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爱娟
摘 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目前国民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基层档案由于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与民生密切相关。因此,构建基层档案公共服务体系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只有对基层档案公共服务体系的意义、内容和特点、原则、突破点等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构建完善的对基层档案公共服务体系,使基层档案更好地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民生。
关键词:基层档案;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按照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提出,使公共服务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的重视,对公共服务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基层档案数量多,涉及面广,利用频繁,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2008年档案工作者年会上的讲话指出:“贯彻以人为本,建立两个体系”。即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要实现这个目标,建立完善的基层档案公共服务体系是其中的必要条件。因此,建立和完善覆盖人民群众的基层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以更加贴合广大群众实际生活需要的档案资源内容和服务手段,满足人民和社会各方面对基层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形成有效的档案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对完善和补充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档案服务经济社会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 基层档案公共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
基层档案公共服务体系的内容主要有七个方面:一是服务主体。包括政府职能部门、各级档案馆、档案管理部门。二是服务客体。就是服务的受众,即是有利用需要的广大人民群众。三是基础设施。主要指硬件建设,如库房和设备等内容,这是基层档案的基础工作,不把这项工作搞好,其他工作很难开展。四是队伍建设。基层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管理性、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应配备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好,热爱基层档案工作的人员。同时,基层档案工作人员要相对稳定,以确保基层档案工作的连续性。五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有利于促进基层档案服务体系建设。如果没有一套完备的行之有效的规章管理制度,基层档案管理工作就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六是法律法规。法规是依法治档的需要,是社区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依据。要想切实做好基层档案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法规。七是档案资源。丰富的档案资源,是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基础,要做好基层档案工作,必须从丰富档案资源这个源头抓起。
2 基层档案公共服务体系的特点
基层档案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涉及面广,基层档案公共服务体系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公共性。档案部门是政府的一个公共部门,本身就是一个公共性的组织机构。基层档案服务是以社会大众需求为导向,以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的公共服务,有很强的公共性。
二是社会性。社会性是所有公共服务的共同内涵,基层档案工作只有面向社会,面向所有的利用者,才有广泛的社会根基,才能不断拓展服务职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基层档案服务的社会性包括服务职能的社会性,服务对象的社会性,运作方式和过程管理的社会性。
三是種类多。基层档案波及范围之广,在各种类别的工作和社会领域中都有众多的档案,随着社会发展还会进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基层档案遍及社会各行各业,各领域和方面。
四是使用频率高。随着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期,人们生活、工作的凭证作用越来越重要,比如,工作学习经历、结婚生育、医疗保障保险等证明凭证,档案曾经单一存史资料作用逐渐渗入人们生活各个方面和领域,人们对档案的利用也越来越多。
3 构建基层档案公共服务体系应坚持的原则
构建基层档案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在坚持服务为先理念的前提下,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应将基层档案服务纳入公共服务、民生服务的范畴,发挥档案部门收集、保管、提供利用等公共服务职能。基层档案服务体系构建必须体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平公正、惠及全民”的指导思想,通过丰富基层档案信息资源、宣传档案文化知识、增强公众档案意识、建立与百姓生活亲近的服务平台,从总体上改进基层档案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真正做到基层档案服务公平公正、惠及全民。
二是发展第一要义。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构建基层档案公共服务体系,一定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创新发展理念。作为公共服务单位,基层档案部门积极应转变思想,创新档案信息服务手段,探索发展基层档案服务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服务机制。
三是整体性原则。基层档案服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着眼于档案服务体系的整体性,总体规划,长远布局。如在开展建档过程中,由于基层档案的广泛性,所以会涉及劳动就业、医疗保险、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许多政策敏感性较强的问题,这就必须依靠政府、民政等部门的协调指导。只有全社会多方面的全面协作,紧密配合,才能保证基层档案资源的完整和有序,服务的全面和便捷,使档案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四是统筹兼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基层档案服务体系构建是关系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必须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大胆地设想,小心地尝试。基层档案服务体系构建不仅要统筹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中去,而且要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指导思想,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为密切关注的方向。要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建立,将基层档案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要统筹兼顾基层档案公共服务的平衡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布局相同,基层档案事业发展也存在着城乡、区域的不平衡问题。档案服务部门应加强研究、深入调查分析基层档案服务农村、城乡的有效模式和运行机制,促进基层档案事业的平衡发展。
4 构建基层档案公共服务体系应重点突破的几个方面
构建完善的基层档案公共服务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各地要根据实际,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树立牢固的基层档案服务观念。做好基层档案服务,要求档案人员首先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化社会意识,以档案的社会意识唤起社会的档案意识。只有将基层档案融入社会之中,它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价值,社会各界才能具体体验并认识到基层档案的价值。因此,档案工作者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基层档案工作社会化顺利进行最有力的保障。
二是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和优化配置。基层档案是民生民情的重要记载,服务民生是基层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基层档案资源建设,要把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档案纳入接收范围,建设面向民生的多元化资源建设体系。要向有关部门和社会广泛宣传、公开征集档案材料。要密切关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改善民生方面出台的新政策、采取的新措施、开辟的新领域、开展的新工作。要重视过去已形成档案中民生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大力开展数字档案,紧跟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国家重点关注的公共热点问题,优先编制社会保险、医疗改革等民生档案专题目录,优先建设婚姻、公证、农民工、人才交流等民生档案数据库。要加强档案部门之间的沟通,施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互通有无,实现整体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化。
三是建立方便利用的档案服务利用网络。要创新基层档案服务手段,改变过去重单位、轻个人,重业务、轻民生的利用观念,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要大力推广档案文献服务,档案咨询服务,跟踪服务、网上查阅、定期回访、利用辅导以及热线服务、休息日服务等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使基层档案高效地为群众服务。大力开展网上查阅、定期回访,跟踪服务、热线服务、亲情服务等人性化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档案馆作为政府公开信息查询场所的功能,主动提供已公开或依申请公开的民生档案信息,方便人民群众就近利用档案。
四是完善基层档案服务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法规是依法治档的需要,是基层档案服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依据。要制定基层档案各项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有档案查阅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等,使基层档案的工作开展有章可循。要以《档案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推动基层档案服务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围绕就业、收入分配、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定相关细则,加快基层档案的服务利用,使档案在保证人民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5 构建基层档案公共服务体系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市场经济的深入和我国政府职能的变革,基层档案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也要坚持职能部门为主导,企业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共同参与。
一是充分发挥基层档案馆主导作用。基层档案馆是基层档案的保管与利用基地,也是基层档案信息资源的聚散中心。基层档案馆要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服务利用功能拓展、服务方式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引领基层档案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在坚持公共服务公益性的基础上,基层档案馆还可以探索档案产业化经营,激发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热情,补偿档案公益服务的投入与产出的差额,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提供利用服务的效率。
二是重视发展企业作用。企业具有很强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基层档案服务的基础设施、具体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具备更加灵活的优势。近年来,档案中介服务已经开始发展壮大,形成了多种门类和形式的中介服务体系,还存在着专门提供档案数字化服务、档案软件开发设计、档案装具的生产等服务的档案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我们要重视档案产业相关企业的作用,积极引导企业进入基层档案服务领域,推动企业走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之路,使企业参与基层档案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是积极培育非营利性组织。基层档案公共服务讲求普遍性,但是民众因性格、兴趣爱好、价值观以及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需求,所以服务势必无法满足每一个人,而非营利组织能够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个性服务,弥补了基层档案馆提供服务的不足。要积极通过社会募款、社会捐赠或建立会员制度收取会费等渠道发展壮大各种基层档案非营利性组织,为基层档案提供各种个性化服务,成为基层档案公共服务体现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刘志佳.政府信息公开背景下的档案服务研究[D].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0.
[2]樊玲.民生视域下社区档案服务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管理学院,2010.
[3]李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档案信息传播服务模式构建[D].南昌大学,2009.
[4]孙勤红、高绫.强化基层档案室服务功能的思考[J].兰台世界,2011(1):43.
[5]张卫东.档案服务民生——理念与模式[J].档案学通讯,2009(5):77-80.
[6]王良城、崔瑞武. 转变观念创新机制积极推进公共档案服务_深圳市档案部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J].中国档案,2010(9):30-33.
[7]李春兰.公共档案馆文化功能建设的现实着力点[J].黑龙江档案,2010(2):14-15.
[8]周惠玲.建设民生档案服务体系之探讨[J].兰台世界,2008(9):24-25.
[9]李金梅.加强民政档案服务体系建设浅探[J].湖北档案,2009(5):52-53.
[10]王玉芬.基層档案馆如何开展档案展览[J].档案管理,2010(4):41.
[11]杨立人.试论公共档案馆体系之构建[J].档案学研究,2006(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