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矿轨道大巷分段注浆加固技术应用研究

2020-07-07 06:16
山东煤炭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巷采区锚杆

张 煜

(西山煤电马兰矿,山西 古交 030200)

1 工程概况

焦煤集团西山煤电马兰矿现阶段主采石炭系太原组8 号煤层,属稳定可采厚煤层,结构复杂,煤层结构1.20(0.20)3.03。煤层总厚为3.80~4.80m,平均厚度为4.43m,煤层倾角0~7°,平均倾角为4°,地面标高+1238m~ +1359m,井下位于+910m 水平,采用综放开采,滚筒割煤高度为2.5m,采放比1:0.78。8#煤层顶板多为L1泥灰岩,底板多为粉砂质泥岩,其顶底板岩层详细的特征如表1 所示。马兰矿南五采区工作面回采期间,采区轨道大巷出现明显的失稳变形现象,已严重影响巷道的正常使用,需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治理。

2 轨道大巷底鼓机理分析

2.1 原有支护概况

马兰矿南五采区轨道大巷采用直墙半圆拱形断面,巷道宽度为4.6m,直墙高度为1.6m,净断面为15.6m2。掘进期间永久支护方式为锚网索喷联合支护。顶板和两帮锚杆采用Φ20×2000mm 高强预应力锚杆,间排距为900×900m。顶锚杆每排打设7 根,帮锚杆每排3 根,第一排帮锚杆距顶板为200mm,并向下倾斜20°施工,其余两排锚杆沿水平方向垂直煤壁安装。顶板和两帮锚杆采用全长锚固,安装顶板锚杆时先注入两支MSZ23/25 树脂药卷,再注入一支MSK23/25 树脂药卷。顶板锚索采用Φ17.8mm、长为6300mm 的钢绞线,锚索间排距为1200×1800m,采用“三花”布置方式。每根锚索采用三根 MSZ23/80 型树脂锚固剂。顶板和两帮采用矩形钢筋网,钢筋采用直径6.5mm 的光圆钢筋,网格尺寸为100×100mm。巷道表面喷射厚度约为200mm 的C20 混凝土。南五采区轨道大巷掘进期间,永久支护断面详情如图1 所示。

2.2 矿压显现特征分析

为具体了解南五采区轨道大巷围岩的变形特征,在18501 工作面对应的240m 段轨道大巷内,通过围岩位移现场监测获取其围岩变形的详细情况[1]。根据现场得到的数据整理得到表2 所示的结果,其中围岩位移量均为对应巷段测得的最大值。

表1 8#煤顶底板岩性特征表

图 1 轨道大巷原有支护断面

表2 轨道大巷围岩变形量统计结果

巷道围岩的变形量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在不同的巷段围岩的变形形式和程度将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可根据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区段,针对具体的围岩变形情况合理地设计其加固措施。依据巷道围岩变形量对巷道顶底板围岩稳定性进行分类[2-3],分类情况如表3 所示。

表3 巷道围岩分类表

根据表3 所示的分类标准对马兰矿南五采区轨道大巷围岩变形进行分类。L1、L2、L3、L5巷段顶底板移近量最大值在200~600mm 范围内,属于Ⅳ类“不稳定围岩”;L4、L6巷段顶底板移近量达600~1000mm,属于Ⅴ类“极不稳定围岩”,该种围岩具有巷道变形量大、围岩破碎严重、支护起来非常困难等特点。

3 轨道大巷围岩加固技术

为恢复南五采区轨道大巷的使用,满足采区运输工艺及安全的断面要求,需对巷道进行卧底,恢复巷道的净高和净宽。现场勘查情况表明,南五采区轨道大巷底板基本处于浸水破碎状态,地下水的浸泡是底板严重变形的关键因素。为防止底板渗水,卧底后需进行铺底,采取底板浇筑、两帮顶板喷射混凝土的措施,提高巷道表面的强度。对于局部围岩变形破裂出现的明显裂口,采用水泥砂浆充填严密,能够起到防止注浆时浆液渗漏的作用[4]。对于轨道大巷的“不稳定围岩”巷段采取“卧底+铺底+排水+注浆”补强方案。对于“极不稳定围岩”条件下的巷段,巷道顶板和两帮围岩破碎严重,原有支护方案基本已完全失效,因此在底板注浆的基础上,设计采用注浆锚索对顶板和两帮进行加固。

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可知,南五轨道大巷变形严重的240m 范围内均需要“卧底+铺底+排水+注浆”进行加固,底板采用注浆管进行注浆。注浆孔直径为33mm,注浆孔深为3000mm,注浆管直径为28mm,长度为2500mm,注浆孔间排距为1500×2000mm。靠近两帮的注浆孔紧贴底角布置,并向巷道外侧倾斜30°钻进,靠近巷道中部的两排注浆孔垂直向下施工。采用马丽散进行封孔,封孔长度不小于30cm。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水泥浆液水灰比为1:0.3,水泥浆和水玻璃浆体积比约为3:2,注浆压力为1.5~3.0MPa。底板注浆锚杆的布置详情如图2 所示。

图 2 底板注浆加固示意图

图 3 轨道大巷顶板和两帮围岩注浆加固示意图

4 现场应用效果

对L1、L2、L3、L5“不稳定围岩”巷段采取底板“卧底+铺底+排水+注浆”的加固措施,对L4、L6“极不稳定围岩”巷道采取底板注浆+顶帮锚索注浆的加固措施。由于现场工期进度缓慢,测点1、2 均布置在“不稳定围岩”段,如图4 所示。轨道大巷围岩位移规律如图5 所示。矿压监测初期,巷道底板的变形速度较大,随着监测时间的增加,底板变形速度逐渐减小并最终趋近于零。为期60d 的矿压观测期间,测站1、2 底鼓量累计分别为129.6mm、97.4mm,底鼓量很小,不影响巷道的正常使用,说明通过底铺底+注浆的控制技术,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该类浸水地板软岩巷道的底鼓变形。

图 4 围岩位移监测点布置

图5 轨道大巷围岩位移规律

猜你喜欢
大巷采区锚杆
工作面跨大巷连续开采大巷层位优化技术研究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基于桩结构单元的锚杆支护数值计算研究
复合煤层露天矿多采区配采推进度模型优化
胜利一号露天矿采区转向方式优化研究
叠加应力区失稳大巷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浮煤对锚杆预紧力矩的影响
11采区永久避难硐室控制瓦斯涌出、防止瓦斯积聚和煤层自燃措施
孤岛煤柱回采技术参数对下伏大巷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
锚杆参数对围岩支护强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