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及其推广分析

2020-07-08 12:27
现代园艺 2020年12期
关键词:顶芽红松樟子松

张 艳

(榆阳区治沙试验站,陕西 榆林 719000)

樟子松嫁接红松这项技术于1965 年试验成功,并且经过30 多年的不断改善,该技术趋于完善,有着较强的适用性。这一成果将樟子松抗逆性强、生态环境适应性广的特点,与红松果材兼用、材质优良的特性有效结合在一起,使得该成果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结果早、产量高、提前成材成林、适应范围广的优良特性。榆林市处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交汇地带,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生态林业,使得榆林地区种植了大面积的杨树、柳树、樟子松等防护林,起到了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但因为防护林效益低下,使得农民没有太多的积极性去种植林木,极大阻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的优势

1.1 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苗木成活率

红松属于半阳性植物,喜光且根浅,对土壤及气候的湿度要求较高,对大气湿度比较敏感,在这种属性的制约下,红松具有成长速度慢及成活率较低的特点。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树种成活率的大幅度提高,进一步缩短生长周期。樟子松有较多优点,包含耐贫瘠、耐风沙、抗旱等,并且樟子松有着较强的生存适应能力,属于速生树种,可在短时间内培育成树苗,而且造价成本较低,经济适用性强。红松是一种比较名贵的树种,在选择嫁接砧木时,应选择生长周期短、成活率高、生态适应力强的树种。不仅如此,砧木的选择还应和红松有着较强的亲和性,才能有效保证嫁接成功率[1]。红松和樟子松属性相近,并且与嫁接砧木要求也高度契合。樟子松嫁接红松如果开创的伤口恢复不错,会提高树种成活率,并且成活几率达到95%以上。红松被成功嫁接后,天然林红松生长速度会加快,从而进一步加快了红松成林速度。

1.2 有利于提高红松产量,增加红松种植范围

在樟子松嫁接红松之后,产量会大幅度升高,并且突破了红松种植条件中对于地域因素的限制。相对于嫁接前的红松,嫁接后的红松果实产量明显快速提高,而且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红松对于生存环境比较苛刻,一些贫瘠土壤、盐碱地及气候寒冷地区,不适宜红松生长。利用樟子松嫁接红松,可以改变红松的特性,使其在土壤瘠薄的向阳陡坡沙地等地方生长,并迅速成熟,原本需要30 年才能结果的红松,嫁接后的第5 年即可结出松塔,结果期为150 年,极大提高了红松生存适应能力和红松果实产量,可显著提高红松的经济效益和使用价值。除此之外,嫁接红松有助于发展林下经济,开展养殖业、种植业。将两者有效结合,对于发展榆林地区林业有着重要作用,更好地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2 樟子松嫁接红松的注意事项

在无性繁殖中,最主要的一种繁殖方式就是嫁接。在樟子松嫁接红松的过程中,红松作为良好的接穗,樟子松作为母本砧木,将这2 种树木有效嫁接在一起,会大幅度提升红松的实用性。

2.1 合理选择种植土地

选择粉沙壤土,半阳坡或半阴坡地带,坡度在20°以下,立地条件好。优先选择健康粗壮的人工林,树木高度控制在0.5~0.6mm,种植密度最好保持在2500 株/hm2[2]。

2.2 收集接穗

在收集接穗样本前,首先,必须测定该种植区域土壤、种子收集、种子仁率、固体层厚度、千粒重、冠宽、雌性和雄性的数量,优先选择粗壮、结实、生长形状良好和能力强的单株,并把其作为母树用作接穗。对于母树树干内膛及中下方比较弱小的部分,将不会用作接穗。在收集接穗的过程中,尽可能选择粗壮、健康生长的1 年生枝条,并且最好选择树干中上位置处于外围第2~3 蓬枝条。需要注意的是,枝条长15~30cm,粗8mm,按照母树的大小,将枝条数量控制在10~50个。如果想要母树可以更好地生长,必须严格控制其他枝条数量,并且将其按照序号顺序进行编号。另外,在嫁接还没开始前,合理有效地保存接穗,最好储存于冰窖之中。

2.3 科学选择砧木

将樟子松砧木在苗圃中进行培育,第1 年为新播,第2年可移栽,种植密度为50 株/m,种植行距可设计为15cm×13cm,同时,可采用营养钵来提高成活率。从第3 年春季开始可采接穗,接穗要从优质的红松树(树龄在120~160 年)中选择。在第4 年春季开始定植,同时,最好以“五针一束”的单维管束红松与“两针一束”双维管束的张子松为砧木进行嫁接,这种嫁接方式成活率较高。如果所选择的红松树为人工种植,接穗要比天然红松树粗约1 倍以上,如粗度不够,需要对树苗进行施肥、抹芽等特殊技术护理,从而达到主枝快速生长的目的。嫁接要保证土壤肥料、热度及湿度符合处理条件,同时,保证每日嫁接100 株,以提高嫁接率及成活率。

2.4 嫁接方法

樟子松嫁接红松时间尽量选择在秋季或春季进行。嫁接时选择长势饱满、有完整顶芽、未发生脱水风干现象、活力比较高的枝条,并剪成长9~10cm 的接穗段,针叶只保留顶端的8~10 束即可。中央分支的顶部是用红松嫁接,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嫁接成活率高;采用劈接法,红松生长速度会变得更快。具体操作程序:(1)砧木厚度和接穗厚度一致,右侧被切割,留在针叶下方约0.5cm 处,削面长6~7cm,慢慢削至穗心位置,然后平行顺着髓心向前切割,纵向切割一半接穗,使其呈楔形。(2)嫁接过程应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减少明胶流出量。(3)将楔形接穗插到砧木的切割表面上,用塑料条将接穗和砧木紧密固定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是有效结合樟子松砧木和红松的形成层,保证连接位置避免受到风的影响,并且不透水,只需将饱满的顶芽露出即可[3]。

2.5 嫁接后的管理

嫁接后的管理会直接影响种苗成活率及之后的生长,所以,必须要加强管理。嫁接后浇透水,以避免在冬季被冻坏。为了确保接穗安全,当接穗顶芽开始萌芽时,剪掉砧木顶芽及侧芽,使用加油涂抹剪口,嫁接1 个月以后,查看接穗是否成活,并进行1 次松绑,再过1 个月再进行1 次松绑;嫁接后第2 年春天,解除包扎的塑料条,同时,剪去砧木组织及部分侧枝的顶芽。所有嫁接成活后的新芽给予5~7 年的树势管理,如樟子松砧木的侧枝生长速度如果超过接穗,注意及时修剪,以保证接穗一直处在主枝的位置上,同时,每年春天修剪1 次。

另外,由于红松树苗容易受到红松球蚜、松毛虫、鼠害的威胁及斑点病的侵害,因此,在樟子松与红松嫁接后,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在治疗患有红松球蚜的幼苗时,可使用25%的吡虫啉1250 倍液进行喷雾;在治疗患有松毛虫的幼苗时,可用绑带毒条的方法进行灭虫;如出现鼠害,可用鼠药进行防治;在治疗患有斑点病的幼苗时,应可用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50%多菌灵1000 倍液进行喷雾。除此之外,对于当年嫁接的接穗,要捆绑稻草或太空棉等防寒物,采用草加棉或者膜、膜加棉或布等御寒方法,但以草加膜的御寒方式更优。

3 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推广前景分析

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于2018 年4 月28 日在榆林地区进行试验,嫁接成活率达85%以上(见图1、图2)。近年来,随着榆林市防沙护林措施的持续进行,使得榆林地区的人工林面积不断扩大,而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的推广可以改善林业种植结构,提高森林价值。无性人工造林已经成为了造林事业的高新技术产业,省去了因培育林木良种而造成的费时、费力、费资金的缺陷,极大缩短了良种培育时间,在保证遗传品质和纯度上,有效降低了成本。

另外,由于红松具有果材兼用、材质优良的特点,使得农民对于红松的经济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大了对于林业种植的投入,使得农民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了生态环境建设,推动了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 榆阳区治沙试验站开展樟子松嫁接红松试验

猜你喜欢
顶芽红松樟子松
绕口令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切花红掌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青牛胆不定芽诱导及生根培养研究
关于红松育苗造林技术的探讨
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不同薯块对产量的影响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论黑龙江樟子松造林的技术要点
我眼中的樟子松
樟子松幼苗期培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