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兰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 洛阳471000)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之一[1],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胆汁酸升高,不仅影响正常生活,对胎儿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引起胎儿窘迫、早产等现象,严重者还会发生难以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对患者及家庭造成一定伤害。临床治疗以缓解患者瘙痒症状,降低血胆酸水平,恢复肝功能为主,多以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为主,能够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发展,但治疗效果不够理想[2-3]。本研究旨在探讨采取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茵栀黄治疗ICP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97 例ICP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 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年龄21~34 岁,平均年龄(26.31±4.73)岁;孕周36~39周,平均孕周(37.21±1.04)周。观察组年龄21~35 岁,平均年龄(26.34±4.77)岁;孕周36~39 周,平均孕周(37.23±1.13)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2015)》[4]中诊断标准,且符合《妇产科学(第8版)》[5]中相关诊断标准:①皮肤瘙痒为主要特征;②空腹检测胆汁酸升高≥10 μmol/L;③胆红素轻到中度升高;④肝功能出现异常,SAT或ALT轻到中度升高;⑤分娩后症状逐渐消退,且肝功能恢复正常。
纳入标准:符合以上相关诊断标准;家属及本人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接受过其他方式治疗;存在肝胆疾病;妊娠期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1.3 方法 均对两组进行胎心、宫缩、胎动的监测,每周对总胆汁酸与肝功能进行复查。若患者瘙痒严重,及时给予炉甘石洗剂(国药准字H31022790,100 ml)局部外用,用时摇匀,取适量涂于患处。
对照组采取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国药准字H20133197,0.5 g)治疗,静脉注射,每日500 mg,一日一次。连续治疗两周。观察组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茵栀黄治疗。茵栀黄(国药准字Z11020607,每支装10 ml)口服,每次10 ml,一日三次。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用法用量同对照组,连续治疗两周。
1.4 评价指标(1)肝功能生化指标:取静脉血,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吉械注准20172400170)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两周后的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胆酸(C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浓度水平进行测定。(2)妊娠结局:记录两组患者发生剖宫产、胎儿窘迫、早产、羊水粪染的不良妊娠情况。(3)应用Ribalta 标准[6]对两组瘙痒症状评分:无瘙痒症状为0 分;偶发性瘙痒症状为1分;伴有间断性发生瘙痒症状但无发生症状波动为2 分;伴有间断性发生瘙痒症状有症状波动为3分;伴有持续瘙痒症状为4 分,分值越高代表症状越重。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 )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比较 见表1。
2.2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比较(±s)
两组治疗后各项生化指标比较,P均<0.05。
组别 n TBA(μmol/L) TB(μmol/L) AST(U/L) CG(μg/L) ALT(U/L)观察组 治疗前 48 47.41±11.45 26.81±8.40 205.37±33.24 2781.65±246.71 207.67±41.22治疗后 13.42±5.18 12.03±5.01 74.15±21.10 620.33±75.41 68.35±19.76对照组 治疗前 49 47.37±11.37 26.75±8.34 204.72±33.91 2780.41±247.35 208.72±41.42治疗后 21.15±7.16 15.61±5.26 86.31±24.62 823.71±76.58 80.68±23.51
表2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n(% )]
2.3 两组瘙痒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瘙痒评分为(3.29±0.65)分,对照组为(3.27±0.67)分,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瘙痒评分(0.75±0.24)分,对照组为(1.73±0.33)分,两组比较P<0.05。
ICP 是孕期常见消化科疾病,多发于妊娠晚期,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胆酸代谢发生障碍和胆汁流出受到阻碍,从而在肝内引发胆汁於积导致黄疸现象,淤积在末梢循环中的胆酸,会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瘙痒的症状[7]。其主要特点为皮肤瘙痒但无皮疹,瘙痒程度不一,影响患者睡眠,对胎儿影响危害较大,容易导致新生儿早产、窒息等情况[8]。
ICP 治疗目的为恢复肝功能、降低胆酸、缓解皮肤瘙痒症状,提升胎儿生长发育环境,从而改善妊娠结局[9]。在本次研究中,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TBA、TB、AST、CG、ALT 指标均较对照组低,发生剖宫产、胎儿窘迫、早产、羊水粪染等不良妊娠总数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茵栀黄治疗ICP,能够有效改善肝功能生化指标,缓解皮肤瘙痒症状,改善妊娠不良结局。分析其原因在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一种利胆药,是在人体组织和体液中存在的一种生理活性分子。在肝内,腺苷蛋氨酸通过转甲基对肝脏细胞膜的流动性进行调节,另外,通过转硫基反应生成解毒剂,促进解毒过程中硫化产物的合成,这些反应均对防止肝内胆汁淤积有重要作用。茵栀黄有清热解毒、退黄疸和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主要由黄岑苷、金银花、茵陈、栀子等成分构成,其中黄岑苷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金银花具有疏散风热的功效;茵陈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栀子有泄热祛烦的功效;诸药联合,能够提高肝细胞再生速度,使胆汁酸的浓度下降,对肝细胞损伤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两种药物产生协同作用,既能抑制患者雌激素过量,进而缓解胆汁淤积的症状,还能够使胆汁酸生成速度降低,减少患者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10-11]。
综上所述,对于ICP患者采取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茵栀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缓解皮肤瘙痒症状,且改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