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与隐性课程探索

2020-07-06 03:40黄健聪
广东教育·综合 2020年6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隐性景观

黄健聪

校园的文化景观可以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文化观念、审美及价值的取向,也称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它存在于校园空间中,向学生彰显它所蕴含的信息,表达某种规范力量,包含了极大的隐性教育意义。学生通过学校的景观,就能领会这空间设计里特定的文化内涵,从而掌握了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这种知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华师附小”)以“追求创新”为核心目标,推进校园文化景观的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隐性课程目标——追求创新;隐性课程实施——彰显创新;隐性课程评价——达成创新。

一、隐性课程目标——追求创新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它的特点是新思维、新发明,包含了创造新事物、改变旧事物的含义。我校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过程中,确立起了“创新”这一核心价值观,进而努力构建“创新型的校园文化景观”。它以育人为目的,将创新精神渗透于校园文化景观的方方面面,包括教学楼、教室等。作为隐性课程,创新型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目标内蕴着三个方面的含义: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提升精神文化内涵;营造幸福的教育氛围。

(一)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所有文化景观的建设将可能以陶冶的形式激励和促进师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身处这样一种文化环境中,一抬头、一睁眼,我们随处都能感受到与众不同,那些新颖的图案、温暖的颜色,无处不彰显创新的气息,学生、教师,甚至是其他工作人员都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熏陶,進而逐渐内化为自身的创新意识。

(二)提升精神文化内涵

富有创新精神的校园环境,不仅能促进师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还能激发师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精神文化的内涵。学校在设计和布置所有设施时,都坚持以人为本,同时兼顾新颖性,处处洋溢着生机勃发的景致。这种静态的景观设计,实质上蕴含着深层次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它推动着整个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已有的校园精神文化。

(三)营造幸福的教育氛围

以“创新”为纽带,加强学校的楼宇、墙面、长廊、班级文化等的整体建设,充分利用绿化植物、宣传橱窗、开放图书角、走廊墙壁等载体,在校园内做到情景交融、景趣横生、交相辉映,让创新精神闪耀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时刻展现着生命的色彩,既美化了学校、班级环境,又提升了师生的温馨感、幸福感和归属感,营造出幸福的教育氛围。这样的教育氛围将是保障教育成功的基础。

二、隐性课程实施:彰显创新

一所环境优雅、理念先进、设备齐全、教育优异的学校,其优秀的校园文化便是这所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华师附小的办学理念是“让学生享受一流的基础教育,使学生奠定终生发展的基础”,校园景观的总体设计无不彰显出“创新”的气息,它浸润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一)别具匠心的校园建筑设计

校园建筑的内涵和价值追求,一般通过建筑的造型、色彩、空间布局来表现。

1. 具有向上意义的学校正门

一所学校的大门,是学校展现外在形象的窗口。华师附小校门在设计上充分体现创新理念,采用了不对称结构,以黄色、红色、蓝色作为基调,既端庄又简明活泼,传递浓郁的现代气息,呼应青少年活泼明朗阳光的特点。在色彩选用上,黄色代表活泼、勇敢、诚实、向上的中国少年先锋队;蓝色代表蓝天、知识的海洋;红色代表着一颗颗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的火红的热心,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在蔚蓝的天空下,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创新性便渗透在这颜色和线条的组合之中。

2. 阶梯式的绿色广场

一入校门便是学校的绿色广场,同样的,绿色广场没有采用传统的平整结构,而是设计为阶梯式,与行政楼“腾飞楼”相连,寓意努力攀登方可腾飞。它采用对称结构,精心选用花草,种植出绿色底色,两侧分别栽种了具有岭南特色的蒲葵树和异木棉树,高大挺拔与温婉艳丽交相辉映,衬托出校园盎然的生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历史积淀也蕴育其中。优美的绿色校园,使人心旷神怡,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了从发现美到懂得了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有效过渡,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学生的真善美品质和创新精神。

3. 蕴含特殊意义的校园楼宇

校园楼宇以教学为中心,围绕学校绿色广场、操场而建,每一栋大楼的命名都蕴含了深刻的意义,以校风“明德、博学、行健、日新”来分别命名。如日新楼的“日新”取自《礼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旨在激励大家要不断创新,每天都有所作为。以“明德、博学、行健、日新”为表征,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目标孕育其中。

校园文化景观中的细微之处,也是重要的隐性课程。例如在腾飞楼展厅,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感受非遗文化魅力为设计理念,利用两层楼面内墙,设置了凹凸排序的印刷术汉字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充分展现了传承与创新的教育理念。事实上,校园的建筑就是一门课程,不管是宏观的建筑总体设计,还是细小的走廊、地板,都能体现学校教育的基本精神。

(二) 振奋人心的校园墙雕

根据学校整体环境,华师附小在明德楼墙体上设置了以《茁壮成长》为主题的墙雕,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茁壮成长》主题墙雕主要体现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思想蕴意契合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次,这样一面巨幅墙雕在学校绿色广场的右侧,一进校门,在腾飞楼便能看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用得到最大化发挥。第三就是明德楼是专科课室,艺术元素更能凸显它的功能。

(三)以人为本的附小校徽

校徽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蕴涵深意的校徽,具有特殊的教育功效。作为附属学校,华师附小的校徽一直沿用华南师范大学的校徽,主体图案为三个“人”字的交叠,意思是“以人为本”“三人行,必有我师”。主体图案结构严谨,点线相连,寓意教育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交叉和延伸”;色彩层次分明,表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育人意义。

(四)沁人心脾的风雨长廊和文化墙

合理利用校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面墙体等资源,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宣扬教育价值。学校的风雨长廊下,悬挂了以“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为主题的经典美文美句,让每一位学生走在校道上都可以欣赏到经典美文,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经典美文的熏陶,从而接受文化的洗礼。而为了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面墙体,学校专门以科技文化艺术节为契机,借助学生的想象力,在美化校园上下功夫。如游乐场旁的墙体上,集合众多美术爱好者的智慧,绘出多彩的图画,真正做到“让每一扇墙会说话,让学生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三、隐性课程评价:达成创新

(一)创新型校园景观文化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是创新型校园景观文化的创设者也是受众,在积极参与校园景观文化的建设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校园作为教师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的场所,校园景观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追求,对教师自身同样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师德提升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布局合理、设计感强的校园建筑,具有历史积淀的树木,清新美丽的绿化、蕴含教育理念的墙雕等都会带给教师以积极的感染和启迪,有利于激发教师创新的热情。设置齐全、先进的教学、科研等设施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科技创新精神与现代教学新理念,为教师事业发展、专业成长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最重要的是,校园景观文化增强了学校对教师的感召力,强化了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有利于价值追求的统一。学校的景觀文化处处体现出学校的教育理念、价值观、教学指导思想等内容,在这样的景观文化影响下,无形的约束性、熏陶性、激励性和推动性,促进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认同和内化,同时会深刻影响教师的行为,形成集体习惯与风气,并最终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追求。

(二)创新型校园景观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校园景观文化和学校德育相辅相成,它呼应着德育的内容、形式和实现途径等方面,另一方面,它高度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观念,能发挥意想不到的德育功能。

与课堂教育不同,校园景观文化更像是肢体语言,它无声地补充、延伸和深化了课堂教育,显性或隐性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而这种教育,指向明确,感召力强,既有共性又凸显个性。例如,宣传标语、行为准则、还有一些隐性的小脚丫等,它时刻影响着学生在校行为的方方面面。在一定意义上,这些文字条约等形式的景观文化,达成了教育教学中的好、坏、对、错、是、非的检验评判标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优良品质的塑造都发挥着巨大的导向的作用。学生在这样文明、高雅、向上的环境中学习,自然会受熏陶、激励,从而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有效抵制消极思想的滋生,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同时,创新型校园景观文化也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会化发展。

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创新型校园景观文化”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促进了师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升了学校的精神文化内涵,同时还营造了幸福的教育氛围,它对师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又会反过来将校园文化建设推向更高的境界。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隐性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变迁中的人地关系和文化认同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