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兵
教师是拿薪水的,拿着薪水不工作,那叫吃空饷,而拿着薪水干太重的工作,那叫“负重”——所以拼命喊“减负”,期盼中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拿着较高的薪水干不轻不重的工作,既算不上吃空饷,也称不上负重而行。这种状态好难找,即使找到了,依然有人喊“负重”,因为每个人的心态不同,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心态不好的人总是怕“重”;能力不强的人总是喊累。同样的工作,心态好的人总是那么欢天喜地地去完成,感到工作轻松愉快;同样的工作,本领强的人,工作效率高,也感到工作轻松愉快。一些必要的工作摆在那里,在责任面前没有任何借口的情况下,有时候不干是不行的,那么,就要苦干加巧干,就要学会自我减负。自我减负怎么减?目前概括了三点,那就仅供参考吧。
一、“增负式”减负法。这显然是一个矛盾的命题,有人一看就要恼火了,这世道“减负”都减不得,你咋再喊“增负”,岂不是背道而驰吗?岂不是要人命?其实我们都生活在矛盾统一体里,增负与减负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两者谁也离不开谁,况且,增负是减负的先决条件,增负是为了更好地减负。
比如,有一个武功高强的人,拿起一把几十斤重的大刀来耍,那大刀在他手里挥洒自如。别人看得眼热,认为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去拿那大刀来耍,结果,别说耍了,就连拿大刀的力气都没有。那个技艺娴熟的武夫嗤之以鼻,说一声“你小子才吃了几两盐”。是的,你吃了几两盐?人家吃了几吨盐?这个是有可比性的吗?武夫耍起大刀好生轻松,一点也不觉得是负担;而对那小生来说,却是一种巨大的负担了。那小生要想轻松拿起大刀,并且是娴熟地耍起来,那就要多吃几吨盐,也就是说要吃苦修炼几年甚至几十年。这不就是“增负”吗?增负,才能减负呀。
所以,我们的老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工作量一定的情况下,有的人干得轻松自如,游刃有余,一点也不觉得有负担,倒觉得是一种享受,那是因为他们学问深厚,技艺高强,处理问题的方法到位,做事情的效率高端,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吧,那就是“站位高”。站位高,才能居高临下,手到“病”除,毫不觉得有压力、有负担。反之,你的知识很有限,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很一般,对信息技术化的掌握更是寥寥,那么,做起任何事情来都感觉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如同戴着脚镣跳舞,负担很大。因此,你在羡慕别人工作轻轻松松,处理问题不费吹灰之力的时候,别忘记了人家背后千辛万苦的增负——不断充电和深造,不断思考和探讨。有人提出“终身学习也是一种减负”,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老师们要想为自己减负,要想工作起来不那么吃力,就要怀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学知识,学方法,学技巧,学得屠龙技焉惧宰鸡术。
二、“安然式”减负法。从哲学的层面讲,减负也好,增压也罢,都是为了人的自由,既不让外在繁杂的事务烦乱了心灵的宁静,也不让麻木的心灵掌控了身体,而是让自己的心灵处于安然状态,对日常教育教学给予持续的省思与改进。如此,做一个自由者,找回教师的职业尊严,活出短暂人生的意义和庄严。
然而,在这个相当浮躁的社会里,有几人在过安然的生活?家庭成员多、天灾人祸、经济收入低下、甚或夫妻不和、兄弟不睦……心不安然,学校安排了诸多与教学无大关联的事务,迎接检查、无节制的评估、填表格做材料……心不安然;自身教育专业水平不是甚高,教学与管理吃力,讲课缺乏新意,学生不听话,作业完不成,成绩平平,与奖励无缘,晋级无望……心不安然。越是心不安然,越是感觉事端多,如同几座大山压得自己透不过气,于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觉得苍天无眼,世道不平。
其实,教师的负担大多来自“心负”,心理焦虑、心理负担过重是很多老师共同的特征,所以,最值得减负的应该是心理负担。心静自然凉,心安自然稳,心理负担减轻了,自然会一身轻。不妨试一试,同样的一项工作,在心悦诚服的心态下去完成,感觉是多么的轻松而美妙,不但毫无压力之感,还会有余味无穷的甜蜜感;而在情绪低落或者怒怼的心态下去完成,感觉是那么的沉重而無趣,不但觉得索然无味,还会有恨恨的感受。
三、“规划式”减负法。其实,老师们感到负担重的情况往往是这样:一来到单位,看到办公桌上需要处理的事务堆积如山,课需要备,作业需要改,文件需要处理,表格需要填,想想班级里需要处理的事务乱如麻,这个学生需要教育,那个学生需要处理,这个地方卫生需要打扫,那个地方需要进一步美化……头绪多,思路乱,一下子让人懵了,抓抓这项,又弄弄那项,这项没有完成,那项也有“尾巴”,恨不得具有分身术,感到力不从心,手忙脚乱,忙乱了一大通,还是没有理出头绪,什么也没做成,还只喊累累累。
这种情况十分常见,一个人忙得像个陀螺一样团团转,可是当问他忙什么时,却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只是说瞎忙呀,累死了。确实是瞎忙呀,瞎忙在自己做事缺乏条理性上。其实,做教师就是头绪多,事务乱,这是事实,但要见成效,做事过程的安排与运行的程序非常关键。苏格拉底给学生演示了一个实验,说是要将石块、石子、沙子和水这几样物品放进一个罐子里,该怎样考虑顺序问题。很显然,应该先放石块,之后放石子,然后放沙子,最后放水。如果将顺序颠倒一下,罐子就不可能有最大承载量了。
所以说,做事前的规划最重要,要学会思考,把问题和工作按照性质和轻重分成不同的等级,然后,巧妙地安排完成和解决的顺序,这样处理会显得轻松自如一些。总体的原则是,要事第一,先抓住牛鼻子,然后再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一串串,一层层拎起来,条理清楚,才能成效显著,胡子眉毛一起抓,本末倒置,轻重不分,只能事倍功半,无形之中加重了自己的负担,降低了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