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丽(化名),高三女生,原本成绩在班级排名前五,升入高三后,成绩下滑到班级20名。她的情绪变得焦虑,常常在噩梦中醒来,易激惹,常对同桌发脾气。高三下学期,陶丽觉得自己被笼罩在紧张、窒息的学习氛围中,数学课上偷偷跑到操场角落哭泣,被巡视老师发现。征得她的同意后,老师带她来到心理辅导室。
从自身心理因素分析:陶丽的成就动机过强,她想考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法语专业,将来争取去法国交流学习,找到高收入的工作。但现实中成绩滑落,她感到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太大,心理落差加大,不免产生了畏惧心理,长时间的疲劳战术使她感到非常焦躁。
从家庭环境因素分析:陶丽父母早年离异,她跟母亲一起生活。母亲性格强势,脾气急躁,最近下岗赋闲在家。母亲把陶丽的成绩看得很重,担心陶丽考不上好大学,将来像她一样下岗失业,见到陶丽就不停唠叨。陶丽放学回家不仅没有释放自己的压力,反而增添了很多烦恼,加剧了她的焦虑情绪。
从学校环境因素分析:高考冲刺阶段,同学们都在忙于学习,很少有时间好好聊天,关系有些僵化,加剧了她的孤独和焦虑。
第一次咨询:建立咨询关系,开展心理评估。我运用摄入性谈话观察了解陶丽的情况,积极倾听,使其宣泄积压在心中的不良情绪。同时,我还用自己的高考经历与陶丽进行共情,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与陶丽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严重程度,并进行简单的放松训练。
第二次咨询: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认知调整。陶丽有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并且已在头脑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信念。因此,要改变她的不良情绪及行为,就要找到她的不合理信念,并进行干预,代之以合理的信念。
我先让陶丽找出目前诱发自己心情烦躁的原因,她说:“考试名次不断下滑,自己心目中的目标无法实现。”再让陶丽对自己目前的成绩进行自我评价,她说:“我目前的成绩离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相差太多,可我必须得考上那所学校,否则将来没有好工作。”我问:“我知道你英语学得不错,将来想在这方面有作为,但是,这个目标只能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实现吗?”“不一定。”我说:“那你的高考目标可以是希望考上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而不是必须考上。”她迟疑了一会儿后点点头。我又追问:“目前的名次有些滑落,就注定最后的高考失败吗?”“那不一定,我只是一种担心。”
我采用心理解释,让她知道总担心自己考砸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惧怕失败,便想逃避失败,时刻笼罩在失败的阴影里,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求败心理”。她沉思了一会说:“的确如此,有什么办法不这么想吗?”我讲述了一位往届生的经历,这个学生以5分之差与北大失之交臂,进入长春邮电学院学习,工作时取得了骄人业绩,后又考研。听完这个故事,陶丽眼睛一亮:“我知道我有很多选择,安心一点了。”我顺势向她介绍“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让她了解动机与效率的关系,陶丽明白了过强的学习动机会降低学习效率,她脸色变轻松了。
第三次咨询:运用自我行为训练强化积极体验。陶丽觉得自己的内心不那么焦躁不安了,能静下心来上课,但有时感觉自己力量不足。我肯定她的进步,同时教给她一些自助性认知调整和行为调整策略。我引导陶丽体验腹式呼吸放松法:在椅子上以舒服的坐姿坐好,一只手放在腹部,另一只手放在胸部。先呼气,感觉肺部有足够的空间,然后用鼻子吸气,保持3分钟,心里默数1、2、3,再把气体慢慢呼出去。
我还教给陶丽两种自我提问策略:
第一种是写出每天自己的擔忧并找到改变担忧的策略。如,第一步写:今天的小测试失分多,担心高考成绩一定不会好。第二步写:小测试失分多的题目,我多练习,弄懂了,就少了些知识上的盲点,高考又多了些胜算。
第二种是强化成功体验法。每天撰写成功日记,记录自己成功的事情和当时的感受,强化成功体验,增强自信。陶丽觉得很有收获,表示将坚持自我训练。
第四次咨询:解决亲子矛盾,提升自我效能感。我与陶丽的母亲沟通,对她进行认知调整,让陶丽母亲认识到唠叨、抱怨孩子,会增加孩子因成绩下滑引发的焦虑情绪。陶丽母亲表示要对孩子多点理解,少些唠叨,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给孩子鼓励。陶丽很开心,表示愿意教母亲腹式呼吸放松法,帮助母亲放松心情。
在后续的学习和考试中,陶丽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和情绪状态,学习状态越来越好,高考时超出本一线10分,被某外国语大学录取。
这是运用理性情绪疗法辅导成功的一个案例。咨询中,通过提问、辩论来调整来访者的认知,使其改变造成情绪困扰的不合理信念,降低目标期望值,克服焦虑情绪。同时,良好的家庭环境也有助于问题解决。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佟荣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