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情境的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课程建设

2020-07-07 21:55兰旻江宇辉陈洪昕
文教资料 2020年30期
关键词:岗前培训真实情境课程建设

兰旻 江宇辉 陈洪昕

摘   要: “社会工作案例研讨课”是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上岗前的必修课,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有着重要作用,是清华大学长期坚持的培训项目。该课程基于OBE(即Outcome-Based Education)的课程设计思路,建立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辅导员   岗前培训   课程建设   真实情境

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点,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做好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培训应当纳入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培训整体规划。”[2]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尤其是岗前培训,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非常重要。当前,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存在培训理念落后、模式未考虑对象差异性、方式不够灵活、缺失评估机制流于形式等问题[3](43-44),岗前培训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真正让辅导员岗前培训“管用”,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社会工作案例研讨课”是清华大学“双肩挑”辅导员队伍上岗前的必修课。该课程自2007年开始设立,对新上岗“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工作实践能力培养、完成由学生到辅导员身份转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该课程基于辅导员培训的真实需求,围绕辅导员岗位认知、党团和班级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等多个主要工作职责展开案例研讨和课程教学,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有效提升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策略

“社会工作案例研讨课”课程本着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以新上岗“双肩挑”政治辅导员为教育对象,将辅导员培训体系的核心环节作为自身定位,向新上岗辅导员传递“双肩挑”的价值内涵和工作技能,帮助他们实现由学生到辅导员的身份转变。围绕上述课程开设理念,“社会工作案例研讨课”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策略,即“一个核心,两个性质,三种形式”的辅导员岗前必修社会工作案例研讨课程体系。

“一个核心”:始终坚持“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为核心。“社会工作案例研讨课”是学生培养体系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课程除知识技能传授外,还应当承载育人的根本职能。为此,授课团队始终坚持将清华大学“三位一体”教育理念(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作为课程教学设计的核心,始终坚持做好新上岗辅导员本身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工作,在培养他们思政工作知识、能力、技巧的基础上,依然做好这一群体的思想引领,为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坚实根基。

“两个性质”:一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实践性。“社会工作案例研讨课”创造性地将实践逻辑运用到课程设计当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融合:课程内容来源于广泛的工作实践。课程大纲是由多位具有丰富学生工作经验的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及对各院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调研基础上,共同探索出的基本涵盖本科生思政教育各方面内容的完整体系,大纲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授课教师的工作实践和各院系历史工作经验。课程目的是更加广泛的实践:讓参与课程的学生更好应对上岗后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能够胜任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能够将课程所学运用到各自岗位实践中,为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贡献。二是紧密贴合当代青年学生特点的时代性。不同的时期,学生的思想特点、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有变化。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这种变化频率越来越快,程度越来越强,教学团队始终坚持与时俱进,通过更新案例库、调整教学大纲等方式确保新上岗辅导员了解学校最近一段时期面临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了解其将要面对的青年学生的总体性思想状况和容易出现的情况,使新上岗辅导员能够更加自如地开展工作。

“三种形式”:一是采用案例研讨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师指导下研讨具体案例,在课堂上进入工作情境,对不同类别的案例研讨解决方案,能够帮助新上岗辅导员尽快熟悉工作内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二是采用场景模拟帮助理解角色定位。通过场景模拟,让学生参与模拟具体场景中不同的角色,不仅理解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身份定位,而且理解其他相关角色的立场、特点。三是采用自主探究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提供现成案例供讨论针对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辅导员实际工作中还需要自己发现问题,自主选题、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现实问题,对于上岗后的实际工作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教学环节设置

课程开设以来,“社会工作案例研讨课”教学团队围绕辅导员岗前培训的课程定位,结合上述总体框架和核心理念,主要运用了以下实际举措:

一是建立常态化课程教学备课组。2016年起,“社会工作案例研讨课”教学团队组建教学备课组,每学期按照每周一次的频率开展集中备课,集体对该学期全校学生工作经验、成果、典型案例进行整理,践行课程设计遵循的实践性逻辑,及时将每一阶段全校的学生工作实践成果收入课程体系中,不断丰富课程体系内容;集体进行讲课录像回放,考察和分析授课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升授课水平;集体根据中央和学校新理念、新要求对教学大纲设计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辅导员必修课程体系能够与中央意志、学校理念始终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教学育人方向的正确性。通过建立常态化的课程教学备课组,教学团队能够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集中力量办好事,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保持课程体系不断完善。

二是采用案例研讨、场景模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社会工作案例研讨课”作为新上岗辅导员岗前必修课程,与其他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最终目的是育人成果再育人,因此,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成为重中之重。基于这样的需求,教学团队尤其注重课程设计中的实践元素。案例研讨成为大部分教学专题的必备内容,为保证课程教学效果,每学期课程开设3个至5个小班,各院系分散选课,每个小班不超过35人,以确保小班教学的研讨效果。每小班将学生分为4个至5个小组分组研讨,以促进深入的思想交流和感情交流,提高团队工作能力。具体来说,要求每组同学对课堂现场提供的辅导员工作案例分组进行现场分析和现场讨论,并对每个案例的讨论结果及拟解决方案与全班交流,最大限度地吸收每个案例所包含的内容。场景模拟是个别专题采取的研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教师提供的模拟场景,每位组员扮演特定场景中不同的角色,对特定问题展开对话,使大家不仅站在辅导员角度思考问题,还站在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其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场景模拟过程中实现换位思考,逐渐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上岗后更好地处理复杂的现实问题。自主探究以大作业形式进入课程体系,大作业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寻找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经与授课教师讨论交流后确定选题,最终由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具有可行性的案例分析报告,进一步培养新上岗辅导员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形成兼具基础性、时代性、思辨性的教学案例库。案例研讨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案例库的建设成为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教学案例库建设首先重视基础性,对于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长期需要面对的主题都应有所涉及,例如对于“又红又专”教育理念在当今时代的适用性的讨论;对党员发展具体应该遵循什么标准及面对标准产生的实际问题应该如何应对的讨论;围绕机九、电五自习公约风波对班集体建设和多元化社会条件下辅导员工作方式调整的讨论,等等,这些问题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内容。对这些基础性问题的典型案例进行研讨,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更好地应对经常出现的常见问题。教学案例库建设还注重时代性,备课组每学期会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更新我校在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特别是自主探究大作业环节,将最鲜活的案例用于分析研讨。这些案例要最大限度地贴合学生的特点,展现教学案例库动态更新、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特征。此外,教学案例库建设还注重所选案例的思辨性和可讨论性,结论过于明显的案例讨论空间不大,对学生的启发意义有限。本课程选用的案例,无论是思想教育、心理危机预防、班团集体建设、党建工作,还是辅导员自我管理,都通过备课组的反复梳理、设计,为学生讨论提供了空间,让大家从案例中获得灵感。

四是实现与学生工作研究的良性互动。“社会工作案例研讨课”教学与学生工作研究紧密结合,关于“双肩挑”辅导员制度的调查研究,许多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课题都与本课程密不可分。一方面,调查和研究所得结果在课堂教学当中得以直接应用,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学业发展引导技术、生涯规划技术等新的方法和体系,得以及时纳入课程体系当中。另一方面,作为辅导员队伍的新生力量,本课程的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有着独到的视角和贡献,例如“核心价值观”“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思想特点”及“新时期如何做好党建工作”等,都得到了本课程学生的参与。教学团队充分利用课程的实践逻辑,实现教学与学生工作研究的良性互动,推动课程体系建设和学生工作研究共同向前发展。

加强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高校辅导员岗前课程建设,有助于提升辅导员岗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的重要载体。10余年间,“社会工作案例研讨课”课程培养了来自各院系超过2000余名后备辅导员。他们中的大部分同学此后通过辅导员上岗选拔,正式成为“双肩挑”政治辅导员。为保证课程质量,拓展课程内容和辅导员视野,课程教学团队经过对清华大学多年辅导员工作案例和辅导员经验的整理,正式出版了《清华大学辅导员工作案例》和《清华大学辅导员工作笔谈》两本教材。课程开设以来,在全校近500门同类同规模理论课教学评估中,每年均有不低于2名授课教师开设的“社会工作案例研讨课”课程排名教学评估前5%,成为清华大学代表性的优秀特色课程。2015年,“社会工作案例研讨课”获评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成为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先进典型,标志着该课程得到全国认可。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0).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令第43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規定》[EB/OL]. (2017-09-29). http: //www. moe. gov. 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 29_315781.html.

[3]张文潮.试论如何提升高校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质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4).

基金项目:清华大学2019年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本科生辅导员培训体系建设成效及质量评价机制研究”;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郑州大学)2020年度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项课题(ZZUKFZD202002)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岗前培训真实情境课程建设
综合类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优化模式实践
中美初任警察岗前培训比较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严把本科教学关增强青年教师教学队伍建设
基于TBM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