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小年(本刊作者)
庚子年初,举国抗疫,家住合肥的漫画家榆木也被“困”在家中,用画漫画这种别具一格的方式记录着这场“战斗”。
“从几千字、万把字的原稿中炼取出几句话,再配上合适的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时折腾得睡不好,凌晨三点就起床画,一天只睡几个小时,颈椎病都犯了几次。”为了按质完成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安在线、新浪等几十家知名媒体在内的约稿,榆木可没少难为自己。《漫画抗疫》《疫中宅记》等100个系列、近两千幅漫画,在榆木的笔下应时而生,有些媒体的“命题”漫画并不轻松,疫情期间发生了太多悲壮或悲伤的故事,让人看着压抑,榆木画得也压抑。“防‘疫’更要防‘抑’,转换一下画风,‘咯噔’一下,心情就调整过来了,还好,不是‘嗝屁’了。”
榆木很幽默,他喜欢画俏皮点的漫画,毕竟“活着本来就不容易”,从泪水中拎取笑料,看完后让人忍俊不禁:一位中年男子,抱着一篮筐的“84”和“酒精”,神情苦闷,这一幅画榆木有感而发——“多少颗心泡在了‘84’和酒精之中”啊;而另几幅图中,穿长衫、体胖、微秃的男子则严严实实地戴着口罩、眼镜,从暗戳戳地出门办事到回小区,榆木真实地写道——“出门靠口罩,回家要暗号”;快递小哥冒着风险上门送货,开门的男子眼睛里流露出感激——“快递小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榆木的抗疫漫画曾在合肥的杏花公园、三瓜公社、杨梅驿站等地举办展览,能用自己的漫画去抚慰大众,再累榆木觉得也值了。
榆木的漫画辨识度很高,线条勾勒,两笔三笔,形神兼备。他觉得“漫画越简单越好看,简单的一个线条就要让人觉得意味深长”,笔触间有些丰子恺的意趣,古拙朴素。但他却主动与大师们的画保持距离,“学得太多,就没有自己的风格了。”
漫画家是圈内人对他的定义,但他宁愿别人喊他“榆木”或“榆木先生”。“我本来长得就不踏实,还不能让自己的称呼再踏实点吗?”榆木自嘲道。榆木原名庞志强,出生在河北邯郸的一个村庄,“幼时我常坐在弯了腰的榆树上听戏,吃外婆做的榆钱美味。”家乡的榆树,隐藏着庞志强太多的童年趣事;再加上他安静寡言,乡亲们都喊他“榆木疙瘩”,所以自称“榆木”就再合适不过了。
父亲是榆木画画的启蒙者。榆木四岁时的一个傍晚,母亲带着弟弟去看电影,父亲不让他去,却拿来钢笔和大白纸,在矮桌旁,点着灯教他画画。父亲说:“只要你拿起笔画画,它就是画。”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他,直到现在榆木都不给自己的画下定义、戴“帽子”。农村生活充满野趣,童年的寂寞被画画填满。榆木画母鸡下蛋,被老母鸡啄得到处跑;到庙里看师傅塑像,回来画奇异的神灵……什么好玩就画什么。
图为榆木漫画作品《漫画庐江》
榆木上高中时,班主任是位美术老师,对他鼓励有加,再加上参加绘画比赛获得了省三等奖,这让榆木很兴奋,觉得自己也不完全是笨笨的“榆木疙瘩”嘛,渐渐地生出了不少自信。来合肥上大学的榆木,毕业后开启了在合肥的绘画之路。他曾有过迷茫,是继续画下去,还是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怎么了,你混得不好?”安大的一位教授朋友问他。“还行,没饿死。”“那是你画得不行吗?”“还需要努力,但我有自己的想法。”“那你就坚持下去啊。平常给我带带课,自己再做些提升有什么不好吗?”现在回忆起来,榆木仍感激那位教授给他打的那针“促进剂”。
2015年,榆木的漫画集《我的父亲》出版了,这本漫画集凝结了榆木对父爱所有的美好记忆,是榆木最爱的漫画集子。“从降世到第一声喊爸爸;春天父亲带我们去村头摘野花;从口袋里抠出仅有的5毛钱买3条小酥鱼分给孩子们,自己却从来没买过一件新衣裳……”书中满是温馨的父子之情。很多幅画中,父亲的脸上没有特别的表情,但读者仍能从他的一举一动中感受出他对孩子的爱。
现实生活中的榆木和父亲之间却极少沟通,生活的重压让父亲沉默寡言。父亲爱抽烟,生活中所有的委屈和心酸,都在他“用力猛抽几口烟,再把它狠狠地摔在地上、踩上去,长叹一声”后,才有了一丝缓解。因为抽烟,父亲与母亲经常争吵,不爱说话的榆木没少受夹板气。长大后的榆木渐渐地不愿意回家,父子之间也越来越疏离。直到父亲患上肺癌,饱尝生活艰辛的榆木也开始慢慢地理解父亲的不易。榆木想画本集子,纪念父亲,“一是因为愧疚,我对他误解太多;二是希望别人有个这样完美的父亲。”遗憾的是,榆木的这份孝心,父亲没有看到便去世了。
榆木的画室坐落在合肥一座不起眼的小区里,院里种了不少从家乡带来的蔬菜。走进屋里以为会别有洞天,谁知道更有烟火味,墙上密密麻麻挂着几十幅榆木自画的水果和蔬菜:一根树枝上结着黄澄澄的枇杷、掉落着两片叶子,榆木在旁边配了白居易的诗:“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一根橙色的大胡萝卜,根须分明,绿叶舒展,它的配诗是“婆娑碧叶斗霜寒,土掩精灵蓄毓丹。”……榆木喜欢吃、爱画美食,朋友们都知道,没想到爱得这么明目张胆。
他把家乡肥乡的美食结集成册,今年准备出一本《肥乡美食》的漫画集,“热气腾腾的黑脸烫面包,羊肉不膻,肉团不散,再蘸点醋,啧啧!”还有扒糕、锅贴、特色菜肴坛子肉……肥乡美食画卷徐徐打开,让没吃过的外乡人看得口水直流。合肥街头巷尾的小吃店也少不了榆木的身影,哪家的卤菜老卤纯、哪家的淮南烧饼香,他都清楚,就连小区门口的胖姐龙虾,都入了榆木的画,边吃边画,自诩吃货的榆木总结了一句:“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他画民俗、画市井、画美食……像记日记一样去画身边事,他的漫画越咂越有味,像腌制橄榄的内核。看榆木的朋友圈有时就像在看四季轮转,节气变迁,“春分了,一起去挖‘猫爪子’菜吧;立夏啦,孩子胸前要挂‘立夏蛋’;霜降,摘几个柿子闷起来吧;小寒,坐进火筒里取暖……”这是他民俗漫画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摘选,其中蕴含了老百姓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风土人情。
“漫画一定要贴近生活,要有趣,使人看罢有所领悟。漫画看似不入流,但却最容易走进老百姓心里。”榆木的《老合肥十景》《赤阑桥姜夔故事》等城市漫画勾起了不少老合肥人的记忆。榆木还喜欢去菜市场,他觉得“越市井的地方越本真”,去那里能画出人世百态、最真实的生活。
从去年开始,榆木开启了他的全国民俗漫画巡展活动,从扬州到芜湖,从邯郸到合肥,从图书馆、博物馆到街头,他的漫画收获了很多的关注,今后,榆木“要继续画、画系列画,比方说今年刚出的《漫画金寨》《漫画庐江》,画遍安徽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画人生中的点点滴滴,各种如意和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