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婷婷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向中小学生进行德育与法治教育的课程,它契合了党和国家“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要求,体现了树德的使命,《道德与法治》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教材,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丰富了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讲习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开展教学,有利于增强对学习者的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培育学生道德意识和法纪意识,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是非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课堂传习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激发学习者学习中华文化的兴趣,引领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既开阔了眼界,又拓展了知识面,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知识,而且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境界,涵养了学生的品格。学生带着文化自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教材资源,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处理信息和筛选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生成新的学习体验和感悟,达成学习目标,做到学思行结合,促进了教学相长。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成为魅力课堂,学生身临其境,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感,逐步成为传承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怎样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呢?笔者在这方面做了积极而有益的探讨。
一、以名言警句为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机会,珍爱生命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采众长,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古圣先贤,英雄伟人,如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梁启超、毛泽东、周恩来等等,他们的道德主张、人文思想、英雄故事、非凡业绩,无时无刻不在教育、感染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和炎黄子孙,一些经典著作耳熟能详,家喻户晓,长盛不衰,流传至今,时至今日仍被我们学习、借鉴和传颂,成为激励新时代青少年砥砺前行、拼搏进取的精神食粮和良师益友。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二框少年有梦的教学中节选了《格言联璧》中的名句:“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激励中学生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关联在一起。又引用《尚书》中的语句:“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以此教育学生要为实现梦想去做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一框中学序曲的教学中用《老子》第六十四章的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育中学生要珍惜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的明天做出不懈的努力。又引用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提点学生要怀揣梦想,从现在开始扬帆起航。在第二课学习新天地第二框享受学习得教学中引用《论语》孔子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醒学生要发现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再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至理名言,教育学生享受学习,必须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又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告诫学生要享受学习就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在教育学生珍爱生命时,引用《庄子·知北游》中“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马过隙,忽然而已”的句子,告诫学生生命短暂,应该学会珍爱。这些名言警句凝聚着中华文化精髓,渗透着中华文化智慧,彰显中华文化的人文哲理,学生从中受益匪浅。
二、以古圣先贤的经典著作为据,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學生道德素养,教育学生珍爱青春,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善于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坚持课内学习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统一,注重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把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引入生活,引导学生加强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感知中华文化的内在美,引领学生发现美、体验美,提升审美情趣。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孝道教育,孝亲敬老,传承优良家风
一是开展孝道教育,孝亲敬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在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的第一框家的意味的教学中,用《论语·学而》中的名言:“孝悌者也,其为仁之本欤!”,教育学生要孝亲敬长,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觉履行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二是传承优良家风,体味话语中蕴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设置的“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相关链接、方法与技能、拓展空间”等教学环节,开展好课堂教学,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把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辩论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文化教育资源,搜集便于学生理解、体验与感悟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事例、故事、情境、案例等教学资源,学习我国的文化精髓,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爱国情、报国志,树立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意识,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丰富了中学生的人文知识,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有效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遵循中学生的心身生长特点和成长规律,结合新时代的特点,有效实施教学渗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提升学生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培育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品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植根校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