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中以问题为导向的高中美术课研究

2020-07-07 09:31崔诗雅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美术素养情境

崔诗雅

一、问题解决教学概述

学生现在面临一个信息获取成本极低的环境,既然如此,有些唾手可得、可轻松获取的知识可以少讲。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感兴趣,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设置“任务组”,将搜集资料、集体讨论和决策、发表、方案设计、实施、反馈和修改等多个环节以“暗线”的形式包含于课程中,将课堂还给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从而掌握知识和技能,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课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展开美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关键。然而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我认为需要老师的角色成为与学术共同学习的一员,在具有与学生平等的身份的同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甚至在引导解决问题的同时可以有意的给同学设置障碍以激发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二、问题设计的要求

高中美术课上,有一个普遍问题存在,就是学生对动手绘制、操作类课程比较喜欢,对美术鉴赏课兴趣不高。可能是因为课业繁重,他们不愿意“进入课堂”。高中学生普遍具备较强的探索能力,完成任务的过程成为了他们施展自己能力的过程。这样的课堂设置方式,易于激发学生对鉴赏课的兴趣,教师提供的鉴赏程序与学生多角度搜集的资料,还有课后任务书形式的评价方式,都指向着提高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同学们的思考。首先,同学们根据作品形式观看的初始反应进行描绘分析。其次,教师给予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欣赏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进一步鉴赏作品,加深同学们的对作品的理解以及称之为杰作的理由。小组学习,分组讨论,分别阐述研究成果和见解,大大提升了同学们自主探究的能力,但根据同学们陈述的观点我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作品"美"的内涵产生怀疑,因为这种学习方式并未和同学们自身经验产生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生活感受真的能调动同学们的情感共鸣吗?

核心素养本位美术教学新常态应该体现为以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在单元教学中根据主题设计问题情境,在问题导向之下,选择、获取知识与技能,运用一定的方法程序尝试解决问题,并进行展示、发表与评价。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全面融入综合性与跨学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批判性思维、反思和评价导向等现代人文和教育的思想与方法。

我们在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注重一堂课的新课导入环节。尤其强调设置一个有趣味的导入,或是播放小视频,或是做个游戏,目的就在于可以在一堂课开始时做到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整堂课学生的高效率学习。而设置问题情景虽然也放在课堂开始时进行,却也会有不同的效果。设置一个问题情景,这为整堂课提供了一个大的背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知识,解决问题。问题情景还可以将课堂渲染出一个实境,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总结再次回到课前的问题情景,从而达到前后呼应,使整节课更加统一、完整。

三、问题与情境的关系

关于问题与情境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是将问题与情境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二是认为情境是基础,问题为深入。

本质上说,问题与情境是可以相互独立存在的。但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中,问题与情境缺一不可,相辅相成。问题产生于情境,情境为问题提供了真实依托与思考途径。二者若能和谐共存于教学之中,便构成了能将知识与学生经验有效融于学校学习的问题情境课堂,有利于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体现与深化。问题情境中的情境是能够和生活相关联,和经验知识相关联的,可以和学生情感产生共鸣的环境或境遇。问题是从情境中自然引发的,有进行探究诉求的未知疑难或矛盾。问题的提出者可以是任何人,但是问题本身需要与学生产生共鸣。这便要求问题情境还是要回归生活,尤其是学生生活。虽然问题是从情境中引出的,但不代表在构建课程或教学时,必须先搭建情境,而后引出问题。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应都是被允许的,但需注意的是问题与情境不是割裂的,其衔接是渾然一体的,脱离情境的问题是虚拟存在的缺乏情感共鸣,失去问题的情境则没有探究的必要。

问题情境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换言之,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才是真正有效的问题,有问题的情境才算是真正的情境。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二者是割裂的,因而出现的只有问题没有情境,或者只有情境没有问题。因此,教学导入、讲授新课、实践练习、评价展示是一个貌似完整的教学过程,然而缺少了教学的暗线和动力。这也正是“双基”和“三维”时期中教学的弊端之一。

“情境”从字面来理解,可以解释为情感与处境。那么情感是谁的?处境又是什么?我认为情感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处境的选择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说白了,情境就是要与生活相联系。但情境不同于以往的课堂“导入”。情境的举出,要根据不同教学地方做适当改变,要能引发学生的某些思考。有思考就需要有问题。问题,常常与“解决”相联系。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学生来循序渐进的完成。基于大概念下的学习,把大问题再分解为不同的课堂小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情境与问题两者可以说是静态与动态,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只有情境没有问题,就会变为导入;而只有问题没有情境又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生活的情境,有要解决的问题,再加上美术的技能,便很好的诠释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所以,在处理问题与情境的关系中要做到“问题情境化”与“情境问题化”,二者相互融合。所谓问题情境化即将问题纳入情境表达,用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什么不方便的设计,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便会在脑海中浮现,情境问题化即在情境中寻找问题。例如生活中插座的设计等,问题源于情境源于生活。

在“问题情境——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的美术实践中,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激发和引领下,形成问题意识,主动获取知识技能,调动起多项认知心理活动和智力能力的参与,突破思维定式和功能固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创意,实现创造力的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客观的美术探索实践,学生获得新的、真实的审美感受,形成客观真实的审美判断,丰富和调整自己原有的审美经验,从而实现审美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美术素养情境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美术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感悟三角形的高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