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容
【摘要】素質教育背景下,比较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除了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让其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与心理,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能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初中体育教学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善于在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缓解身体、心理上的压力,磨炼奋斗、拼搏的信念与坚强的意志力。本文针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的方法展开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 体育 教学 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203-01
一、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学生缺乏参与体育教学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总是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很多学生都会找借口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其次,很多体育教师还是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理念,仅仅是单方面地传授给学生体育技能,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枯燥,学生不仅无法掌握体育技能,还对参与体育教学存在较为严重的抵触、厌学心理,无法增强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二、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培养的作用
初中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心中往往压抑着太多的情绪,而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释放自己的压力,增强自我竞争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其次,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运动意识,导致身体素质比较差,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身体,增强身体素质,在锻炼过程中培养坚毅的品格,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学生只有拥有一副好身体,才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的方法
(一)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
初中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仿佛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对于身体、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讲是非常不利的,严重时会出现叛逆心理、烦躁心理,无法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竞赛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从容面对每一次模拟考试,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比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竞赛体育活动,首先先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对抗的形式来开展竞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学生要以小组的形式来练习队员之间的传递动作,在此期间还要对付对方组员的破坏与干扰,这样学生在提升体育技能的同时锻炼自身身体的灵敏度与动作协调能力,拥有较强的运动速度与耐力素质。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体育竞赛活动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勇气与决心,引导学生之间互相鼓励、打气,让学生在心态平稳的情况下参与竞赛,在比赛结束之后,对于胜利的小组教师要教导不要骄傲,对于失败的小组教师要引导其找出自己的不足,让他们拥有不放弃、不抛弃的理念。
(二)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还是习惯于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对待学生,教师往往都是自己把动作示范出来,让学生跟着做,然后让学生去自由发挥,全程都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根本无法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与需求,导致学生缺乏较强的进取心,所以初中体育教师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与理念,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愿意把自己的心理困惑、学习困惑告诉教师,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多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体育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从此爱上运动,明白只有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
(三)引入校园足球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入校园足球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但是在当前的初中校园足球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无论是体育设施、资金方面,还是足球专职师资方面都缺乏支持,学生对于足球的积极性比较低,所以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多多设定一些足球活动,例如足球知识画展、竞赛等,逐渐地让学生对足球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激发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自主性。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不要仅仅局限于体育教学中,毕竟体育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学生讲解一些足球技巧,组织足球比赛,让学生爱上足球这项体育项目,在足球运动中充分释放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增强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同时在校园足球活动中,教师要兼顾到每一位学生,比如,女生参与校园足球的积极性比较低,教师可以改变以往常规的足球教学模式,可以在足球教学中引入踢毽子、跳绳等运动项目,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掌握足球基础技巧的情况下,在足球运动中获得健康与快乐。
(四)重视长跑体育训练,提升学生的耐力与承受力
很多学生对于长跑体育训练存在较为严重的排斥心理,很多学生跑一段路程之后就会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状况,对于学生来讲长跑训练非常残酷、痛苦,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较差,在身体方面由于长时间不锻炼无法承受长跑训练活动,并且无法克服心理障碍,认为自己无法完成长跑训练,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重视长跑体育训练,在长跑体育训练中逐渐提升学生的耐力与承受力。在长跑体育训练活动中教师要讲究方式、方法,针对不同体质的学生开展不同的训练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主参与到长跑训练中,比如,有的学生身体素质非常不好,在慢跑400米的时候就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状况,这时候教师就需要着重锻炼学生的耐力,同时也要兼顾长跑体育训练的趣味性,让这些学生利用合作接力慢跑的形式来展开长跑训练;还有的学生爆发力非常差,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负重的形式逐渐提升学生的腿部肌肉力量。在长跑体育训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打气,让学生拥有克服困难的心理,逐渐提升自我耐力与承受力,并且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拥有不屈服的信心。
(五)开展课外拓展训练,让学生拥有坚毅的品格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健康问题,很多初中生没有运动的习惯,存在严重的惰性心理,导致身体素质比较差,堆积了较多的脂肪,非常不利于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初中体育教学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运动技巧,增强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但是学生往往都是在体育课堂上运动,体育课堂结束之后依然没有运动的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开展课外拓展训练,让学生拥有坚毅的品格,消除惰性心理,成为一名积极向上的青少年。在课外拓展训练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比如在集体运动教学中,可以引入寻宝游戏、高台演讲、逢三抓手、电网风火轮、信任背摔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运动中用坚毅的品格克服困难,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总之,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设定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运动氛围,构建高效、和谐的体育课堂,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华.刍议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5(36):11-14.
[2]李洪涛.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153.
[3]汪健.初中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应用探析——浅谈初中体育课堂的游戏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