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开宏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阅读技巧,还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基于此,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语文能力、生活体验等创新阅读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目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通过分析部编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我们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已经具备了一些难度。高年级阅读资料中文字量的增加,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阅读压力,失去阅读兴趣。特别是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高。因为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因此,对于老师布置的阅读作业,也往往会敷衍完成。与此同时,当今数字信息产品的广泛应用,学生的阅读渠道增多,对传统的纸质阅读形成了较大冲击。
2.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
在目前的高年级阅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是照本宣科地完成任务,没有对文章的思想感情作出深入的解读、准确的把握。比如《军神》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眼睛时拒绝使用麻药的事迹,表现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如果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学生只知道讲了一个故事,无法透过文字表面,去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阅读也不会走心,不会有收获。因此,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把确立阅读目标作为重点,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升华审美境界。
3.忽视阅读习惯与语文能力培养
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比例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只有在完成作业后才去阅读,有的在阅读时没有愉悦感,完全是被动的状态,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付出长期的努力,需要教师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等,选择相应的方式让学生阅读,这样才会行之有效,提升阅读质量。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在一堂课中所要讲授的内容比较多,特别是针对考题的讲解,更是让学生感到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个性化思考的机会较少,语文能力得不到锻炼,阅读技巧的掌握和应用都比较滞后,阅读的有效性较低。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新教学方式,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任何一门知识的内在驱动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兴趣无疑是最重要的基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学方式的创新又是关键。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生活体验、思维模式等特点,创新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新课改背景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很多,只要我们教师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深入研究,善加应用,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通过对阅读教学实践的总结,得到大多数教师认同的激趣方式有如下几种:
(1)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阅读情景。小学生活泼好动,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创设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情境,可以带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走进作者情感的深处,促进阅读理解能力与阅读情感的共同发展。比如,在《北京的春节》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唤醒学生对春节的感受,这样来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过春节的时候你们都干什么呢?说说你们家里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好吗?”这样的情景创设,在教学开始就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走进了文本,去感受“年”文化的魅力。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因之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比如,多媒体具有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功能,可以将教学內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金字塔夕照》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很多金字塔的图片,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感受金字塔的金色之美,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设置阅读悬念。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引领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深入阅读课文,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刷子李》的教学中,教师这样设置悬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姓李的老师称呼李老师,看到姓李的阿姨称李阿姨,那看见姓李的粉刷师傅,怎么称呼呢?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这位粉刷师傅,为什么称“刷子李”呢?
2.结合学生实际,明确阅读目标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明确的、操作性强的阅读目标,这样的阅读目标才是有意义的。首先阅读目标的表述应该指向清楚,主要目标是哪些,次要目标有哪些,二者之间又不能距之千里,要有紧密连接的主线。假如教师用词概括性强,或者主次目标不突出,目标设置繁琐等,在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一篇课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一般不能超过两个。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实现了,其他目标也会随之达成。其次,要提升目标表述内容的有效性,要突出学生应该学到什么,识记什么等,或者明确地提出学生应该学会什么字,哪个词,哪一种修辞,对文中的人、事、物形成什么样的感悟等等,比如《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彭、谋、拟、赴、躇、殉、赴、黯;(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4)学习人物描写的技法。这几条目标不仅明晰,且主次分明,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目标设立的主体是教师,但是教师在设立目标时如何去引导、培养学生表述得越明确,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越容易。
3.阅读写作整合,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两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整合练习,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对此,教师首先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好圈划标注,读懂文章中的佳句、好词并学会应用。如进行仿写、改写等,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写作做好积累,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其次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读写练习,如在阅读中学生对某件事、某个人等留下了深刻印象,产生了强烈共鸣,就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写出心得体会,这样自然而然地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阅读的有效性。
比如,在学习《祖父的园子》一课时,教师出示了:“花开了,鸟飞了……有黄的,有白的”一段后,提出问题:明明是写花、鸟、蝴蝶等景物,为什么我们读起来非常快乐?这就是借景抒情。作者用这样的方法写出了童年的快乐,请进行仿写。接下来,教师又提出:作者笔下的童年是快乐的,你的童年也充满了快乐,文章中还有哪个片段叫你为之感动?学学萧红,用你的妙笔描绘出你快乐美好的童年生活片段吧……通过读写训练的结合,让同学们更好领悟了文章使用童真化的语言、细腻的情景描写、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并在仿写片段中得到了应用,学生的读写能力在个教学环节中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模式、语文能力、生活体验等,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创新阅读教学模式,确立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起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