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淑莹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的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是啊,从古至今,多少例子告诉我们朗读是多么的重要。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白居易读书而口舌成疮最终学业有成;有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终成大家;而今,莘莘学子,书声琅琅环绕校园……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朗读指导。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朗读指导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言传身教
常言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说的是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而体现在朗读指导中的就是示范作用。
(一)教师范读
很多时候,因为学生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所以并不能很好得体会到笔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时,就需要通过朗读来感受其中的情感。而老师范读,是最能讓学生直接感受到情感的方式。当教师进入角色,必能感染到学生,让学生情不自禁跟读,进入情境,进而体会情感,同学们的朗读自然就饱含深情。例如,我在教《怀念母亲》这一课时,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对生身母亲的悔恨,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热爱,思念。由于年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体会过这种情绪。自然,学生就读不出这种情感。这时,我通过声情并茂地范读,注意抑扬顿挫,让学生静静地倾听,并引用了诗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让学生感受作者强烈的情感。效果不言而喻,当我再次让学生朗读时,我听到了他们饱含的深情。
(二)教师与学生比较着朗读
当然,示范并不仅仅只是教师主导,我们应该把主导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在课堂上,我会让学生与我比较朗读,这不仅与新课标相契合,学生的思维也能得以挖掘,发挥作用,使学生们能主动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旨在感受鲁迅先生对下一代关心爱护,以及他不同的教育方式,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鲁迅先生的话。课件出示:“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我先让学生试读伯父的话,但是,学生对于伯父带有委婉批评教育的语气很难把握。于是,我就先示范朗读,然后问学生:“老师和你们比,谁读得好,好在那里?”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当然老师读的好。”这时我就请学生对我的范读进行评论,再与自己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最后请几名学生来读,师生共同评价。这样,通过师生之间的对比,这篇文章的朗读要点就能很快让学生悟出,自然就能读出把相应的语气,学生的朗读能力就得到了培养。
(三)学生与学生比较着朗读
示范,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示范,同学之间也可以作为示范学习。在教学中,我常常让几个学生为一组读相同的一段段落,或者在课堂上举行朗读比赛,然后指出彼此之间的优缺点,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上进心,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这种互相激励的氛围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然就 “水到渠成”了。
二、因材施教
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指导,还要因材施教。就是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指导方法,我们可以创造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上所述,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经验,单单让他们从单一文本就能够体会作者深刻的情感,比较难。于是,我们可以依据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们更容易体会情感。例如:我在教《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因为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而强烈,语言亲切而感人。对于学生来说,很难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于是,我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忆平时自己与各长辈、各兄弟姐妹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心中是何种情绪?当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思维飞速运转到离别情景中时,趁势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指导把握好感情基调:对大娘,如同对长辈,应怀着恭敬的情感;对小金花,如对晚辈,应怀着关怀的情感;对大嫂,如对同辈,应怀着亲切的情感;如此一来,学生的朗读就融入相应的情感。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感情朗读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难道不是“事半功倍”吗?
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去把握课文的情感,学生自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学的课文中,从而更好地把握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朗读,是学生把握情感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不断发展思维。在遇到一些教育性的文章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渗透思想教育,这样,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如此一来,朗读教学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也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应。
三、激趣以教
创作性朗读是最高层次的朗读,这种朗读要求教师要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进行指导,使学生散发思维。我通常会用角色扮演来实现这一目标。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性格进行语气,表情的模仿,这就能使学生更容易感受到课文的情感,自然朗读时就能融入情感了。例如,我在教《彩色的翅膀》这一课时,其中有个片段是吃瓜会,我要让学生感受到战士们对西瓜的来之不易,极其珍贵的情感。我让学生上台表演战士们吃瓜的情景,亲自范读,注意重点词,并进行表演指导。当第二个学生上台表演时,我让全班同学读,这时你就会发现,他们对情感的把握变得精准了,朗读时融入了情感,教室俨然成了吃瓜会,我的目标也达到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有效的朗读训练,学生就能从中受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得到激发,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把课文读懂、读美、读活,就能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理应义不容辞,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