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伴奏混声合唱《故乡》的指挥及歌唱

2020-07-04 16:37王宇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乐段乐章声部

王宇

一、无伴奏混声合唱《故乡》创作背景分析

(一)词曲作者简介

该作品的词作者是重庆著名文史专家王川平,“现任中国作协会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等。

曲作者王丹红,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博士,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青年作曲家之一。现担任中央民族乐团驻团作曲家。

(二)创作背景

无伴奏混声合唱《故乡》选自民族管弦乐清唱剧《大地悲歌》中的第三乐章。前两个乐章通过描述大轰炸发生之时,人们在侵略者无情炮火的摧残下,四周一片凄凉、悲悯的环境中,所构成的音乐情绪给后面几个乐章做铺垫,到第三乐章时无伴奏混声合唱第一次唱出作品主题。“嘉陵江水波浪荡漾、稻花香飘、竹浪青翠”所描述出惨无人道的重庆大轰炸之前,人们安居乐业,一片祥和的故乡的美好画面。

二、无伴奏混声合唱《故乡》的作品简析

(一)曲式结构分析

该曲为五声民族d羽调式+变宫。乐曲为无再现的单三部旋律,A段为1-10小节,结构为(5+5/a+b)方整性乐段,其调式为五声民族d羽调式+变宫,女高音声部为乐曲的主旋律,其他声部作为陪衬声部起到丰富主旋律的和声效果。B段为11-19小节,结构为(4+5/c+b)非方整性乐段,A段中的第二部分与B段中的第二部分完全重复,为两个乐段中的局部再现,其他声部也作为陪衬声部起到丰富主旋律的和声效果。C段为20小节至结束,与A、B两段相比,无论是节奏还是旋律上都有较大的变化,作为单独的独立性乐段,最后主旋律结束音结束在首调a音/固定调d音上。A段与B段旋律流动性强富有活力色彩丰富,C段音符时值普遍较长表现得更加深沉,比较C段谱例2-1与A段部分谱例2-2的对比。

(二)乐曲动机及写作手法分析

乐曲动机为每一个乐句由两个八分音符所组成的弱起,其节奏型为弱起的XX,A段与B段大部分乐句的动机节奏为XX丨XX—,除开C段的旋律节奏,这首作品中A段旋律与B段旋律的节奏绝大部分为XX丨XX—XX丨XX—,以谱2-2为例。

《故乡》该曲就是和弦式主调音乐的写作手法,以谱例2-2为参考,可以看出女高音声部为乐曲的主旋律。即主要旋律与其他声部在节奏上基本一致,并形成柱式的和弦进行。而陪衬的其他声部对主要旋律起丰富与充实和声的作用。而复调音乐中相互交织的旋律线条是按照横向的方式写出来的主调突出的是纵向的方面,即以和声结构为主的方面。

三、无伴奏混声合唱《故乡》的歌唱及指挥分析

(一)无伴奏混声合唱《故乡》的歌唱分析

1.呼吸处理

在发声、音准、音色等方面的统一协调是混声合唱的重中之重。无伴奏合唱《故乡》A段中的大部分乐句的起始乐节都是由两个八分音符所组成的弱起音节,如歌词节奏为:稻花|香飘—竹浪|青脆—那是|等,可以看出这两个小节的换气口都在第三拍结束,这就要求各声部在呼吸的气口与发声上保持一致,个别地方的休止符也是值得注意的(参考谱例2-2;)。而进入C段以后歌词节奏多以长拍为主,这时在呼吸上要保持更多的气息,发声上要保证音符的时值与统一,再结合音乐情绪更好的表现音乐(参考谱例2-1)。

2.音准训练

在合唱的发声共性训练中,除了要保持发声上的一致外还得注意音准的把握与处理。在《故乡》歌曲中纵向各声部间,有几处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变音记号,结合谱例3-1中歌词‘故在固定调中和声分别是‘D-#F-A-C和声性质为大小七和弦,和‘G-B-D-F-A-bC的十一和弦,以此可见曲作者的别致用心;以及“漾”在固定调中低声部‘E音上出现的临时变音记号——降号,单看这个字的整体和声是固定调的‘A-C-bE-G(首调F大调的E-G-bB-D),和声的性质为减小七和弦,但如果把临时变音降号,看作调号的话刚好是bB调中的‘B-D-F-A,又刚好处在低声部的旋律中,這几处的变音所产生的和声效果使整首乐曲听起来有种变调的感觉,色彩也更加丰富,更具有表现力。

对于旋律和声中的变化音,如何去掌握与训练也是关键。谱例3-1-b中‘漾字的降号变化音在训练的时候,可以结合旋律的进行来训练,前面的音刚好是固定调的E,而后面是bE,对于同一音级上构成的变化音在演唱上会比较容易。

3.音色塑造

通过对《故乡》的旋律分析,把歌曲分为A、B、C三个部分,每个乐段的音乐情绪也是不一样的。A段的音色处理上结合本乐段的音乐情绪,用柔美、平缓的音色来叙述故乡景色。B段是对A段音乐情绪的进一步舒展,音色的呈现上也需要跟随音乐情绪的舒展而更加富有表现力。进入尾声C段时歌词变得简洁只有‘故乡一词,情绪也开始转变,暗示着美好的故乡,可能会......所以,此乐段的音色应该表现得略显深沉、宁静,直到这个乐章结束,同时也为下个乐章的情绪起到铺垫。

4.规范咬字

整首歌曲是舒缓而自由的,这就需要演唱者在演唱时保持平稳而细腻的声音。歌词中处于长拍的‘飘(piao)、‘脆(cui)等。‘i的发声很浅,值得去注意。其次,重庆本土‘稻花喜欢念成‘稻花儿,加了一个儿化音,既然是描述重庆本土音乐作品,通过地方化的字音或许更能拉近歌唱者与聆听者的距离。

5.情感表达

《故乡》这首歌词所表达的意境非常优美。虽清唱剧《大地悲歌》整首作品气势场面宏大表现出激昂和悲鸣的内容,但也有柔和明亮的一面使得整首作品张弛有度,更富有表现。《故乡》是第三乐章,前面是器乐合奏,后面是《参军去远征》,后面的乐章在音乐情绪发生了变化,此时的故乡正遭受摧残,但四乐章的尾声再现了《故乡》的A段,更表现出对战争前故乡美好风光的怀念。

(二)无伴奏混声合唱《故乡》的指挥分析

1.起拍的三注意

(1)速度

《故乡》这首合唱作品的曲作者给出了一个初定速度,整体速度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五十六拍,加上又是无伴奏的合唱,所以青年作曲家王丹红在作曲时给这一乐章留下了很大的自由空间,但在整体的速度框架内还是有微小的变化。

(2)力度

不同的音乐力度能展现出不同的音乐情绪。乐曲一开始第一小节就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第四拍为起拍的不完全小节(弱起小节)为起拍,其次乐曲在开始的地方曲作者就很细腻的标注了力度记号mp(mezzopiano中弱)。

(3)情绪

《故乡》这首无伴奏合唱作品的音乐情绪正如歌词所描述的那样富有层次。A段音乐情绪平静、舒展;B段音乐情绪逐步加强;C段音乐情绪随着旋律发展走向深沉,简单的歌词结合平稳的旋律,引发人们的共鸣。

2.手势与情绪相结合

该乐曲的情绪自由、舒缓,应采用连贯柔合的击拍(lagato)来表达抒情优美的故土风光。该乐曲为弱起性乐曲,长拍在第二拍与第三拍上,在指挥的时候应当注重起拍的呼吸与各声部吐字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应适当简化指挥动作,用更舒缓、自由的指挥动作来带领合唱团演唱。从旋律来看A、B、C三个部分的情绪是有对比的。

结语

本论文通过无伴奏混声合唱《故乡》这首音乐作品来感受、了解合唱艺术,论文中分析了作品的曲式、歌唱以及指挥,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了解,再融合作品创作背景的时代特征与音乐跌宕起伏的情绪相结合,通过歌唱形式的艺术魅力来展现无伴奏合唱作品《故乡》。

参考文献

[1]  文思隆:《合唱、指挥及中外合唱作品精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陈铭志:《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年版。

[3]  吴小舟:《浅谈合唱教学中的基本训练》,音乐时空,2013年05期,第11页。

猜你喜欢
乐段乐章声部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谱写肌肤新乐章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视唱练耳与钢琴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复调音乐的认识与训练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