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耀东
【摘 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的运用越来越频繁,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怎样优化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效率,是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重点探讨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不断优化教学方式,让信息课堂精彩而高效。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工具,渗透到每个人的工作与生活中。可见,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就是为以后步入社会打好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黄金时期,此时学生的记忆力最强,好奇心也最大,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些优点,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让学生畅享在精彩的信息技术课堂中。
一、设计精彩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操作性比较强的信息技术课堂上,课堂导入是一个关键环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兴趣,渴望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钻研、探索。因此,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是它所起的作用却不可忽视。成功的课堂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带动学生渐入佳境,让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的时候,教师并没有开门见山地直接教学新内容,因为他知道,让一个十岁的小孩子去认识计算机各个组成并且还要记住,一定会觉得非常枯燥无味。在讲课之前,教师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興趣,让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教师采取了启发式教学,利用了谜语进行课堂导入:“不会说话会计算,不会思考却有脑,没有电源就睡觉,没有鼠标动不了。同学们想一想,老师说的是什么?”谜语一出来,学生几乎是一起脱口而出:“电脑!”“那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电脑的各个部分。”虽然谜语很简单,但是起到的作用却很大,在最短的时间内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效果。
可见,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可以一下子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驱动力。学生不会感到学习的被动,而是心甘情愿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导入的作用。
二、营造有效情境,唤醒探索欲望
学习情境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环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心理创设的一种教学情境,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操作性、实践性比较强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更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具有特色的学习情境,以此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情境中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效。
例如,在教学《整理文件》一课的时候,教师就灵活地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周末的时候,老师去小东家家访,到了小东家以后,真是令老师大吃一惊。同学们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接着,教师为学生展示课件,小东的卧室凌乱不堪,袜子这儿一只那儿一只,书籍到处都是,还有零食包装丢了一地,真是脚都插不进去。“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小东说些什么?”“太乱了,赶紧整理一下吧!”所有学生几乎说出了同一个想法。“那么该怎样整理呢?”然后经学生讨论,大家总结出了一套整理方法。“对,在整理房间的时候就要将物品分类,然后再摆放整齐。今天,我们也来整理一个小房间好不好?”最后,教师将学生的思维顺利地引到教学活动中。
可见,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情境中精神也变得格外集中,自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合适的学习情境。
三、优化训练方式,培养动手能力
操作性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最大特点,无论学生掌握多少信息技术知识,最终还是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一节课当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但是既要让学生端正练习的态度,又要保证练习的质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有难度的。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融入一些有趣的元素,驱除操作训练中的乏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取得理想教学效果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键盘打字》一课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打字的姿势,了解相关的指法,提高打字的速度。对于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小学生来说,开始的时候还很兴奋,但是兴奋劲一过,学生很快变得萎靡不振了。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将金山打字通里的游戏引入到了课堂中,看谁的击中率高,得的分数多,谁就是获胜者。别看学生对指法训练不感兴趣,可是对游戏却是“来者不拒”啊,一听要玩游戏,要比赛,他们的热情重新被点燃,又投入到了新的“战斗中”。学生在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当然,在游戏的驱动下,学生取得的成绩也是可喜的。
可见,有了游戏的课堂,再简单的知识学生也会认真听,再枯燥的训练学生也会专心做。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游戏与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掌握信息技能。
四、巧用任务驱动,提升课堂实效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任务驱动法旨在设计和下达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信息技术的学习质量,因此,实施任务驱动的教育模式就具有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任务教学法也是贯穿于课堂始终的,为此,教师应当合理地提出任务,并有效地介入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操作中,强化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加深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印象,提升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实效。
例如,在《下载网上信息》一课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任务教学法的设定来体现学生的价值,让学生在进行任务的操作中,逐步提高网上信息下载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先为学生讲解网页中图片、文字下载的方法,为学生实施任务奠定基础。随后,结合本节课的基本内容,教师向学生设定“运用下载到的信息进行Word文档的制作”的任务,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学进行这一任务的操作。在学生进行任务的自主操作中,教师也应当认识到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局限性,从而主动地参与到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查看学生是否有问题,是否对网上信息下载的内容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以便及时结合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操作任务中,进一步学会网上保存、处理和交流等方法。
可见,任务的设定能够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变得更有方向,让教师和学生处于课堂中的平等地位,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教师辅助下提高实践操作的效果,逐步提取任务中的基本内容,提高对网上下载信息内容的学习质量。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探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的历程,道路遥远,过程艰辛。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摸索,让动手操作能力越来越强,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让信息技术课堂越来越高效、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蔡小秋.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8(88):141.
[2]张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8(2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