模养殖户肉牛品种为蒙古牛、秦川牛,个体小,且育肥效果差,特别是深受市场欢迎的西门塔尔、德国黄、夏洛莱等高产肉牛品种占比很低,无论从区域的集中上还是规模上都形不成优势。
二是规模化占比小、标准化程度不高、技术投入不足。全区规模养殖占比为30%,比例仍然较低,千家万户分散养殖的局面没有彻底改变。且养殖场区布局存在不合理、药浴池、隔离区、无害化处理等设施设备配套不健全、养殖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缺乏养殖技术人员,对养殖适用技术掌握不够,先进技术应用少,影响肉牛产业水平的提升。
三是龙头企业少、销售组织化程度低、聚集效应不明显。安定区大型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加工企业标准低,副产品加工开发几乎空白,产业链条短,且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连接机制不紧密,形不成较强的带动力;且经加工上市的产品知名度微弱,区内肉牛产品销售以个体为主,与市场对接不够紧密,力量单薄,组织化程度低,形不成团体效应。
四是资金短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资金紧张,融资渠道狭窄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适度规模养殖户资金积累薄弱,存在饲草料加工、疫病防治、消毒用具等设备配备不足,造成饲养成本提高或效益降低;规模的养殖企业,前期固定资产投入过大,投产后养殖周转金严重不足,后期扩大规模动力不足,整体规模效益不明显。
针对安定区肉牛养殖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是强化良种繁育,逐步提高全区肉牛良种化比重。按照“内调与外引相结合、纯繁与改良相结合、乡镇建站与个体建点相结合”方式,引进良种肉牛进行繁育推广[1],改良本地品种提高产肉率,加快推进全区肉牛良种化程度,提升养殖生产水平,提高养殖效益,增强肉牛产业发展后劲。
二是大力发展饲草种植,满足肉牛优质饲草料需求。按照全区草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紫花苜蓿、红豆草等优质牧草种植,推广青贮玉米、燕麦为主的一年生饲用作物种植,发展青干草、裹包青贮、草粉、草颗粒等优质饲草,满足肉牛优质饲草需求,推进肉牛规模化、高效化养殖[3]。
三是加强技术服务,提高肉牛整体生产水平。通过示范基地带动、现场培训、发放培训手册、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从肉牛繁殖育种、饲养管理、日粮配置、疫病防治等开展技术培训与服务[2,4],提高肉牛整体生产水平,推进肉牛标准化养殖。
四是完善产业发展体系,推进肉牛产业化发展。按照“加工龙头企业+牛羊养殖合作社+养殖大户+农户”的产业发展体系,形成“农户繁育、大户育肥、合作社收购、加工龙头企业屠宰”的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全区肉牛产业化的发展[5]。
五是扩大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题。按照“政府部门牵头多部门合作”方式,着力破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积极探索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畜禽圈舍等作为银行抵押物的新途径,扩大联保贷款范围,鼓励开展多形式联保,将联保对象从规模养殖户之间扩展至种植养殖农户、规模养殖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主体之间的联保,通过联保增强肉牛养殖经营主体的融资能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