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诠释“西迁精神”

2020-07-07 09:25:14郭晓辉
现代国企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献给党西迁兵工

文=郭晓辉

在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72年的发展历程中,研究所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在强军报国的路上接续奋斗,用热血和青春为我国的火炸药及毁伤技术发展进步、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十六字内涵。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是新中国最早组建的军工研究机构之一,1948年创建于东北,1957年迁至西安。建所72年来,研究所始终秉持“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传统,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和火炸药及毁伤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坚持军民结合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民品发展道路,在光电显示材料、氟化工及催化技术、生物制剂、精细化工、民爆器材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和技术优势,低碳含氟化学品合成及催化、宽温液晶等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陕西地方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72年来,从白山黑水辗转1700多公里西迁至古都西安,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每一步的发展进步都闪耀着“西迁精神”的光芒,每一点每一滴的成就都诠释了“西迁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质。某种意义上说,与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学术报国”一样,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的历史就是一部兵工人西迁入陕、科技报国的拼搏史、奋斗史。

胸怀大局,服从国家战略调整

图: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前身东北军区军工部技术科沈阳铁西区旧址

“胸怀大局”、国家利益至上是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人的基本政治品格。1957年7月,遵照第二机械工业部指示,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干部职工舍小家为大“家”,千里西迁,从沈阳迁址西安,第一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胸怀大局”;1962年3月至5月,按照中央调整重组决定,包括所长肖淦在内的230余名科技骨干及各种仪器设备、技术资料整体调整划给国防部五院,重新组建了新的研究机构;1964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研究所引信专业的两个研究室及与引信有关的310余人和1000余台设备又调整出去单独成立了新的引信研究所;1976年11月,根据国家战略需要,研究所的火工室、理化分析室人员及其家属97人又调整并入到了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可以说,在一次次的分合调整中,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人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牺牲小“我”支援国家整体战略布局,处处闪现了“西迁精神”胸怀大局的首要内涵。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始终是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人的不变信仰和政治追求。

人一生最宝贵的是生命,而国防军工事业因其特殊的性质,危险性远超其他行业,军工人的“无私奉献”是包含随时有可能付出生命在内的“无私”。从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兵器元老吴运铎,到第三代坦克总师、“独臂英雄”、“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祝榆生,把“一切献给党”始终是几十万兵器人恪守的核心价值理念,这种理念也贯穿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70多年的发展历程之中。从1951年职工石文珍(女)在科研过程中发生爆炸双目失明开始,为了新中国的火炸药和毁伤事业追赶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研究所几代人无私奉献、忘我工作、探索拼搏,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代价。这种精神可歌可泣、感天动地,是研究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期间,产生过科研狂人、代表研究所参加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方二伦,产生过全国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人大代表朱春华,产生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双计......这些都是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无私奉献”的杰出代表。2007年,研究所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无私奉献”已经成为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最重要的文化基因。

图: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八九十年代所区大门

弘扬传统,使兵工精神薪火相传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人民兵工的一分子。人民兵工是我党领导的最早的军事工业部门,发源于星火燎原的中央苏区,成长于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日烽火和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壮大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和改革时期。8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兵工历经无数战火洗礼,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极不平凡的伟大历程。一代代兵工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铸造了具有丰厚历史底蕴的“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仰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近年来,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坚持继承和弘扬并重,紧密围绕履行强军首责、推进高质量发展,打造火炸药行业命运共同体,深入开展固“根”聚“魂”工程,持续叩问初心、强化使命担当,在推进火炸药技术创新和行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弘扬兵工精神,积极传承兵工传统,使“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仰成为全体职工的奋斗之因、创新之源、进取之基,研究所在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艰苦创业,展现家国情怀责任担当

研究所东北创建之初(东北军区军工部技术科),“连张办公桌都没有,试验室空空如也,看不到一架天平、一个烧杯和一根试管”。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干部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火炸药及常规弹药技术发展体系,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立下卓越功勋。1957年迁址西安后,干部职工每个周末都是义务劳动,进行后期建设,将近一年时间才使科研工作完全进入正常。50年代末60年代初,赶上“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研究所与全国人民一道,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全心致力高能炸药研究,为我国原子弹成功爆炸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肯定。改革开放后,研究所响应国家“以军为主、军民结合”的方针,依托军工技术优势,投身西部建设,率先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民品发展之路,氟化催化等先进技术为我国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进入新世纪以来,研究所又站在国家战略需要最前端,以强军为第一首责,坚持科技创新和行业融合发展,突破并解决了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为我军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和转型升级作出了突出贡献。纵观研究所70多年的发展,真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西迁精神”归根到底,展现的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新的历史时期,作为我国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力量,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承担的强军和报国使命非常艰巨。未来,研究所一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传承弘扬“人民兵工”传统,发扬“西迁精神”,汇聚强大精神动力,以实际行动履行强军报国使命,为推动我国火炸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西部建设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献给党西迁兵工
老兵工精神永放光彩
赞歌献给党
草原歌声(2021年3期)2021-03-09 05:10:24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雕塑作品《交大西迁知名教授》
西迁丰碑
当代陕西(2020年17期)2020-10-28 08:18:20
唱一曲童谣献给党
民族音乐(2019年6期)2020-01-15 06:50:22
弘扬西迁精神,铸就“西迁精神”出版工程
新阅读(2018年5期)2018-09-10 05:04:15
赢来安宁献给党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
美术界(2017年6期)2017-07-05 01:15:38
纪念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暨《人民兵工精神》图书出版发行座谈会召开
企业文明(2017年1期)2017-02-17 17:38:19
最美的赞歌献给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