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乾,郑斐,张鑫
(1.山东建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 济南250101;2.山东建筑大学 建筑城规学院,山东 济南250101)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高等学校的校园建设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大学校园空间作为文化与历史的载体,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时间或是“过程”的考验[2]。我国大学校园在20世纪末经历了一个校园面积增大或校区搬迁等的快速建设时期,但也有些校园建设存在着设计时间仓促、施工周期短、没有充分考究校园文化、缺乏校园特色和文化底蕴等问题。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重视校园空间的文化意义和校园教育建筑的建筑理念[3]。而校园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日益复杂化,凸显出当前校园规划“形而上”的规划模式与动态的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功能分区的趋同现象也造成了大学校园个性的缺失[4-5]。基于上述问题,文章以曲阜师范大学新校区的规划设计为例,遵循当前社会发展对大学校园规划所提出的文化传承原则和弹性生长原则,以“礼乐相成、儒学胜景”为核心立意,将曲阜师范大学新校区规划为“一轴、一环、五区”的平面与空间布局,并从建筑、交通、景观等方面进行了专项设计,深入挖掘先贤思想、传统文化、古典形制,打造出当代儒学圣景,旨在为今后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曲阜师范大学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扎根孔子故里,形成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训精神,在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形成特色优势,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办学定位的人文特色大学。
学校扩建用地紧邻现有建成校区,位于曲阜市鲁国故城以西,以“当代精品、未来遗产、百年学府、儒学胜景”为总体定位,按照人文与科技相交融、历史与现代相辉映、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环境宜人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打造具有中国风格、现代功能、绿色生态的特色示范校园,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校园。新校区的建设不仅是曲阜师范大学办学条件、学术氛围、历史特色全面提高的机遇,也是曲阜城市与文化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同时也是响应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以及儒学复兴的典型实践。
曲阜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风,以晴朗而寒冷的天气居多;春季干旱多风,温度回升迅速;秋季凉爽,但时常出现阴雨天气。曲阜市年平均气温为13.3~14.1℃、平均无霜期为199 d、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70 mm。
曲阜自周代便是著名的礼乐之邦,也是灿烂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一代圣贤孔子生于尼山,长于阙里,设教于杏坛,出仕于鲁都,归葬于泗上,一生在曲阜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活动印记,由此将曲阜冠以“孔子之乡,东方圣城”的美誉。曲阜为儒教之源,儒学之根。曲阜“三孔”,即孔庙、孔府、孔林,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外,鲁国古城遗址、颜庙、尼山文化遗址、汉王鲁墓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荟萃于此。更有自宋朝之后古建筑3000余间,库藏文物逾十万,可见整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厚重。
曲阜师范大学新校区基地东临老校区西院墙、西临大学西路、南临住宅区、北临人民路,用地面积约53.2 hm2。基地现状为荒地,地势平坦,并沿老校区西院墙有35 kV高压线,地下有一条管径为400 mm的原油输送管道。老校区既有建成面积约为25.8万m2,整体规划具有明显的中轴线,串联主要公共教学建筑(如图1所示)。老校区的主入口设置在城市主干道上,两个次入口分别设于北侧和东侧,校区内交通路网呈方格网状。牌坊构成了主入口主体形象,庄重古朴。主教学楼前有一尊孔子雕像,是老校区标志性景观节点之一。老校区经历了六十载风雨沉淀,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其环境优美、绿化宜人。但是随着学校的时代发展,逐步暴露出用地紧张、建筑形象和景观标志性不足等问题,如老校区内体育场地就显局促。而新校区的建设是一个契机,将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充足的公共空间、更具有识别度的建筑和景观以及更宜人的空间品质。
图1 曲阜师范大学老校区现状调研分析图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四号(2019年修订)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字[2018]333号
(3)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函[2016]247号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6)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7)《曲阜师范大学设计项目招标文件及附件》以及其他相关现行技术规范及标准
(1)文化传承原则
挖掘具有儒家文化特色的建筑理念可以丰富校园教育建筑的精神教育功能,促进校园建筑的场所精神的营造[6],在实际的建筑空间中感受建筑的建筑形式,因此传统建筑理念对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具有重要意义。优秀传统建筑理念体现了传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赋予校园教育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性,使这种文化价值得以认同并从空间中获得归属感[7]。
(2)弹性生长原则
大学校园空间作为重要的城市空间,具有时间与文化的因素,其随内外因(办学模式、社会人文、科学技术、基地情况等)的变化而变化,规划者必须采取一种积极的、动态的、前瞻性的规划指导思想,将目光着眼于规划的“生长过程”而非“最终形态”[8]。新校区建筑应与老校区及外界环境共同构成整体系统,其各相关要素关联耦合、协同作用,以实现其高效、可持续、最优化的实施和运营。学校建筑、景观、交通、场地及气候环境均应纳入系统中统筹考虑。
曲阜师范大学新校区规划方案设计以“礼乐相成、儒学胜景”为整体立意,力求在规划合理、功能完善、环境宜人的基础上,重点体现孔子思想、儒学文化的深厚内涵,塑造“当代精品、未来遗产、百年学府,儒学胜景”。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则万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乐皆得、谓之有德”,为儒家的礼乐观[9]。项目通过对空间环境的精巧编排,将新校区规划作为一次“礼乐教化”思想的实践,使曲阜师范大学成为传统儒家文化的生动载体,滋养未来人才,培育君子风范。
(1)中无正邪,是“礼”的本质
规划以主次有序、层层递进的院落空间作为新校区的主轴线。通过方正、对称的布局,庄重、醇厚的形式,中庸、和谐的意蕴,体现“礼者,天地之序也”。
(2)远近和合,是“乐”的功能
一条宛如锦带、如飘如拂的环形绿带将成为新校区的核心景观带(如图2所示)。通过时收时放、蜿蜒曲折的形态,林木扶疏、古朴多姿的景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意境,传达“乐者,天地之和也”。
新图书馆与博物馆、校史馆等建筑形成核心建筑群,位于“礼乐和鸣”的聚合点,以辉煌壮丽的明堂形制为空间范式,前设半月形环抱的泮池,形成新校区的精神空间。
图2 曲阜师范大学校区总平面图
3.2.1 整体校园规划
校园教育建筑是师生共同学习成长的环境,对师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10]。现代大多数高校的校园建设已经到达一定的规模,对校园文化的欠缺只能逐步完善,对校园建筑不完善之处推倒重来也不现实,但是可以在经济可行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造,在此过程中要考虑经济可行性,而老旧的建筑材料也可以进行新的利用[11]。项目所规划的,不是一个封闭的独立校区,而是在紧邻现有建成校区的用地上,进行整体校园的扩展。因此规划不只关注新校区的自身完善,同时注重在新老校区之间建立相辅相成,积极对话的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校园。
通过整合新老校区的体育运动资源,在新老校区之间形成了一条共享的体育休闲景观带。主要通过3条横向联系的动线,贯通新旧两条主轴线空间,形成“一带、两纵、三横”的整体校园格局(如图3所示)。从而利用新校区建设的契机,带动老校区改造,实现校园环境的整体提升,达到1+1>2的聚合协同效应。
3.2.2 新校区规划
在校园整体规划“一带、两纵、三横”的大框架内,新校区规划结构为“一轴、一环、五区”(如图4所示)。
“一轴”为校园礼仪轴,串联校门广场、学思书院、杏坛、图书馆建筑群、生活共享区等主要的校园功能,在中轴线两侧,参照传统礼制进行建筑群布置。中心以长廊环抱,形成层层递进的院落空间序列。
“一环”为生态园林环,为师生提供共享景观,舒展身心、陶冶心志。对应“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训,设置6个主题园林,其中“学琴师襄”“问礼老聃”“在齐闻韶”,崇尚孔子作为学生“学而不厌”的学习态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则是弘扬孔子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教学理念。从而使整个校园建筑群在内涵上更加丰满,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景观的设计中。
“五区”为教学区、孔子书院、科技园区、体育休闲区及学生生活区5个功能区。
图3 曲阜师范大学新、老校区整体规划结构示意图
图4 曲阜师范大学新校区规划结构示意图
教学区 由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区,现代科技与工程研发区及图书馆、会议中心、行政中心、博物馆、报刊中心等组成的核心教学区位于新校区的中心,各建筑组群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图书馆建筑群作为校区标志性建筑,坐落于中轴线中心位置,文理学院建筑组群(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区,现代科技与工程研发区),采用“多进多路”的组合方式,突出轴线关系,在中轴线两侧,布置左文右理两组建筑群,形成层层递进的院落空间序列。同时,教学区与学校的其他4个区块也均具有直接联系,结构清晰并统领全局。
孔子书院 位于校区西入口北侧,紧邻大学西路,建筑群以孔庙杏坛为范式呈南北布局,布置有多间客房,是孔子文化交流传承的重要基地。
科技园区 位于校园的西南角,临大学西路及规划路,对外交通便捷,是校园与社会联系的通道,同时也是创新科技产业的孵化基地。
体育休闲区 根据社会化要求和新旧校区共同使用以及便于学生就近使用的考虑,体育休闲区布局在新校区的东侧,紧邻学生生活区和老校区,同时体育休闲区南北向贯穿整个校园,南接南侧人行次入口、北侧靠近校园北入口,而体育馆、游泳馆及部分室外运动场地皆可对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体育休闲区也是新校区与老校区的过渡区,实现新老校区空间上的有机结合。
学生生活区 位于校区最北部,分为东、西两个组团,围绕中轴线对称布局,每个组团有独立的食堂、生活附属用房等。宿舍区建筑采用围合式布局,形成了私密、半私密以及开敞等多样式的空间层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交往沟通平台。
整体布局以教学区为主其他区为辅,形成“一主四次”包围式布局。几个功能区块分区明确又互相联系,各区之间用轴线相连,将单调的交通空间设计成丰富的景观廊道,打造出丰富多彩的交往空间,不但丰富了道路空间,而且避免了各区之间的互相干扰。
3.3.1 建筑设计
文明的承载形式多种多样,建筑是其中重要的一种。随着文化发展潮流的大力推动,近年来开始注重将民族性的建筑风格融入建筑设计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人们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意识,同时也推动了国内建筑业的发展[12]。曲阜作为古代鲁国都城,城市风貌古朴大气,人文底蕴深厚,项目建筑设计力求深入挖掘具有儒家文化特色的建筑理念。
群体布局规划层面 新校区设计借鉴了传统书院的平面形制,多以院落组织、形成围合空间、吸收传统建筑围廊的元素,使建筑空间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趣味性。由图书馆、博物馆、校史馆、会议中心和校刊中心组合形成的核心建筑群,三面环水、坐北朝南,整体格局取自周代的大学形制“泮宫”,环形水面源于曲阜古泮池意象。项目建筑群内单体高低错落有致、左右呼应,整体形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鸟。
建筑单体设计层面 新校区设计将山东传统民居拆解分析,提取其中典型的元素符号,如传统的屋顶形式、立面的排窗、山墙及斗拱等。对其加以提炼并采用现代设计手法进行转译,结合现代建筑的尺度将这些元素在建筑中重构,成为新的具有传统风格的现代校园建筑。孔子书院以孔庙杏坛为范式,大堂上覆重檐十字脊屋顶,塑造集聚性极强的外形(如图5所示);图书馆屋顶造型对传统单檐庑殿顶进行简化,前出抱厦为建筑主要入口,图书馆两侧建筑左右环抱,有如鸟之两翼(如图6所示)。此外,新校区内部分建筑采用了悬山屋顶,体现了传统悬山顶特有的博风、五花山墙的意向,檐下用木色构件表现斗栱之韵。
此外,项目中构筑物设计也集中体现了对传统建筑形制的充分提炼和演绎。新校区主校门延续老校区风格,采用牌坊的形式,借鉴棂星门的冲天样式,规模上仿曲阜现存最精美的“万古长春”五开间牌坊,最终以五间、五楼冲天式大气亮相。新校区西门则以“金声玉振”牌坊为原型,形制为三间冲天式。新校区主入口处道路两侧设置一对“阙”作为引导标志物,上层阙身部分悬挂学校校徽所用之铎,展现“木铎金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下层阙身镌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训,整体造型大气稳重、富有古韵。
图5 孔子书院设计理念图
图6 图书馆设计理念图
3.3.2 交通设计
曲阜师范大学位于曲阜市西部,城市车流主要通过裕隆路抵达校区,故将主入口设置在南侧的规划路上,而在校区东、西、北面各设一个入口。连接校区主环路,各组团再辅以交通支路,形成校内车行网络(如图7所示)。新校区路网与老校区主要机动车道间实现了便捷的联系。
在校区内部慢性交通组织上,规划设置相对独立、连贯的网络化步行系统(如图8所示),局部设置林荫道、广场、滨水平台等,增强步行体验的愉悦感,教学、生活与休闲方便快捷,学生日常出行距离控制在步行8 min可抵达的范围内。
新校区建成后,两校区联合占地面积将达到123 hm2,在交通设计中建议结合主环路,规划校内公交电瓶车系统。以各组团出入口、重要公建为依据设置公交站点,并将站点间距控制约在300 m。
图7 校园机动车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8 校园步行系统规划图
3.3.3 景观设计
在我国传统传统建筑设计中,强调对自然山水进行浓缩提炼和再现,以体现自然意趣。实际构建校园建筑可以引入自然山水的意境,满足人们山水情结,并结合所设计场域的特性,形成集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与一体的校园建筑[13]。所谓中式景观,不仅要借鉴中国传统景观的形式,更要传承其中的人文精神内涵,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美育教化的目的[14]。项目从孔子思想和行教典故中学习、提炼,完成新校区景观的主题性规划——“礼乐和鸣”。
“礼”——中轴线统领景观系统:中轴线契合儒家礼制思想,设置校门牌坊—知新门—学思书院—杏坛—择善桥—图书馆—丘麓—丘山八处景观节点。
“乐”——生态园林环激活校园:对应学校校训,项目设计了6个主题性园林:“学琴师襄”“问礼老聃”“在齐闻韶”,体现了对孔子作为学生“学而不厌”的推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体现了对孔子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颂歌。
“和”——景观引导区及体育休闲景观带:为彰显新校区形象,加强对南入口的引导,在东西校区之间城市主干道裕隆路上设置了引导性景观。放置以“阙”为原型、以校徽校训为主题的景观元素,突出展示学校形象,联合共享体育休闲带,有机融合了新老校区,形成一个和谐整体的校园环境[15]。
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新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对大学校园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建筑,校园建筑设计所创造的空间氛围应具有积极性、知识性等特点。除了考虑美学、实用和经济因素之外,学校的建筑设计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曲阜师范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在充分满足学校设计的基本功能要求以外,遵循当前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文化传承原则和弹性生长原则,在充分满足学校设计的基本功能要求前提下,将礼乐思想影响下的传统建筑规划布局方式、空间序列及建筑形制巧妙纳入现代校园建筑规划与设计中,探索了在设计理念、规划布局、专项设计以及绿色校园评价等方面的新思路,最终呈现出一座宏伟高雅的新时代儒学圣殿。通过实践检验,深化了时代背景下对大学校园建设内涵的认识,为今后其他校园规划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