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君
自《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颁布和《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法治教育开始逐步走入正轨。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个新事物,对一线教师构成了一种挑战,需要我们认真面对。从中小学法治课教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小学的法治教育,课堂教学的开展、实践活动的实施及学生的考核评价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三个问题。
开展法治课堂教学
如何上好一堂法治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课程相比,以《道德与法治》为载体的法治课,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具有挑战性。法治课程主要的内容是宪法,宪法一方面涉及公民基本权利,如人身权、财产权、选举权、监督权等,另一方面涉及国家机关及其职权,包括人大、政府、司法、监察机关等,这些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据此,为提升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课堂时需要特别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课堂教学要以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为核心。中小学法治课教什么,学什么,目的何在,这是一个前提性和导向性的问题。在现实的课堂中,有些老师对这一问题理解得不全面不到位,导致课堂教学发生了偏差。具体来说,有些老师把中小学法治课堂混同了大学法学院的课堂,要求学生准确无误地解释和适用法律制度,强调法律概念的严谨和准确,甚至要求学生背诵法律条文的规定。事实上,了解现行法律规定用以解决真实案件,这并非是中小学法治教育的任务,而是大学法学院教授的教学工作。面对中小学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不是知识教育而是价值观教育,其核心在于引导学生认同法律的价值,理解法治的精神,这主要是一种观念引导、价值观引领,而不是一种专业的法律知识训练。因此,在中小学的法治课堂上,老师应该更为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和认同现代法治的理念,这些理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权力受到监督和制约、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相统一等等。
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考虑到青少年的心智尚未成熟,考虑到法治教育的内容较为抽象和枯燥,因而,青少年法治教育必须坚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用青少年可以理解的方式进行。中小学法治教育中有大量宪法内容,包括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司法制度、监察制度等,这些宪法常识的教学不能靠简单的说教,不宜使用政治性和专业法律语言。教师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善于把政治信念生活化,尤其是采用类比方式开展教学。比如,可以通过班级的集体生活来理解国家政治生活,通过班级选举来认识人大代表选举,通过邻里纠纷的解决来理解诉讼和司法程序,通过自己的身份证去理解公民的内涵与荣誉,通过家庭关系来理解平等与公正等。
在学校法治课堂上,尤其是小学阶段,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善于讲故事,如果不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不运用儿童可以理解的教学方式,这样的课堂根本无法实现法治教学的目标。
教学形式、教学素材多样化。面对孩子的法治教育,应该是色彩斑斓和千姿百态的,它应该吸引人,有乐趣。具体到教学方式和教学素材方面,就是一定要注意方法和素材的多样性。在教学方式上,除了必要的课堂讲授外,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孩子放到教学的主体位置,让他们成为积极参与者,而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听众。这就需要老师把自己当成一个导演,认真进行课堂设计:该设置什么样的教学主题,如何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如何进行时间的掌控以及适当的引导等等;在教学素材方面,除了常规的教材、教具外,教师还要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恰到好处地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玩具、动画、视频等材料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法治课堂要有趣,而不是枯燥,要让学生愿意参与敢于参与乐于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做一个沉默的观众。
实施法治实践活动
与其他课程相比,中小学的法治课,要更为强调实践性,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分析法律事件、解决法律问题、形成法治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法治课中的实践教学,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
拓宽校内实践活动。在学校内部,要积极开展模拟法庭、法律辩论会、法律话剧、模拟人大和模拟政协,以此锻炼和提升学生理性解决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理解和遵守公共生活中的规则。关于模拟法庭,材料的选择最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好有专业的法官和律师的指导,模拟法庭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公平正义及其实现途径,形成守法观念;模拟人大或模拟政协,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积极参与公共治理,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活动,认识和认同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实践。开展校外法治实践,最常规和最方便的途径就是参观法治实践基地。为了帮助中小学开展法治實践教育,教育部门牵头在全国各地建设了很多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利用各种教育技术和手段,提供实践性、互动式的教育内容,提升中小学生的法治意识和依法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与当地的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以及大学法学院合作,联合开展各类法治教育活动。比如,可以和当地公安机关联合开展“警察与少年”俱乐部,让警察教给孩子们防范犯罪侵害和自我保护的技能,可以和检察院开展廉洁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有权不可任性、权力要受监督”的正确的权力观。
引导学生参与网络实践活动。在信息时代,网络成为课堂之外学生学习和参与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法治网络实践活动,如“学宪法、讲宪法”的辩论赛,拍摄法治微电影、动漫,塑造法治教育的卡通形象等,以此增强法治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一些国家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特别重视网络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其法治教育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线上线下的互动性实践内容,如模拟法庭以及“新成年人法律生存指南”等内容,深受学生的喜爱,教育效果非常突出。
法治课考核评价之思
中小学的法治教育,主要目的在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因此,其评价考核不可采用与其他知识性课程同样模式和同等标准。理想的法治课程考核评价,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展开:
课程考试。学期结束的课程考试,是对学生进行考核的常规方式。课程考试能否对每一个学生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取决于试题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法治课的试题设计有其特殊性,要求也会更高。试题包括客观题的设计。客观题要求学生根据题干的信息,选出正确的选项。法治客观题的设计,需要注意的是,题目应尽量是一个情景或案例,不要是简单的提问,比如,“根据《某某法》,下列正确的是”,这样的题目只能考记忆,无法考理解和认同;题目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引发学生思考,并在选择中对其未来行为产生影响。主观题即开放性题目,它给出一个情景或问题,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结论和理由,并提出解决方案。这一过程可以反映学生的观念态度、价值选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小学的法治考试主观题,不建议采用法学院典型的案例分析题,而应该是学生可以理解的、涉及价值选择、答案相对开放的题目。
平时考核。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实践活动、课堂活动、违纪行为记录等方面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打分。平时考核由教师自由裁量,教师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在打分时主要考虑如下因素包括: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实践活动、自愿者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学生平时的行为方式,是否存在违法违纪情形;在课程学习期间学生观念和行为习惯有无变化,以及变化的趋势和方向等等。
总之,法治课程评价有其独特的标准和要求,如果说期末考试主要是考学生“怎么想”,那么平时的打分就是考学生“怎么做”,知和行两方面相结合,可以对学生的认知、选择、行为是否符合法治课程要求,给出客观、准确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