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昕 李丹妮 毛俊超
摘 要:针对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对铸魂育人提出的“四有”新要求,通过梳理“有血性”的本质内涵,提出在军校教育训练中,不仅要有体力“马拉松”式的血性训练,而且要有脑力“马拉松”式的血性训练。利用数学隐性教育的功能,剖析了数学教育对脑力“马拉松”式的血性训练的可行性和基本措施。
关键词:有血性;数学隐性教育;心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9-0092-03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four have" for soul education put forward by national defense and army construc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by combing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courag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in military academ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here should be not only physical "marathon" courage-oriented training, but also mental "marathon" courage-oriented training. Using the function of recessive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and basic measures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for mental "marathon" courage-oriented training.
Keywords: courage; recessive education in mathematics; mental model
“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是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对铸魂育人提出的新要求。针对“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价值内涵,文献[1]从价值哲学的视角对 “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对于如何培育“四有军事人才”,文献[2]提出应从打造军人崇高灵魂、涵养真本事、锤炼战斗精神和军人职业道德方面入手,用先进军事文化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针对“有血性”的培养,文献[3]具体论述了先进军事文化对激发军人血性的功能作用,提出了先进军事文化内蕴生成军人血性的灵魂主旨,具有培塑军人血性的涵养教化功能,是培塑军人血性的重要媒介,是从根本上夯实军人品格中的血性基因。文献[4]进一步论述了军人血性的气质特征,提出了部队训练培铸军人血性的3个关节点,指出军人的血性必须经过部队训练实践的砥礪、急难险重任务的锤炼,才能铸就平时敢担当、战时敢献身的血性精神。针对军队院校如何加强血性军人的培养问题,文献[5]提出从培育忠诚信仰、铁心跟党走的血性灵魂,培育逢敌亮剑、敢打必胜的血性担当,培育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血性品格,培育“三种”风气、打牢师生的血性基础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综上分析,军人的血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严从难训练“训”出来的,严酷训练是军人血性“砥砺锻造”的最佳途径,将“强血性”融入训练全过程、各领域,实现练技能与练思想、练智能、练体能、练作风、练勇敢、练心理的有机结合[4],“严”字当头,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战胜常人难以战胜的困难,才能造就铁血军人,如“马拉松”式的军事体能训练,对形成“有血性”的意志品质无疑是重要的。如果说体能训练是从生理机能方面入手培养军人血性,那么从脑力训练方面,进行“马拉松”式的血性训练,将是人才血性特质训练的有利补充,且不可替代。
通过上述的分析,不难看出,在已有的文献中,就“四有”中的血性培养,在哲学层面上就血性的内涵、军事文化的作用等方面均作了较为系统、详细的研究。但是在军队院校层面,在学科教学中,还没有看到如何培养军事人才血性的相关研究。数学学科作为重要的基础文化课程,兼有文理两方面的特质,既有理性思维的训练,也有哲学文化层面的熏陶,在数学教育中,充分发挥数学的隐性教育的功能,已得到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者和非数学教育者的重视,并达成共识。那么,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能否对军事人才的血性进行培养?如何进行军事人才的血性培养?本文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进行了思考和尝试。
一、“有血性”就是要有敢于直面困难,战胜困难的心理意志品质
“有血性”是激发革命军人战斗精神的价值源泉,是部队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两军对垒,不仅是武器装备等物质因素的抗衡,也是军人意志、毅力等战斗精神的较量,是官兵必备的精神特质,是战胜困难挑战的动力引擎,是彰显革命军人意志的形象标识。因此,“有血性”的军人,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面对强敌,始终要有钢铁一般的意志和战无不胜的斗志,不为任何敌人所征服而要征服一切敌人,不为任何困难压倒而要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从这个意义上讲,“有血性”就是要有敢于直面困难的血性担当和敢于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血性品格,它是军人心理意志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这种外在的表现形式也为我们探索数学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员的血性提供了可能的路径。
二、数学隐性教育是培养学员“有血性”心智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军事人才需要脑力的血性训练
面对各种高技术装备以及来自于各装备的各类数据,如何判断战场环境变化和发展的态势,如何利用这些态势,制定应对方案,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脑力思考,这种不同于以往战争特点的特征使得军事指挥人才面临严峻考验,是对军事指挥人才脑力耐力的有力挑战,有没有面对这种困难的勇气,有没有敢于直面克难、勇往直前的心理意志品质,有没有持久的、高强度的思考力,对军事指挥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想见,如果平时没有这种长时间的脑力思考的训练,战时很难面对和应对可能遇到的各种脑力挑战。显然,这不仅需要强健的体魄作为体力支撑,也需要有长时间的脑力支撑,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战场环境,并从中觅得战机。
(二)数学学科教学中的认识误区
就数学自身而言,现代核心数学,其本质上是一个理性思辩系统。数学是培养和造就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共同基础,也是培养人才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数学不仅能使人们受到数学思想方法和辩证思维等的训练,而且有助于培养刻苦钻研的品格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正如数学家E·狄尔曼所说的那样:“数学能集中、加速和强化人们的注意力,能够给人发明创造的精细与谨慎的谦虚精神,能够激发人们追求真理的勇气和信心……。”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压缩学时,趋简弃繁,重计算轻理论,重实用与工具性轻教育性等,这些改革措施或教育认识都是对数学教育的片面认识,学习者的数学学习更多地只是接受到了数学工具性和基础性的训练,而有助于培养刻苦钻研的品格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等的文化教育价值并没有得到重视,这种教育观下的数学教学显然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塑造注定不会是快乐的,简单的,需要付出辛勤和汗水甚至血泪。
(三)数学学科教学应加强数学隐性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的表现形式有两种[6],一种是显性教育功能,一种是隐性教育功能。显性教育功能简单说就是学知识。隐性的教育功能泛指在学习的过程中而形成的个人品格和心智模式。面对困难,有的选择直面困难,接纳困难,有的选择绕着困难走捷径、推诿,害怕困难,这两种心智模式是学员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形式。后者一旦在实际问题中遇到困难,就会怨天怨地,选择逃避,不会产生某种要征服它和战胜它的欲望,也不会迸发出一定要把困难解决的心气。而要形成一种面对困难接纳和拥抱,并且还有期待,要挑战,自己要成长,要超越自己的好的心智模式,在日常学科教育过程中要故意制造各种困难,故意给学员造成痛苦,如此在特别枯燥,特别困难的时候,会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拥抱困难和解决困难的勇气以及征服的快感。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抽象性和系统性强的特点,加之内容枯燥,灵活性大,学员在大学数学的课程学习中,会遇到中学阶段所没有的困难,这种困难存在于知识的深度、广度与学员的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导致学员的学习过程是很痛苦的,有些有难度的理论和数学问题可能需要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方面的例子举不胜数,如近年来,张益唐解决弱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花费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这其中的心路历程,只有张益唐自己清楚,但其外在表现表明了他有战胜困难的超出常人的、优秀的心理意志品质。学员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如果能够在数学的基础课学习阶段,有那么几次高强度智力训练,效果将不亚于军事训练给予学员心智方面的影响。不仅认知能力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训练,逐渐得到培养,而且也接受了数学教育当中的隐性功能的洗礼,磨练了学员的意志,培养坚毅的品格和迎难而上、接受挑战的优秀品质,以及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永不退缩顽强的斗志,也给了学员明确的自我认知,自信自己是一个能够战胜困难的人。
三、数学隐性教育开发的措施
数学隐性教育的开发,文献中有很多探索,如文献[7]通过分析数学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因素,给出了转变教学观念,增强隐性课程意识,加强教学的启发性、探究性、艺术性,以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的措施。文献[8]从数学教材和课堂教学活动两个方面论述了隐性教育对学员个性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但都没有明确和分析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困难对学员的隐性教育价值,为此在隐性教育开发的措施部分,仅就此方面做些探索。
(一)充分利用数学各课程中的概念和理论,设置阶梯难度问题
数学各课程中的概念和理论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思想性,这是训练学员思维的原材料,按照教学大纲,很多数学概念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的层面,这大大降低了数学概念学习的难度,实际上体现了数学的一种教育观,指向工具性,但在现行的教学时数内,如果按照掌握概念和理论的标准实施教学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的,因此,可以利用学员的课余时间,第二课堂,设定相对应的数学问题,通过利用概念和理论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提高对数学概念和理论认识的高度,从这层意义上提高数学的难度,对学员进行分类有步骤地训练,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解题难度的增加,需要学员研究和思考的时间增加了,在心理意志品质方面也自然地得到了锻造。
(二)充分利用实际问题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综合难度问题
实际问题往往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内容,不仅需要数学的理论方法,而且也需要实际问题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员需要独立地查阅和较长时间地学习大量的、陌生的课外专业知识。敢不敢面对陌生的专业领域的知识,能否利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并使用它来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都是对学员心智方面很好的检验和训练。比如数学建模工作,在三天三夜的时间里,学员往往是不睡觉、不休息,以合作的方式,共同选择研究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拟定解决方案,在攻关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形成数学模型,解决数学模型的过程中,需要长时间地思考,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数学本身的认知困难,有身体和心理的极限冲击等等。有困难就有选择,是迎难而上,还是选择逃避,这就是选择。选择即意味着磨练,意味着成长,是对学员心智模式很好的塑造。这项工作是学员四年大学学习中少有的长时间地思考某一个问题的经历,从教育的意义上来说,参加数学建模的学员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逆天性的心理训练,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培养了坚毅的品格和迎难而上、接受挑战的优秀品质,以及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永不退缩顽强的斗志,这就是学员自我完成的血性训练,这就是在脑力训练方面,进行“马拉松”式的血性训练的有效案例。在数学建模赛后的个人总结中,处处可以看到学员在经历这种近乎磨难的过程中,心灵得到的冲击和洗礼,能力得到的锤炼和提升,这也正是数学建模大赛“一次参赛,终身受益”的真实写照。
综上,研究数学学科的隐性教育,对于军校学员的血性培养是有现实意义的。不仅是人才血性的特质训练的有利补充,也是大教育视角下对于数学学科教育的全面认识;不仅有利于纠正数学学科教学中知识教育的片面认识,有利于提高施教者的学科认识水平,而且有利于受教者的“有血性”心智模式的形成,达到军事人才的培养;不仅丰富了数学学科课程思政的内涵,同时也是对于有血性研究理论的一个补充,从研究的结果看,脑力和体力两手抓的血性培养是科學的,而且更有效。
参考文献:
[1]何睿洁,李青岳,孙骏扬.价值哲学视域下“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内涵解读[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7,14(4):5-9.
[2]汪伦友.用先进军事文化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J].2017,18(1):68-70.
[3]刘雪彬.发挥先进军事文化对激发军人血性的功能作用[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5,16(5):51-53.
[4]张育红,武兰.培铸军人血性的几个关节点[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6,29(1):123-124.
[5]谢明军.军队院校应在培养血性军人上下功夫[J].读与写,2014,7:4-5.
[6]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
[7]张红.数学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及其开发[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4):57-59.
[8]孔凡茹,熊昌雄.数学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分析[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7,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