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语口语里的动词“中”

2020-07-04 02:49陈紫璇
现代交际 2020年9期

陈紫璇

摘要:马来西亚华语是全球背景下的一种华语区域变体,它在马来西亚独特的多语言、多方言环境下形成并发展起来,与中国大陆所通用的普通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所不同。通过对影视作品、媒体及社群网站的口语语料进行收集与观察,分析并讨论马来西亚华语口语里的动词“中”的特殊用法,进而在两大方言粤语和闽南语中探讨其来源。

关键词:马来西亚华语 语言接触 华语动词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9-0088-02

马来西亚华语是在独特的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华语区域变体,它在语音、词汇及语法方面具有诸多有别于普通话的用法。近年来,针对马来西亚华语口语的研究日益增多。

在马来西亚华语里,可以进入“中(zhòng)+O”这一结构的宾语类型多于普通话,在一些语境里,“中”也可以作为光杆动词使用。本文将对这些语言现象作大致罗列并探究其原因。本文所选取的语料主要来源于东南亚华文媒体语料库、马来西亚电影及YouTube自媒体作品,囿于篇幅所限,文中不逐一标注出处。

一、与“中”搭配的宾语

动词“中”(zhòng)在《现代汉语八百词》里的释义有三个:①正符合预期目的,~选;②遭受,~毒;③作动结式第二成分,表达到目的,看~了这幅油画。

“中”是一个非自主动词,表示动作发出者不能自由支配的动作行为,也表示变化和属性。

马来西亚华语里的“中”主要担任动宾结构的动词角色,承载说话人遭受负面情形的含义。下文将分析可以进入“中+O”结构的宾语语义特点。例:

(1)我在想如果没有炒熟一点,会中B型肝炎嘛。

(2)他们中了手足口症后,他们都比较小心。

(3)医生替我检查身体,说我发高烧高达38度,从病情的症状来看,怀疑我中了禽流感。

(4)初步推测为集体食物中毒,但还不知中了何种毒素。

从例(1)到(4)可以看出在马来西亚华语里,表达罹患疾病时可以选用“中”这一动词,构成“中+病症”的结构。而在CCL语料库中,检索不到普通话里与“中+病症”相关的结果。

马来西亚是多语言相互交融的国家,当地华人在对话中存在不少语码混用的现象。因此在马来西亚华语中,马来语或英语的词汇也可以进入“中+O”这一结构。例:

(5)等下她中了cancer怎么办!

(6)很多人开始生机饮食,要求有机食物、干净水源,希望对身体少一点伤害,免得老来中cancer。

上述两例中的“cancer”意为英语中的“癌症”。例(5)中这句台词所对应的电影字幕是“等下她得了癌症怎么办”,可以看出马来西亚华语虽然在口语里使用“中”作为患病的动词,在正式的场域中,仍倾向于采用标准华语的表达形式。例(6)选自出版作品木焱所著的《台湾腔,马来调》。语言变异通常是先发生在口语中,继而逐渐被正式语体所接纳,而后进入书面语的,该例说明“中cancer”这一搭配已不止存在于口语中。

(7)等下中SAMAN喔!

例(7)中的SAMAN即马来语的“罚单”,在普通话中,与罚单搭配使用的动词通常是“(被)开罚单”和“收到罚单”等。使用Google引擎搜索“中SAMAN”这一结构,出现的语料有:“中SAMAN了怎么办””如何查询有没有中SAMAN”“这样做也会中SAMAN”等,由此可见“中SAMAN”的搭配在马来西亚是较广泛的一种用法。

(8)你要中我TAMPA是吗?

例(8)的“中我TAMPA”这一表达里,进入宾语位的是马来语,意为“巴掌”,并于前方插入施动者。这句话用普通话表达则是“你要被我打巴掌是吗?”。

(9)等下你中GANTUNG不关我的事喔。

(10)最好明天中GANTUNG。

上述两例中的“GANTUNG”在马来文—华文字典中的释义是悬挂和垂吊,在学校生活中被引申为停课的含义。“中GANTUNG”所表达的是被停课的意思。Twitter的搜索结果中关于“中GANTUNG”有35条相关内容(2019年10月10日基准),都出自马来西亚在校中学生所发表的文字内容。笔者在与马来西亚华人的访谈中了解到,“中GANTUNG”属于马来西亚部分地区华人所习惯使用的搭配,因此搜索结果并不算多,但也能够代表它具有一定的使用度。

上述几例的宾语都是以语码混用的形式出现,带有对于说话人来说较为负面的语义,语义特征主要为[-自主][+负面]。

(11)现在我们的Shen,中了苹果的派。

例(11)里的“中”在表达主语“被选为目标”的同时,同样具“遭受”义。

笔者所访谈的马来西亚华人提出“中”还具有考取义,如“中暨大”,普通话表达应是“考上(中)暨大”。从收集到的语料来看,虽然“中”的“遭受”义在特殊搭配中使用更普遍,“符合预期目标”义也有所体现。

从本节的分析中,可以发现马来西亚华语“中+O”结构活跃程度较高,因此更偏向短语结构而非动宾复合词。

二、“中”省略宾语

(12)在外面学校老师看到你这样子的话,你就中了。

例(12)中“你就中了”表示“你就被发现了”,这里作为光杆动词使用的“中”语义特征有[-主动][+状态],用来描述受事主语被动的行为。例句里“中”后的语义空位,所缺省的语义信息需要聽话人借助认知能力、话语情景等背景知识,才能正确理解说话人的真正意图。

(13)但是后来2000年我女儿、儿子先后又中了,我是怀疑邻居,三个星期前我女佣她也刚中到那个骨痛热症。

(14)我只好硬冲过去,就听到砰的一声,我的车顶就中了。

我们可以发现上述两例的动词“中”均省略宾语单独使用,“中”后直接使用动态助词完结句子。汉语中宾语位置出现的零形式现象是宾位显性论元移位后导致的空语类现象(张天伟,马秀杰,2019),因为后行句的宾语已在前文出现,所以表达中仅出现了动词。而普通话的动词“中”在表“遭受”义时一般不能单独使用。

三、“中”的特殊用法探析

语言接触是由不同民族、不同社群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接触所引起的,进而导致语言结构和语言功能的变化。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语言接触通过两种途径产生:一是与区域性语言的接触,即华人的语言与在同一个地区所使用的其他非亲属语言接触,二是与亲属语言的接触,即不同汉语方言之间的接触,或方言和华语之间的接触。

马来西亚华人的源方言主要是闽南语、客家话和粤语,其中闽、粤语是马来西亚华人的强势方言。刑福义(2005)指出,华语使用会受到源方言的潜性影响。即如果华人的源方言“中”的用法和普通话不同,会使普通话表达受到方言影响,从而使马来西亚华语带有闽、粤语的特点。

1.粤语的动词“中”

在粤语带有“中”这一语素的词汇里,“中意”的使用频率很高,意为喜欢、感兴趣。“中”也能够作为结果补语出现,如:畀渠估中咗(被他猜着了)。此外,香港粤语里“中头奖”不是指中了第一奖,而是头上“中奖”,意为头被掷来或掉下的硬物击中。

粤语惯用语常用仿造的形式和替换语素的方法,造出与之近义、反义或新的词语。如由“攞命”引申出“攞胆”,二者均指难于忍受和对付,好比赔上人的性命或胆囊。

因此,粤语母语华人可能由已有的“中”的固定搭配,类比出其他用法。张积家(2014)提出,在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两种词汇系统中,粤语词同语义系统的联系更强,普通话词同语义系统的联系较弱。

同时,华语作为马来西亚华人在方言之后习得的第二语言,遣词造句时的判断会有所偏颇,从而将粤语的构词方法和语法模式套用到普通话来表达。马来西亚华语的动词“中”宾语搭配所呈现的多样性,或许受到粤语的影响。

2.闽南语的动词“中”

闽南语的动词“中”有两种释义:①得到,~状元、~大奖;②受到,~毒、~计。与普通话“中(zhòng)”的义项基本一致。

用闽南语表达“(被)开罚单”可以说成“中招”,这一用法与马来西亚华语里“中罚单”的说法类似,两者都将“被动”义夸张表达为“遭受”义。此外,闽南语中有“中心肝”这一说法,表达的是又担心又生气的感情。可进入闽南语“中+O”这一结构的宾语较丰富。闽南语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已经为马来西亚华语的一些特殊用法带来了影响,如菜脯(萝卜干)、七早八早(很早)等。在动词“中”的使用上,闽南语同样具有给马来西亚华语带来潜性影响的可能。

黄立诗(2013)提出,马来西亚华语口语里发生的语言演变现象是词语的组合或聚合原则出现了无意识的变异而形成的,这种变异机制始于“干扰”,而后出现“借用”,把另一种方言的构词或句法带入华语里。当地华语使用者在理解了华语“中毒”“中奖”等词里“中”的语义之后,在表达中进行类推和泛化,同时受到方言构词规则的影响,因此出现“中”的特殊用法。

四、结语

马来西亚拥有多语兼用的语言环境,马来西亚华语在使用中吸收了汉语方言、马来语和英语的各类语言因素。马来西亚华语“中”与宾语的语义关系不同于普通话,可以与“疾病”类名词搭配,也可以与被说话人赋予负面意义的马来语词和英语词构成动宾短语,表示“遭受”义时能够单独使用。

马来西亚华语和当地华人使用的汉语方言之间在日常交流中不断地相互影响,进而促使华语产生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粤语是马来西亚华社使用最广泛的方言,马来西亚华语动词“中”的特殊语言现象,较有可能是受到粤语的影响,同时不排除闽南语对此用法带来过一些影响。本文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在探寻及解释该语言现象时不够全面,马来西亚华语动词“中”的其他特征及成因仍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陈晓锦.东南亚华人社区汉语方言概要[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3]陈慧英,饶穗.广州话普通话对照400句[M].北京:北京語言大学出版社,2002.

[4]曾子凡.香港粤语惯用语研究[M].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8.

[5]马重奇.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6]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邢福义.新加坡华语使用中源方言的潜性影响[J].方言,2005(2):175-181.

[8]张积家,张凤玲.熟练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听觉词的语言表征[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4):433-440.

[9]张天伟,马秀杰.自然焦点与现代汉语宾语省略的本质[J].外语研究,2019(2):52-58.

[10]黄立诗.马来西亚华语口语部分特殊语法现象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3.

[11]在线马来文—华文字典[DB/OL].http://www.ekamus.info/.

[12]台湾闽南语常用词辞典[DB/OL].http://twblg.dict.edu.tw/.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