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本位视角下的三年级教材寓言选文分析

2020-07-04 03:09贺宇娜
卷宗 2020年10期

贺宇娜

摘 要:寓言是种把深刻的道理寄予在简单故事里的文体形式,在部编版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具有哲理性、讽喻性、故事性的寓言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乐趣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以及文本的多元化理解能力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從三年级寓言选文入手,运用儿童本位视角,针对三年级下册的4篇寓言选文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读,对未来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选文予以借鉴。

关键词:讽喻性;哲理性;儿童本位视角;寓言选文分析

1 三年级寓言选文情况

统计发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中寓言共有4篇,整体作为寓言单元展出,具体《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选文的篇幅也长短不一致,成语式寓言《守株待兔》,情节简单、故事完整、短小精悍。全文共用38个字构成的一个自然段落,却能够将预言这种题材所表达的寓言道理完整的展示出来;《陶罐和铁罐》作为一篇童话式的寓言,与《守株待兔》相比篇幅稍长,整个文章内容主要以铁罐和陶罐的对话展开,将陶罐与铁罐的每一句对话都作为单独的一个自然段落,通过俩个罐子一来一往的对话中,把作者想要表达的寓意表现出来;《鹿角和鹿腿》的篇幅适中共有7个自然段,通过描写鹿在不同境况下的内心态度的转变,使儿童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态度的不同,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池子与河流》是一篇以诗的形式呈现的寓言故事,通过池子与河流之间个性鲜明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人生、生活的不同态度,培养了儿童的审辩式思维。

2 儿童本位视角下的三年级寓言单元选文的解读

2.1 化繁为简:成语式寓言《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是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第一次编入的文言文选文,旨在让学生接触规范的文言文,积累语言材料,了解故事所包含的道理。先排文言文短文,其后是大意,重在明白通晓,并不是关于字词和语法层面上的严格对译。《守株待兔》这则成语式寓言短文原文仅有38个字,这大大缩短了学生在阅读时所需要的时间,学生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不仅从短小有趣的文言文故事中揭示出深刻的道理,而且能从中受到启迪,更能从中感受到经典文化的魅力,进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正如朱自强曾说过的“对于儿童的阅读素材,选择的标准之一当然是经典以及优秀的作品,但是在我们选择的时候要分两种经典,一种是成人文化的经典,还有就是儿童文化的经典,主要把儿童文学和儿童文化的经典传递到他们的手上”。《守株待兔》这篇寓言选文,虽然是一篇成语式的文言文,文章结构简单却没有冗长繁杂的句式结构,用50个字不到就已经表明文意,利于学生的理解也具有娱乐性,是一篇十分有价值的寓言选文。

2.2 满足儿童阅读:童话式寓言《陶罐和铁罐》

作为寓言单元选文的第二篇,《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也是很有特点的,相比《守株待兔》,这篇寓言选文在篇幅上稍长,但是仔细阅读之后,就会发现文章是在交代了背景和时间的基础上围绕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所展开。儿童在阅读了这有趣、诙谐的对话之后,不免能够体会到作者想要为我们传达的道理。

寓言单元的选文应是在“教育”“认知”“审美”“娱乐”的基础上的。而在当下的阅读人群之中,一部分成人只关注到教材选文所具有的“教育”和“认知”的功能;而另一派的声音则单一强调享受乐趣,通常审美功能被忽略不计。在这篇选文中,通过由作者写出的文字结合教材中所配的插图,在听觉和视觉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对这篇寓言所达到的理解和认知,继而产生对陶罐后续命运的联想。在视觉与听觉的共同审美作用中教化于无形,充分的满足了儿童的阅读乐趣。

2.3 文本的多元化理解:《鹿角和鹿腿》

《鹿角和鹿腿》讲的是一只鹿,一心赞美自己的角美丽别致而抱怨自己的腿太细,配不上两只美丽的鹿角,险些因为鹿角而送命,最后依靠了鹿腿能够从狮口逃生的故事。这篇选文也使得儿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分析和认识事物能够从多种角度出发,全面正确的认识和看待事物。

因为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还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撑,所以在探求寓意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静态的文字转变成活动的画面,激发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再在此基础上以读促思,通过学习鹿角和鹿腿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后去辨析“砍掉鹿角行吗?”使学生能够明白,每样事物都各自有长处和短处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地看待事物从而进一步提升认知。《鹿角和鹿腿》的选文设计贯穿着“阅读和发现”这一理念,就像1000个读者眼中有着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儿童视角应该是多元的,在每一个小读者说到自己的合理体会解释,我们就可以将它归结为联系自身、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通过理解了不同寓意的寓言,千万不要以为只有欢乐和热闹,更应看到作者在贴近儿童的设计的选文后有诸多的巧妙和智慧,这才是正真的从儿童出发的教育艺术。

2.4 发展儿童审辩式思维:《池子与河流》

《池子与河流》是本单元的第四篇寓言选文被编写入部编版教材也是颇具亮点的,这是一篇唯一一篇一个全文以诗的形式所呈现的寓言故事。整首诗共十节。1至8节,写的是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话来展现人物内心的想法,揭示不同人物的生活观、价值观,极具戏剧性的特点。其余部分则写出了池子与河流各自的命运归宿从而揭示出寓意。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和在思维、情感目标中所培养的学生们的审辩式思维。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不会轻易相信领导、专家和权威的说法,他们会用自己的头脑进行独立的思考,不懈的质疑。学生会在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中,将两者的生活态度,价值观进行对比。在池子的生活观念中,怎样舒服最重要,学生在阅读到这时就会敢于质疑,因为池子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总给自己找借口和找理由。就在此时,学生们态度是反对的和持有不认同的观点,这就能轻松地与大多数的教师的教学意向产生共鸣,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3 对寓言选文的思考与认识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寓言选文,都是以不同的特点呈现给学生的。选取的寓言构思新奇,涵盖了古今中外的不同种类,不仅在发展了基本阅读能力的基础上,也使孩子接触了规范的文言文,满足了白话文阅读乐趣、加强了对文本多元化理解,和从文本出发所培养的审辩式思维。这样的选文从年代上讲从古至今;从国别上讲由国内走向国际;从文章结构上讲由简单走向复杂;符合儿童的认知与心理发展规律。

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教材编者遵从思维发展的规律出发,对选取的课文作出了循序渐进的编排。《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两文,引导学生解读“寓言故事中蕴含着道理”的特点,尝试理解故事的寓意,并比较课文与“阅读链接”寓意的相似性;《鹿角和鹿腿》一文,呈现对文本多元化的理解,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赞成的说法并说明理由;《池子与河流》一文,引导学生分析池子与河流相反的观点,发展了儿童的审辨式思维。“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关于寓言的阅读体验,讨论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和寓意,并提示学生要从故事出发联系实际生活。“快乐读书吧”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中外经典寓言故事,实践运用从本单元学到的阅读寓言的方法。教材力求通过这样的编排,从而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寓言这一文体的认识,提高阅读寓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任宛春.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张范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选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3]王丽.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特征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