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其师资队伍是高校师资队伍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地方高校的实际出发,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师资队伍的建设,对缓解师资短缺、提高师资队伍整体能力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师资队伍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187-02
引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当今的一项国策,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而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建设是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作为高校面向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实践教学平台,担负着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使命,是贯彻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师资队伍是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
1.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师资队伍现状
近几年来,在国家政策推动和扶持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1师资短缺
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所需的教学模式有项目驱动、导师制、翻转课堂等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启发式、研讨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实施这类模式的前提是小班化教学。然而,目前地方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数量难以满足需 求[1]。
1.2师资队伍能力不足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主体由原就业指导老师通过培训后构成,主要是学生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等,而高校对校内师资的培训以讲座报告等活动为主,缺乏专业性、系统性、全面性的创新创业师资培训机制和发展体系[2,3],教师的专业水平、能力及素质达不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虽然地方高校有意识吸引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但杯水车薪,无法从整体上改变师资队伍能力不足的现状。
1.3教师缺乏积极性
地方高校在制定相关政策或在实践运行中,对教师自身开展或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缺乏具体实施方案和有效激励措施[2]。有能力承担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教师缺乏教学积极性,很多承担了教学的教师仍沉浸在灌输式教学的“舒适圈”[1]。
2.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虽然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双创”师资队伍的组成部分,但因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的核心功能是为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相应实践平台,包括实践场地、仪器与设备,并配备专业指导老师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师资队伍建设有其特殊性,其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多侧重于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实践能力。
2.1以“双师型”教师为核心,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师资队伍
近二十年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同时也在各高校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因此,构建以“双师型”教师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师资队伍有着坚实基础和现实意义。“双师型”教师不仅能充实中心师资队伍,同时,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和进一步提高。
2.2多途径、多渠道提高教师能力
(1)充分利用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仪器设备厂商资源,要求各厂商在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对教师就如何应用这些仪器设备开展科研、实践教学进行培训,并提供完整应用案例。
(2)转变观念,立足本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提高教师能力。地方高校除向知名企业派遣教师进行挂职锻炼外,为教师带学生参与本地企业项目创造条件。
(3)除有计划聘请知名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对教师进行培训外,积极吸引本地企业家与教师一起管理、指导学生团队。
2.3制定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积极性
(1)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每年为指导老师与学生团队提供一定数额的经费,并根据年终考核结果确定来年中断、继续或扩大支助。
(2)為每个团队提供专用活动场地,保障活动的开展。
(3)为教师和学生申报专利或软件著作权提供服务,积极联系企业进行成果转换。
结语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我国转型发展期间的国策,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建设是重要任务之一。对地方高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师资队伍建设仍需更为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韩喜红.亚洲高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9(03):89-91.
[2]魏芬,孙跃东,单彦广,李臣学,杨玉英.“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96-100.
[3]杨利军,张翠英.双创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09):248.
作者简介:
刘耀辉(1975~),男,湖南新邵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从事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