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
【摘要】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术后患者注射玻璃酸钠的护理效果。方法:本院采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到本院接受髌骨骨折术的40例患者,为实验组中的20例患者的膝关节内摄入玻璃酸钠,而对照组中的20患者不注射任何药剂,进而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术后8周的活动范围及疼痛项打分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的意义,即(P<0.05)。结论:为髌骨骨折患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髌骨骨折;玻璃酸钠;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6-228-01
1 引言
髌骨骨折作为医疗界比较多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大致占据人体全身骨折的1%。在此之中,绝大多数情况属于错位问题,关节软骨遭到损伤,次要要求进行手术治疗,为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由此渐渐帮助其关节面恢复至原本的平滑,同时也需要督促患者进行功能方面的锻炼。不过在实际治疗中,手术带来的疼痛通常不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进而造成关节出现僵硬问题,由此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玻璃酸钠,又名透明质酸钠,是组成关节软骨及滑液的重要构建部分,在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地优化关节液,对关节软骨起到营养、润滑以及维持效用,同时还可以缓解患者的同感,协助关节软骨迅速地恢复及再生,进而让患者的膝关节可以尽快进行功能训练,防止出现关节僵硬的为题。基于此,本院采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到本院接受髌骨骨折术的40例患者,在他们的膝关节腔中注入玻璃酸钠注射液,缓解其手术后产生的痛感,帮助他们的膝关节尽快恢复功能锻炼,最终,本次试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具体阐述如下。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本院采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到本院接受髌骨骨折术的40例患者,其中包括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浮动在59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岁,相关的医护人员先为患者提供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的手术治疗。在手术结束后,再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划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相关的医护人员为实验组中的20例术后膝关节腔内摄入玻璃酸钠,而对照组中的20例患者不接受注射。两组调查主体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具有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所以具备可比性。
2.2 治疗方法
手术后各位患者的髌骨骨折都已达到解剖复位,没有接受外固定,手术结束后的第二天,相关的医护人员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手术结束后的第三天,医护人员从实验组患者的身体抽离膝关节积液,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注射3ml玻璃酸钠,然后再耐心地督促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而对于对照组中的患者,只需要抽取出膝关节积液,并未其提供药剂,同时也需要督促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3 实验结果
相关的医护人员分别在患者结束手术后的8周开展随诊评估工作。此时采取Bostman评估标准。试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术后8周的活动范围及疼痛项打分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见如下表1。经过t检验,计量数据具有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即(P<0.05)。
4 讨论
膝关节作为人类身体重要的负重器官,它的功能需要骨结构的完备,还需保证内环境的平稳。髌骨作为膝关节的关键构成成分,是人体重要的籽骨,它在膝关节伸屈期间发挥着不可比拟的效用,它实际的完备程度以及光滑程度都是确保膝关节效能顺利发挥的前提。而髌骨骨折损坏了骨结构的完备性,骨折块通常错位显著,关节面极其地不平坦,同时还会导致关节软骨遭到损伤。而且骨折面渗血,关节腔出血,所生成的白细胞能够产生诸多的致炎因子,此时如果纤溶酶系统被不断地刺激,就会导致滑膜及关节周边软组织反应性水肿,造成患者患上膝关节滑膜炎,关节软骨的受损程度不断加深,进而导致患者在活动膝关节的时候感到无比地疼痛。通常来说,通过手术切开复位的治疗方法,能够在较短地时间内恢复膝关节骨架构的完整性,使得关节面恢复光滑,但是由于手术本身对患者的身体会带来一定的损害,造成患者关节滑液的外流,进而打破了膝关节内环境的平稳性,进而不利于患者膝关节软骨的修复以及再生。
玻璃酸,别称透明质酸,利用它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滑膜炎症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地遏制软骨受到损害,从而优化患者的关节功能,让关节炎疼痛症状获得缓解,进而帮助患者可以尽快地进行早期功能训练,逐渐恢复身体健康。玻璃酸通常是由滑膜層纤维母细胞“B型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共同组成的。在其获得组成后,最开始会分泌同时填充至滑膜细胞基质内部,接着再由于关节上的活动而慢慢地挤压至滑液之中,同时分布在软骨及韧带的表层,也会有一些渗透至软骨层内部,和诸多的蛋白多糖一同合成蛋白多糖的聚合物,这些聚合物能够充分地发挥维护及润滑关节软骨、降低关节面摩擦几率以及遏制痛感的作用。玻璃酸钠同时还能够调控细胞外液内的电解质及水分的比例,它可以迅速地流入至软骨组织中,这样就能够遏制蛋白多酶的大范围扩散,同时也可以在软骨表层构成一定的保护膜,遏制炎症介质或软骨基质降解酶和软骨之间的碰撞,进而维护软骨基质以及细胞。值得注意的是,透明质酸还有助于骨髓干细胞的融合,一旦起到软骨引导的效用,就可以帮助患者的软骨迅速获得修复。
在注射技巧方面,一般来说传统的穿刺手段,即将膝关节维持在屈曲的状态下,而患者在接受髌骨骨折手术之后,前期会因为局部的胀痛,造成膝关节处在伸直位,这个时候髌股关节的间隔十分地狭窄,如果医护人员需要在髌骨位置注射,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反复进针穿刺,这无疑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疼痛感。而在本次试验中,本科室选用内侧髌股关节间隔入针的手段,让患者保持平卧的姿势,将膝盖伸直,此时定位、进针较为容易,穿刺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秉持着无菌化的基本准则,然后用左手将患者的膝髌骨从外侧向内部推动,进而使得髌骨突由出髌骨中进针,整体上提升了穿刺的成功几率,进而有效地缓解的患者的疼痛。综上所述,为髌骨骨折患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滕永侠,施海燕.髌骨骨折术后患者注射玻璃酸钠的护理[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3):102-103.
[2] 张维蛟,王亚军,张满江.玻璃酸钠注射液在老年髌骨骨折术后的应用[C]全国骨科药物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2013(04):15-19.
[3] 冀晓明[1]张志国[2].老年髌骨骨折术后玻璃酸钠注射液的疗效[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