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彤
摘 要现代教育强调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音乐是初中阶段的重要美学艺术类课程,必须予以重视。由于初中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因而音乐欣赏课成为学生吸收理论知识和提升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我国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大量的民族音乐乐器和民族曲目深入人心,作为教学素材能够为初中音乐课堂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率。在教学应用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民族乐器;音乐欣赏课;初中教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4-0167-01
在初中阶段开展民族乐器欣赏课,有利于让学生体会民族乐器的魅力和简单了解各种民族乐器的操作模式。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提升个人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修养,提高个人素质。长期以来,收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民族艺术文化缺乏继承,学生自小形成西方小提琴高档优雅和二胡平民低端的印象,导致民族乐器不断没落。初中学生正值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兴趣和端正学生对待中西音乐乐器的态度,有利于焕发民族乐器的生命力,促进传统音乐的发展。
一、民族器乐欣赏课在初中学生的教学应用问题
(一)初中教师对民族乐器缺乏全面理解,指导能力不足
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是教学工作者具备充分的教学知识积累,但民族乐器种类繁多,每一种乐器极具专业性,初中教师对民族乐器的理解仅局限在表面,难以对学生进行深入地指导教育和讲解。例如在欣赏著名民族乐器曲目《流水》时,由于教师对古琴的理解甚少,甚至缺乏弹奏古琴的专业能力,在欣赏课中照本宣科的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对传统乐器的兴趣,反而让学生形成民族乐器沉闷单调的印象,对民族乐器的传承造成反作用。教师的任务除了传道授业外,还需要承担解惑的责任,但是教师对民族乐器缺乏深入认识,导致教师难以全面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通俗音乐影响下,传统民族乐器欣赏模式缺乏竞争力
随着西方文化的融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方乐器得到广泛传播,崇洋媚外的思想也对民族乐器构成严重的冲击。社会上大量的音乐兴趣班均以钢琴、小提琴和爵士鼓等形式开展,而家长也热衷于为学生选读西方乐器兴趣班。社会上的通俗音乐得到广大人们的喜爱,初中学生自小受到通俗音乐的熏陶,但通俗音乐大量采用现代的西方乐器进行编曲,此消彼长下让学生逐渐丧失对民族乐器的兴趣。采用古老且缺乏现代表现的民族音乐,民族乐器逐渐被中学生贴上陈旧迂腐和脱离潮流的标签。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追求时尚和崇尚兴趣是重要标志,在初中学生群体中开展民族乐器欣赏课,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降低音乐艺术鉴赏的效率,导致教师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民族乐器欣赏课的开展形式化。
二、民族器乐欣赏课在初中学生的教学应用方法
(一)借助带有民族乐器的通俗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民族乐器充满兴趣,能够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认真进行鉴赏,细心发现音乐艺术的魅力。大量流行的通俗音乐中蕴含民族樂器,教师在教学初期可以借助流行音乐帮助学生重新认识民族乐器的意义,客观地看待中西乐器的作用和地位。例如周杰伦的《菊花台》《青花瓷》中使用了大量的民族乐器,在进行鉴赏时教师结合小游戏活动让学生分辨周杰伦曲目使用民族乐器的数量和类型,以课堂乐趣带动学生对民族乐曲的兴趣,在游戏中让学生鉴赏不同民族乐器的音质和特征。
(二)结合多媒体开展鉴赏课,丰富教学素材
利用多媒体的便利性和素材多样性,可以丰富初中音乐民族乐器鉴赏课堂。例如通过动画效果让学生了解民族乐器的结构和音质特征,认识民族乐器的使用技巧,加深对民族乐器的理解。播放乐器专题教学视频,让学生接受更加全面的民族乐器知识,有利于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传承。在进行理论教学后,教师可以播放民族乐器演奏音频,让学生带着专业知识欣赏音乐艺术。
(三)以实践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进行民族乐器音乐鉴赏课后,教师可以布置具有实践性的作业,例如课堂开展关于牧笛的鉴赏课后,让学生课外挖掘关于应用牧笛乐器的通俗音乐曲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分辨牧笛的音色,逐步提升学生对民族乐器的鉴赏辨别能力。教师可以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开展简单的民族乐器演奏教学活动,例如教学生利用牧笛吹奏《小星星》《两只老虎》等简单儿歌,容易学习且为学生提供实践练习的机会。
民族器乐欣赏课在初中学生的教学应用需要教师转变传统讲座式的教学观念,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了解学生对民族乐器的看法,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陈艺灵.浅谈器乐曲欣赏教学中音乐主题的编唱[J].音乐天地,2017(04):25-27.
[2]刘瑞芝.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4(07):232-234.
[3]华洁.探究音乐主题记忆突破器乐欣赏难点[J].中国音乐教育,2015(03):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