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清
摘 要:现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界对中小学数学综合素养给予了高度重视,如今已经成为了数学教育的关键性课题之一。就目前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衔接现状而言,义务教育对于中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编写比较符合中小学生的发展,然而,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不足。要想把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进行有效衔接,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数学教材衔接的内容,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在掌握好中小学教学不同现状的基础之上,实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协助学生成功渡过中小学的过渡阶段。同时,强化研习,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以此激發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育衔接;素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4B-0062-02
作为基础教育重要学科之一,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学习数学有助于学生对待事情严谨认真,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能够独立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等核心素养的养成。
针对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基础性教学包括三个不同阶段:一到三年级属于基础性教学的第一阶段;四到六年级属于基础性教学的第二阶段;七到九年级属于基础性教学的第三阶段。不同阶段的数学教育充分考虑到了教育衔接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的教学要求而言,在教学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基本素质的时期,并且对于小学教育而言,数学教学的受众是全体小学生,所以数学教育的成败关乎到小学生数学基础的好坏,其对今后数学素养的养成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想在数学课堂上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就要注意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
针对目前中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教学内容的衔接。注意数学教学的连贯性以及统一性,是促进中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让小学生成功地过渡到中学的数学学习?如何构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精确衔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中小学数学教学已出现“脱节”现象
(一)学生身心发展发生变化
由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转变,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学生的身心也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心理的轻微变化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这个时候如果教师不能用科学的方式加以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小学到初中的平稳过渡,学生极有可能产生叛逆、厌学、自闭等不良心理。许多小学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升入初中后成绩会大幅度下滑。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相对简单,然而初中数学对学生的理性思维的要求大幅度提高,导致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初期难以适应,而且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摸不着头脑,从而造成厌学、躲避等不当的思想情绪,冲击了学习效果。
(二)教师教学方式发生变化
由于小学数学属于基础性学习,所以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压力不大,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会为学生腾出充足的实践的时间,让学生资助探究知识,同时小学数学的教学氛围也较为轻松愉快。但由于中学数学的内容远远多于小学,并且难度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变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不得不加快讲课速度,减少了留给学生自主消化的时间,同时课堂氛围也不如小学轻松,致使学生在跟不上教学进度的情况下产生厌学情绪。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
由于小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理解能力有限,加之小学数学的课业任务不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每一个知识点拆分开来慢慢讲解甚至多次讲解,因而学生只要紧跟教师的思路便能够对知识点有透彻的了解,之后在课下根据教师的安排练习相应的习题,便可以熟练掌握,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升入中学之后,这样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中学学习的需要。初中学习任务量大、知识点多,课堂上的教学时间不足以让教师一一讲解,这便需要学生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举一反三。
二、当前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欠缺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的顶端设计
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研究可以看到,学段的课程目标间有所不同,不同阶段之间的连贯性不强,关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严重缺乏,导致数学课堂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现阶段,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如何把教学的真正目的与人的全方位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等结合起来,二是于课程目标的落实过程之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发掘学生潜质等。
(二)小学和初中的教学整体规划性较弱
在和中小学教师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知识点在小学已经有过详细的讲解,这种情况导致了教学内容多次重复。部分教师觉得,初中数学教材里存在小学数学知识是因为撰写人员有所不同,导致了中小学数学知识连接出现障碍。除此之外,同一地区由于教材选择的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内容冲突的现象。同时也存在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无法与小学教材进行衔接,难度跨越过大。另外,数学教材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等方面的培养存在严重不足。
(三)欠缺对于教学目标的精确把握
由于对同一数学问题需要达到的认知程度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细分教学目标,同一知识点在小学和在初中应当达到不同的水准。但由于部分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导致学生只是重复地学习知识,本质上对同一个知识点并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但是于具体教学之中,教师不能非常有效地掌握各个学段的目标以及重点,导致知识研习不流畅,与实际格格不入,思维水平很难提高。
三、中小学数学素养教育衔接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教学内容的衔接
由于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小学阶段进入初中,接受的知识难度发生转变。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通常相对简单,然而初中阶段的数学侧重理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难度大幅度提升。所以,初中教师要对小学数学知识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并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做好数学教学的衔接。协助学生展开思考,发现适宜学生研习的方法,使学生越来越有效地接纳初中数学的内容。比如,学习“负数运算”,教师就可以通过复习引入“减法”这一已有知识点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用。我们都知道10-8=2,那么现在我们用8-10,你们认为可以吗?这样的方法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帮助学生接受、消化新知识。在学习完加减法运算后,教师就可以综合学生所学知识,给学生综合运算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重视数学教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数学偏向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作为学生日后发展不可缺少的能力,教师要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综合性考量,并且要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的角度分模块地阐述每一部分的核心教学任务。教師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数学教师要参照培养计划中,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应当达到的学业水平,明确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特点,并结合参考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品质以及兴趣爱好等等。同时,还注意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慢慢吸收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的转变等,让数学课程的衔接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层面,还要构建综合性视角。
数学学科是帮助学生完成转型的综合性学科,具备增进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升华学生思想、端正学生态度、树立学生综合价值观等全面的综合转型的功能。教师要始终明确身负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养的重任,融合不同学习阶段和多种因素,科学合理地布置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制订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把教育素养的确切内涵和学科素养的内涵得以链接,并且产生中小学课程的整体框架与综合体系。
(三)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高效学习方法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小学阶段而言,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对于本阶段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学习都有很大程度的帮助。步入初中之后,尽管学习难度增大,学习内容增加,但养成预习习惯的学生,依旧能在自主预习中对本节内容有整体的把握,提高课堂效率。其次,认真听课是高效学习的核心,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课堂效率。除此之外,准备课后稳固,透过课后的复习稳固能协助学生越来越容易地吸取与消化知识,掌握知识的内在关联。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对于中小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对于提高中小学生数学教育衔接给予了一些建议。中小学数学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准备中小学课程衔接的铺垫,协助学生成功渡过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过渡阶段。
参考文献:
[1]赵永,王玛亚吉.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策略[J].教育革新,2017,(6).
[2]戴先文.初探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J].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2016,(1).
[3]王铁军.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革新,2015,(10).
[4]石庭恺.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之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11).
[5]苏丽霞.城郊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1).
[6]王伟春.亟待关注的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思考[J].中学数学,2020,(12).
[7]李建新.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2).
[8]黄训志.谈怎样解决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J].科技信息,2010,(13).
[9]曾如阜.国外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19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