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荒漠地区固沙植物及抗旱造林技术试验

2020-07-08 12:27
现代园艺 2020年12期
关键词:沙地沙丘成活率

李 荣

(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甘肃 武威 733399)

我国某省份近年来沙漠化治理虽然取得了相应的效果,但沙漠化土地面积还是不断提升,该区域干旱荒漠化已经成为了限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该区域19 世纪之前沙地相对平坦,并且具有较高的植被覆盖率和非常稳定的森林草原生态系统。但近些年随着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沙丘区域因为过度使用、放牧以及乱砍滥伐推动土地快速沙漠化,已经成为了生态环境治理急需解决的问题。现阶段进行干旱荒漠地区的治理过程中,不仅要依靠林业和农业部门加大治理力度,同时也要环境保护部门增强荒漠化的防治,利用固沙植物等新方式建立全新的固沙方式,通过示范区的建设,验证抗旱造林技术的可行性。

1 干旱荒漠地区固沙新方法

1.1 固沙

(1)可以在雨季阶段在流动沙丘区域铺设面积为2m×3m、3m×3m、4m×3m、4m×4m 的固沙网。

(2)在雨季过后可以在网格中心种植沙拐枣,后续形成群落以及差巴戈嵩群落,最大程度发挥其所具有的固沙作用。

1.2 基本技术原理

差巴戈嵩网格和自然入侵植物具有非常好的固沙效果,能够确保沙粒有效积落在网格中,符合沙压旺骤增的生物学特性。流动沙地具有较高的含水率(一般在3%~4.5%范围内),所以,在沙地开发时可以充分利用水分充裕的条件进行沙拐枣的培育。

1.3 固沙效果分析

通过沙拐枣进行固沙,不但满足其所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同时也满足沙地水分分布的规律,能确保较高的成活率(可以达到75%),并且树高能够达到1.2~2.1m,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杨树固沙林生长情况(单位m)

2 固沙植物引种栽培试验

2.1 选定试验所在地

所选定的固沙植物最主要的特性就是较强的抗旱性以及耐瘠薄性,所以,可以将具有半流动性质的沙丘当作试验地。具体为:设置在沙丘的中下部,确保土壤具有相应的流动性,并且控制有机质的含量不能过高,具体的试验地土壤养分含量如表2 所示。

表2 试验地土壤养分含量

2.2 试验的具体内容以及方法

所进行的试验主要为天然灌木以及草本植物的选择方面,确保基本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比不同品种的植物和已有本土植物之间的差异,通过试验对比的方法确定引种植物的特性。

2.3 本土灌木的选择实验

该地区固沙造林研究梭梭、毛条、沙拐枣等不同灌木树种。这些灌木树种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从2018 年该地区引入这些树种至今其平均成活率达到了85%。这些树种具有较强的耐抗旱性,适应能力较强,其成活率高达96%~99%,树种高度达到64~86cm,所以,可以将这些树种作为固沙的主要灌木提升其栽植面积。

(1)从当地的沙丘中种植梭梭以及毛条,在2018 年进行了试验性栽培。目前这些植物的苗期和生长均较好,所以,可以用于荒漠地区的固沙。但具体操作时需要特别注意避免风力侵蚀的土地。

(2)该地区分别在2018 年以及2019 年引入了沙拐枣,同时对其实施了播种试验。但受到水肥条件方面的影响,这些植物的出苗率以及保苗率都相对较低。

(3)该地区最主要种植的包括梭梭、毛条、沙拐枣、红柳等,在试验园对这几种植物实施播种试验,试验主要在流动以及半流动沙地进行。通过对比播种试验可知:梭梭、毛条、沙拐枣具有较高的出苗率以及生长速度,比较适合应用在沙丘生长区域。但红柳的适应性相对较差、保存率较低、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不适合应用在流动和半流动的沙地上种植。

(4)沙拐枣不同造林方法试验。此区域最主要的造林为沙拐枣,为了能有效提升沙拐枣造林成活率,对不同造林方式实施了对比性试验,具体结果如表3 所示。从表3 能够得知,通过植树栽植法进行沙拐枣种植时的成活率相对较低,但具有较高的生长量。

表3 沙拐枣不同造林方法对比情况分析

3 抗旱造林技术试验分析

对干旱荒漠地区来说,水分不足是影响林木成活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所以,抗旱造林技术是荒漠地区造林最关键的技术之一。

3.1 膜袋种植法

此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塑料薄膜袋所具有的密封作用保持水分,先将保水草炭装入到薄膜袋中,之后向其注入适量水分,并且将幼苗种植在塑料袋中。通过此种种植方法能够确保苗木根系始终处在较湿润的状态,有利于成活。另外,植树后通过覆膜技术能够大大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能有效提升成活率,相对常规造林方法来说,此种种植方法的成活率要高出35%。

3.2 覆膜种植法

此种方法就是指在完成造林后,以树干为中心周围0.5m范围内铺设塑料薄膜,之后在其上部填土确保薄膜的稳定性,通过此种方式避免水分的蒸发,此种种植方法的成活率能够有效提升近40%。

3.3 沙丘治理技术

为了进一步提升缓坡沙地以及低沙丘等土地的利用效率,需要平整较坑洼不平的土地。通过土地的平整,不但能提升土地的利用面积,而且也可以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并且能够改善沙地的水分分布特性。对沙地地区来说,虽然径流相对较弱,但因为沙丘具有不均匀性,所以,降水还是具有重新分配的问题,其中沙丘的中上部所获水分相对较少,沙丘较低区域可以获取更多水分。而通过沙地的有效平整后能够使得降水分布更加合理,更便于植物生长。

3.3.1 沙丘的平整方法。通过推土机等设备实施平整沙地,在栽植固沙植物前1 年需要对周边沙丘实施固沙造林,营造防护林。平整后某些区域容易露出心土,为了避免发生水土流失问题,可以通过草炭或黑土对土壤实施必要的改良。除此之外,最好避免在4~5 月期间进行作业。为了能进一步提升土地使用率,可以通过铺设微灌管道的方式进行,利用增加土壤水分的方式提升土壤抗风蚀性能。

3.3.2 治理效果分析。在试验园范围内进行了2 块面积较大沙地的平整,具体效果如表4 所示。

3.4 通过绿肥牧草进行沙土的改良

通过梭梭、毛条、沙拐枣等栽植,不但能有效改善沙地的土壤,提升沙地开发利用效率,同时能获取数量可观的牧草,便于发展养殖业。

3.4.1 播种方法分析。虽然牧草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但因为牧草种子颗粒较小,并且出苗率较低,所以,在播种前一定要平整土地,在播种后要确保土壤处在湿润的状态,因此,可以在雨季进行播种。另外,要及时有效清除杂草,以便幼苗生长。

3.4.2 种植效果分析。通过牧草种植,能有效提升土壤的有机质,同时也能增加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具体如表5 所示。

表5 沙打旺对土壤养分影响(单位%)

4 结语

主要阐述了干旱荒漠地区固沙植物栽培以及抗旱造林技术试验方面的内容,得出有效的固沙植物以及造林技术,对干旱荒漠地区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猜你喜欢
沙地沙丘成活率
高料价下草鱼“伤不起”!30年养鱼人竟做到鱼种成活率100%,1亩赚5200元
沙丘移动的奥秘
流沙之谜
塞罕坝地区沙地云杉引种试验及培育要点
能钻过柔软沙地的蛇形机器人
坡位对南方红豆杉和檫树混交林早期成效影响
沙地迷宫
从50%到90%,草鱼养殖成活率倍数提升,致胜法宝是什么?
风滚草
国庆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