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宁
(宝鸡市中医医院胸外科护理,陕西 宝鸡 721000)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患病率正显著增加[1],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有研究显示[2],优质护理模式能够促进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术期优质护理模式对甲状腺术后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符合甲状腺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104例,均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2例。研究组男女24:28,年龄32~67岁,中位年龄47.5岁;甲亢1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20例、甲状腺癌14例;颈部淋巴结清除术22例、甲状腺次全切术20例、甲状腺全切术10例。对照组男女25:27,年龄32~66岁,中位年龄46.5岁;甲亢1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20例、甲状腺癌14例;颈部淋巴结清除术22例、甲状腺次全切术20例、甲状腺全切术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均经过颈部超声等检查确诊[3];符合手术治疗指征;甲状腺功能及淋巴结形状均正常;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耐受能力较差;精神及智力障碍;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手术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术前:①健康教育:与患者建立有效沟通,讲解疾病与手术相关知识,树立治疗的信心。术前晚24点后禁食,手术当日凌晨6点前可少量饮水。手术当日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发现低血糖现象及时通知医师处理。防止术后头痛、头晕及肩颈部不适,肩部用枕头垫高20~30 cm[5],头后仰半卧位,30 min/次,1~2 次/d。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手按压伤口,深吸一口气,运用腹压咳出痰液。②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给予针对性疏导,邀请既往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传授自身经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术后护理:①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遵医嘱应用镇痛剂,对于疼痛可以忍受的患者,可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疼痛。②使用棉垫或弹力网套加压包扎下颌,维持24 h后拆除,以减轻患者不适,并预防下颌肿胀的现象;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遵医嘱使用广谱类抗生素。注意术后有无音调降低和声音嘶哑的现象,注意术后有无四肢麻木、抽搐,有无饮水呛咳等现象。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理状况、身体状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评价。(1)身体状况:围绕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评价,其中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4]。(2)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5-6]。(3)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满分100分,≥86分满意;65~85分基本满意;<65分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 /总例数×100%。
2.1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
注:组内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2.2术后疼痛程度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术后第1、3、7天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住院时间比较
2.3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低钙血症1例,切口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3.85%;对照组低钙血症3例,切口出血2例,声音嘶哑2例,呼吸困难1例,乳糜瘘2例,并发症发生率19.2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满意36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98.08%;对照组满意26例,基本满意20例,不满意6例,总满意率88.46%。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7],一般临床主张首先采用保守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者可手术[8]。但有研究认为甲状腺癌手术预后不仅取决于肿瘤的细胞分型及疾病分期、治疗,同时优质护理模式的选择也将至关重要[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第1、3、7天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均P<0.05)。优质护理在疼痛管理、康复管理、情绪管理方面更全面及规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疼痛缓解更明显。优质护理模式能够促进患者术后的病情康复,如果手术切口疼痛缓解,则焦虑抑郁症状可明显缓解。并且在经过全面系统的护理模式之后,症状明显减轻,心理状态缓和,患者真实感受到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提高对临床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评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