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

2020-07-07 09:34吴霜
艺术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演唱分析艺术特征

摘 要:歌曲《亲圪蛋下河洗衣裳》是一首表达爱情的山西左权民歌,由国家一级作曲家张文秀先生填词编曲,歌曲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旋律优美清丽、情感轻柔婉转、意境别致、富有诗意。本文主要对这首作品的背景、艺术特征及演唱3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亲圪蛋下河洗衣裳》;艺术特征;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4-00-04

1 歌曲《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的创作背景

《亲圪蛋下河洗衣裳》是民歌中的经典情歌,是一首以反映山西人民日常起居、劳作和情感为主题的民歌。作曲家张文秀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编,使歌曲富有艺术性,内涵更加丰富,创作出了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山西民间小调。“亲圪蛋”即可爱、宠溺、亲爱的,是左权地区的方言。这首作品讲述的是跪在河畔石块上洗衣服的曼妙少女,在洗衣过程中不经意流露出少女的清新、可爱,被在山上辛苦劳作的哥哥吸引了,哥哥与少女之间打情骂俏的日常,生动质朴地表达了一对青年男女之间青涩、纯洁的爱情。

山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生长的主要区域之一,历史源远流长,种类繁多的山西民歌大致可分为4类,即小调、山歌、号子、秧歌,而演唱形式丰富多彩的左权民歌是山西民歌的一个部分,它独特新奇,与山西其他的地方民歌不太一样,大致可以分为3个大类,即小调、大腔、杂曲。从当今晋中民歌的曲牌中还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如大腔中的“唱赚”等[1]。左权民歌是当地劳动人民集体创作出来的,形成于长期的劳动生活中,通过口耳心传的形式传承,反映的是当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等。

2 歌曲《亲圪蛋下河洗衣裳》艺术特征分析

山西左权民歌的最大特征就是對当地人民生活的写实,具有一定的即兴性。据《辽州志》可知,历史上左权当地人就很重视歌舞这项能力,这成为缓解疲惫的休闲方式,因此也称为“辽州小调”[2]。其以七字句的歌词为主,以抒情为主,或与叙事相结合,情感表达温柔细腻,歌词通俗易懂。这些民间小调与左权的方言口语和生活习惯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它节拍节奏随意、旋律歌词口语化,这也对应了左权民歌淳朴的特征。

2.1 曲式结构

《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为带引子的单三部曲式,歌曲为四四拍,降B宫五声民族调式,共54小节,大部分是每段两句的歌词,结构短小,大多数为反复的单乐段。这首作品大致可以分为3个模块,第一块是前奏,其次是AB两段组成加一段间奏再完全重复AB两段,A部分由简短的两句构成,生动地描绘出人物画面;B部分以中强的力度和中速迅速拉开了旋律线条,推动情节发展;第三部分A采用了A部分“亲呀个亲”和“小亲圪呆呀”的变化重复,升华情感,使地方特色更加突出。整首作品中大跳的进行并不多见,主要运用级进和小跳,节奏部分有较强的规范性,旋律鲜明流畅。(如表1所示)

2.2 歌词特点分析

2.2.1 方言的运用

为了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在演唱这首作品时需运用山西方言,如歌词中的“石”字,要唱(she),归韵到(e)上,不能变成(shi),双“腿腿”要唱成双(gedin)、“石头”要唱成(shetou)、“白”字要唱(bei)、“甩”字要把(shuan-i)的感觉唱出来、“呆”字要唱(dei)、“抬”字要唱成(tei)、哥哥在山上的“山”字要唱平舌(san)、“来”字要唱(lei)、“亲”字要唱成(qiang)、“爱”字要把(ne-ai)的感觉唱出来[3]。使用方言演唱,能将浓厚的地方风格及人物的感染展现得淋漓尽致。

2.2.2 叠字、儿化音和衬字的运用

叠词的运用是中国民歌中常见的方式,如歌词中的“双腿腿”“小手手”“小亲亲”等,体现出语言的韵律美,突显地方方言特色[4]。在这首作品中还出现了儿化音,儿化音和叠字一样,都是民歌中较常见的,如歌词中的“小伙”需唱成“小伙儿”、“哥哥”唱成“哥哥儿”等,这些儿化音在歌唱时就像平常与人说话一样,稍稍带过就行,不故意念出来。歌曲中的衬字也出现了一些,如高潮部分的“呀”字、“呆”字等,这些衬字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只是陪衬了前面的词句,使语气更强。

2.3 旋律发展分析

《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的旋律线条起伏较明显,律动鲜明,音乐连贯性较强。前奏引子部分使用了大量的色彩和弦,而没有依照传统的歌曲写作模式,因此未出现主旋律声部,且最后一小节的旋律加有重音记号、一个四分休止符,这样可使主题进入时深入人心。第6~9小节的旋律为波浪式下行,前两小节是下行四度的模进且较明显,还加入下波音和跳进倚音,旋律部分大量使用了切分音型,使作品俏皮可爱,地方风格浓厚。第10~22小节,拓宽了音域,旋律线起伏明显,力度也逐步加大,烘托人物的情感,使歌曲更加完整,旋律部分加入了更多的附点、二分音符等节奏型,整个旋律线条更加抒情化;第18小节的旋律加入了顿音记号,给人以俏皮亲切感;结尾处同样的旋律重复了3小节,但表达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旋律部分用了大量的切分音型伴奏,使音乐更加饱满,最后的收声给人一种渐行渐远的感觉,更好地展现了人物心情。

3 歌曲《亲圪蛋下河洗衣裳》演唱分析

笔者认为,歌曲的演唱离不开声音的塑造和运用,唱好一首声乐作品的前提条件就是科学的发声。首先音准,气息充足且流畅运用;其次理解歌词的意境,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知道歌曲在讲述怎样的故事,这样才能更好地抒发情感;接着是咬字吐字、润腔的把握,把歌曲的韵味表现出来;最后是舞台表演,结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3.1 咬字吐字分析

咬字吐字对演唱山西民歌是至关重要的,咬字错误则不能很好地表现出山西左权民歌的独特韵味。《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的旋律稍有些快且歌词密集,针对咬字的要求较高,节奏快的地方有些字不易唱清楚,因此清晰的咬字很重要。演唱声乐作品时都讲究字正腔圆、字头要咬清字的关键,且字头也能表现歌者在演唱时的情绪,演唱时字尾不能拖,只需一带而过,而字腹则需要延长。由于是民歌风格的声乐作品,又受方言和歌词的影响,演唱时的声音位置较靠前,使声音拉直一点往前唱,减少颤音,所以需要重视字头的“爆发力”。

比如歌曲中的“亲”“小”“头”“哥”“你”字,演唱时都需要准确清晰地找到字头,用集中统一的声音从头腔抛出来,不能含在嘴里。演唱时应自然抬起笑肌,打开上口盖,唱时嘴放松,在轻轻咬住字的母音后,用气息和共鸣拖住。在歌词的咬字吐字方面,要将歌曲的每个字按照高声朗读的要领准确读熟,再将歌曲中的这些字结合发声练习,咬字有时虚、有时实,做到虚实结合妥当,虚的时候就用气补充,实的时候就以松衬托,以字带声,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3.2 演唱情感分析

《亲圪蛋下河洗衣裳》讲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之间青涩、纯洁、甜蜜的爱情,整体可分为三大部分來分析[5]。

第一部分第一句描写的是山里的小妹妹到河畔洗衣服的景象,且刚开始的“亲”字立马就要亮出来,音量要强,用欢快、喜悦的情绪演唱;“小亲圪呆”是左权地区的方言,是一种爱的昵称,表示可爱的、心上人儿等,要唱出俏皮、可爱的感觉;后半部分旋律线条比较激昂的部分,演唱时要保持激动、热情,给人一种舒适、开放的感觉,这样声音就会更加流畅;最后一句“唤你来”则要表现出侃侃而谈的情感。

第二部分描述的是这对小青年谈情说爱的画面,歌唱时感情需要紧迫、急切一点,又要带有一丝害羞与不好意思的感觉;后半部分的旋律与第一部分后半部分所表达的情感不一样,如歌词“小妹妹河边盼哥哥来”中的“小妹妹”,需要唱出羞涩、不好意思的感觉,还要带着幸福、甜蜜的情感和急切的心情,因为这时妹妹和哥哥已经互相喜欢上了。

最后一部分是这首作品的精彩之处,描述的是哥哥和妹妹在一起的美好画面,结尾处的三遍“小亲圪呆”的“小”要甩出去,需要高位置演唱,唱得轻盈、轻快,最后一次的“小”字则需吸足气唱,使这首作品有一个完美的结束。

3.3 演唱技巧

演唱者在演绎《亲圪蛋下河洗衣裳》这首作品时,对气息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运用正确的呼吸方式,即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相结合,用闻花香的感觉去吸气,像气球一样,瞬间吸开,使腹部向前及两边膨胀,控制气息慢慢吐出,使声音完全由气息控制。如第10~12小节这两句,音域拓宽了,高音也相对集中,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时会出现气不够用的情况,在唱第9小节时尾音就要收干净,不能拖,然后在唱这一句时猛吸一口气,演唱时气息要比前面更连贯。

民歌大多都强调高位置与共鸣,左权民歌也不例外,这就需要用哼鸣的感觉去唱,口鼻同时吸气,自然放松喉头、下巴,抬起软腭,找打哈欠的感觉,做哼鸣练习时要感觉眉心处在震动。如第6小节的“亲圪蛋”,演唱者一开口就要唱到高位置上,位置要保持统一,用哼鸣的感觉带出来,上口盖尽量往上抬,没抓住高位置的点,声音很容易飘着且是散的,有时候音还会偏低;第10~17小节是高音较集中的部分,演唱时声音要流动起来,不能僵硬,要抬笑肌,声音挂在位置上,哼着唱出来。

《亲圪蛋下河洗衣裳》是典型的地方性民间小调,润腔则是我国民间音乐的鲜明特色。润腔是美化原有的唱腔,使歌唱的声音圆润流畅。如这首作品中的下滑音和倚音“小”“抬”“你”等,演唱者在演唱下滑音时要放松,气息下沉,自然吐出来;演唱倚音时,嘴及脸颊向两侧松开,气息要迅速沉下来,用哼鸣的感觉唱且要放轻松,给人一种美妙俏皮的感觉。

3.4 舞台表演

一名声乐演唱者要想将声乐作品演唱成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声乐技巧,还要打动听众,因此良好的歌唱姿态与舞台形体表演是必不可少的。好的舞台形象要求表演时的表情、手势、眼神、服装等方面都要做到统一。

以《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为例,这是一首地方性较强的民歌,通过朗读歌词或听其旋律,都能感知作品描绘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之间青涩、纯洁的爱情,演唱者在演唱时一定要通过眼神把少女娇羞、急切的情绪和盼望、幸福的情感表现出来,也要注意面部神情与肢体动作及歌唱的统一。

如“双腿腿跪在石头上”“甩小辫”“换你来”等,笔者在演唱时加入了一些肢体动作,有助于情感的自然流露。对舞台上的声乐演唱者来说,民歌的表演一定要符合当地的风俗人情,表演动作也并非越复杂越好,不然容易喧宾夺主,在演唱时要做到面带微笑,眼神中透露情感。同时服装与舞台道具得体,从而给人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4 结语

山西民歌是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亲圪蛋下河洗衣裳》是山西左权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润腔及方言等多方面都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念,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笔者在学习中,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民歌的艺术价值,进而有所感悟,认为每一位歌者都应该加强对本民族的研究与传唱。在今后的学习中,笔者将继续深入学习、探究山西民歌。

参考文献:

[1] 韩敏虎.论左权民歌的艺术特色[J].中国音乐,2009(4):105-109.

[2] 赵曼汝.山西左权民歌“开花调”的艺术特色分析[D].天津音乐学院,2015.

[3] 武婕.《亲圪蛋下河洗衣裳》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D].河南大学,2015.

[4] 刘洁琪.山西左权民歌的艺术特色和演唱实践探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5.

[5] 李奇霖.谈山西民歌《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的演唱体会[D].中国音乐学院,2014.

作者简介:吴霜(1995—),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猜你喜欢
演唱分析艺术特征
高山流水 颂知音
声乐套曲《冬之旅》第十一首《春梦》歌曲演唱分析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