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
摘要:急性软组织损伤是身体的皮肤、肌肉、肌腱、韧带、局部结缔组织及血管、神经等,因为直接或间接的力量所引起的创伤[1],该损伤的症状多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青紫瘀斑、伤肢功能障碍等[2]。急性软组织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严重影响着我国约20%以上成年人、50%以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3]。笔者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对近年来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急性软组织损伤;中西医;综述
中医对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认识
中医将急性软组织损伤归属于 “伤筋”的范畴,主要原因为急性跌、打等外来暴力作用而引起筋肉、脉络受损, 血溢脉外所致。《素问·痿论篇》曰:“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指出筋的作用是连接骨骼与关节,并支持肢体的各种运动。《圣济总录·伤折恶血不散》:“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癖结不散,则为肿为痛。”《医宗金鉴》云:“损伤之症,肿痛者,乃疲血凝结作痛也。”指出人体受到外力作用,血脉经络挫伤,血气运行不畅,经络筋脉气机格阻,则肿则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是形伤气也。中医将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病机归为“气滞血瘀”,治疗方面则提出活血化瘀的原则。
现代医学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认识
1 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急性软组织损伤是指机体在遭受外力下引发的皮下、肌肉组织或韧带等局部毛细管破裂出血和细胞內液渗透的运动系统常见疾病[4]。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外力作用于软组织,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细胞内液外渗至组织间隙,从而引起局部组织的充血、肿胀[5],之后炎性介质释放,酸性产物堆积,出现早期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刺激末梢神经而引起疼痛和活动障碍[6,7]。如未及时治疗,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炎性粘连及纤维组织增生,最后导致受损组织的变性和挛缩[8],转变为慢性软组织损伤。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软组织肿胀、疼痛明显、局部淤血瘀斑以及患者功能障碍[9]。
2 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
在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发展过程中,炎症介质共同参与了整个炎症反应过程并具有较强致炎作用,激肽、补体、凝血、纤维等系统共同参与,软组织局部炎症的损伤过程与修复过程都和炎性介质密切相关[10-14]。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分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前期急性炎症阶段:当软组织损伤发生时,损伤发生即刻至损伤伤后 2-3 天这段时间内,即会出现局部软组织结构的充血肿胀伴随血管的撕裂、破裂,破裂组织内及周围区域产生的瘀血将会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具体表现为肿胀、淤血、局部皮温升高、疼痛,同时出现渗出物质堆积和组织水肿,组织细胞缺氧和组织水肿将会导致前 24h 之内细胞的破坏、破裂及凋亡,此时遭到破坏的细胞释放出蛋白质破坏产物又会进一步加重组织水肿、细胞缺氧和死亡,局部组织出血、水肿越多,炎症反应会越重。
(2)中期弹性纤维和胶原形成:从伤后 2~3 天至 6 周的时间里,肉芽组织开始出现,新生的毛细血管会为局部组织带来充足的养分,同时携带坏死细胞组织进入血液循环,此时组织结构会发生重建、再生,但新生和重建的纤维组织不规则也不成熟,随着这个过程的发展,组织内成纤维细胞数量开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胶原纤维数量的增加,损伤组织边缘区域越来越小,假如在这个修复过程当中胶原的合成与分解失衡则会有瘢痕组织形成。
(3)后期重建阶段:从受伤后第 3 周持续到 12 个月,这个阶段是以胶原纤维的最终聚集、定位和重新排序为标志,进而恢复肌肉、肌腱以及其它组织的机能[15-16]。
综上,本文从中医及现代医学的角度,对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变化三个方面做论述,以期临床上对本病的认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26.
[2]何朝勇,李楠,陈丽华,等.奇正消痛贴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实验研究[J].中医正骨,2008,20(11):9-12..
[3]张桂荣,李蜀平,刘冬平,等.跌打正骨软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7):679-682.
[4] LIONBERGER D R, BRENNAN M J. Topic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in due to soft tissue injury:diclofenac epolamine topical patch[J]. Journal of Pain Research, 2010 , 36(3):223-233.
[5]孙燕,廖怀章,刘绪银,等.活血化瘀利水方对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大鼠IL-1β和PGE-2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3(12):6-8.
[6]杨璐璐,宁亚功,钱子刚,等.中医药治疗军事训练软组织损伤的现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3):64-66.
[7]郑永周,谢春莲,李碧妍.中医药外治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研究现况及进展[J].光明中医,2013,28(3):626-628.
[8]张德明,李佳帅,高丽娟.针灸推拿治疗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6):87-90.
[9]杨铭,陈文学,于德伟等.三七活血片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机制探讨[J].中国药师,2015,18(10):1732-1734.
[10] 毕涉,高冀授.炎症与抗炎药物[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1-59.
[11] Lisa RL.Molecular biology of thermoregulation invited review cyto-kine regulation of fever studies using gene knockout mice[J].ApplPhysiol,2002,92( 6) : 2648-2655.
[12] 牛淑亮,刘凤霞,王水泉.消肿喷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血清 PEG2、IL -6 影响的实验研究[J].陕西中医,2013,34 ( 1 ) : 114-116.
[13] 趙道洲,郑恒恒,李兴国.通络搽剂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主要药效学研究[J].西部中药,2012,25( 9) : 8-11.
[14]杨懋颖,扈荣,沈丽美,等.治伤胶囊对软组织损伤小鼠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 3) : 194-195.
[15]刘曼.运动性损伤的成因及其病理学分析 [J]. 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21-23.
[16]代颖 等.经皮电离子中药导入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9):1746-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