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琦
关键词:财务风险 国有企业 风险防控
企业的财务风险源于资金运动及其体现的经济关系,市场运营、企业投资决策及融资等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都可能促成经济活动的发展与预期产生的较大差异而导致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产生重大影响最终引发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发生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促使各企业都必须积极应对,以求尽量减低风险,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因此防控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做强做大做优国有企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企的首要任务。当前作为国有企业监督管理部门的各级国资委都在大力推行风险管理建设,旨在引导各级国有企业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增强风险意识,提升防控能力,通过建立科学高效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将风险控制在与企业总目标先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风险防控保证。
国有企业因其产权的特殊性,财务风险的产生体现一些不同于其他非国有产权企业的特点:
(一)企业管理层级多,财务管理效率低
部分国有企业由于过度多元化经营、监管人引导整建制移交、盲目并购等历史原因,形成层级多,法人多现象,执行力在企业运作中被层层衰减。决策链条过长带来管理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下降。加上各子企业管理水平不同、信息化建设程度不一,管理者无法实时掌握企业重大信息,不但严重降低资金运营的效率,同时也造成财务风险的积累,加大了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控的难度。
(二)风险管控体系不完善,风险预警功能缺乏
长久以来,国有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在监管部门,生产经营及融资工作对监管部门依赖性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没有经验,目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风险管控体系不完善,存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各部门职能不明确、内控制度不全面、量化风险管理预警指标缺乏,监督不到位等情况,财务风险不能被有效识别和及时疏导。
(三)融资结构不合理,现金流风险大
国有企业因其出资人身份的特殊性,市场对其融资的态度较为宽容,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在前期一般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资产长短期错配现象较为突出。部分处于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和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能力不强,市场化直接融资难,资金融通对银行依赖性较大。一旦经营不善出现效益急剧下滑,银行再压缩贷款,流动性风险就会急剧上升,甚至出现原有贷款和债券到期无法偿还危机。部分平臺类的国有企也由于采取市场融资的方法,一方面可能因为大量融来资金因短期内无法匹配合适项目,容易造成资源的闲置;而另一方面长期项目的投资又可能在短期内无法带来收益,两种情况都会同时降低企业的收益,给企业经营带来压力。
(四)考核机制不同,营运资金缺乏管理
国有企业与民营及股份制企业的考核机制不同,国有企也更大程度上注重收入及利润等考核指标,而较为忽视现金流这个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的关键因素。企业上下未形成对于财务风险防控的整体认识,认为财务风险管理仅限于财务管理部门的融资工作,企业的投资、生产、销售、财务部门没有形成共同防控风险的合力。对于重大投资项目的分析与决策注重利润指标而忽视资金回笼风险;应收及库存的两金占用过高不能及时梳理带来坏账风险加大和管理成本增加。
国有企业发展面临各种重大机会,既要充分认识防控化解重大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又不能因噎废食,错过企业的发展机遇。要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相应岗位人员正常轮岗及其他内控机制,培养既熟悉业务又具备相应风险管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开展全员风险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核心价值观和风险意识,进行正反两方面的风险案例教育,有针对性提高防控化解风险的能力。
(一)压减企业层级,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建立对法人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大集团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采取无偿划转、吸收合并、企业重组、股权转让、解散、破产等方式积极推动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业务板块的整合,将企业管理层级压缩到三级以内。合理设计组织架构,通过公司章程的设计明确集团公司与各级企业之间的管理关系,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分级授权、专业经营。对投资项目、部分产权管理和筹融资等重大事项实施审批和监管制度,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整体管控能力和决策运营效率的提升,做优做强国有企业。
(二)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符合国有企业特点的风险管控组织体系,对董事会、董事会得审计与风控委员会、总经理、分管领导、职能部门以及各级子企业明确职责,建立标准化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及内控制度。
加强集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通过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对财务(含资金管理)、业务、风险控制、人力资源、行政办公等工作逐步实施集中管理。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的数据化、标准化、流程化,建立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的多维度指标有机联系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利用大数据平台帮助企业各层级内部快速实现数据洞察和业务决策。建立财务风险点管理台账,加强对重大投资决策、重大融资、重点业务从决策到实施的全过程监管,减少风险点。
(三)制定融资策略,优化资本结构,扩展融资方式
企业要分析自身资产及经营状况,制定合理的融资策略。通过加强预算管理,有计划开展融资工作,合理安排融资方式与融资期限,保证企业经营资金需求。
合理运用财务杠杆,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杠杆收益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针对国有企业高负债率现状,企业可考虑债务融资与权益融资相结合,确定最优的企业资本结构。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通过混资本、改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通过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科技创新等手段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本结构的同时提高企业经营的安全性和盈利性。
银行贷款具有贷款速度快、政策性优惠多、利率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但对企业信用及抵押物和担保方式都有要求,较难通过审查,贷款额度也容易受限。企业可结合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采用发行长短期债券、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多种融资方式相结合优化企业的债务结构。扩展融资额度,适应企业不同阶段、不同种类业务对资金的需求,防止融资期限错配同时也可降低总体融资成本。
(四)健全分类考核机制,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在监管层面,监管部门要对监管企业按功能类型实施分类考核机制。对商业竞争类国有企业,将企业经济增加值、盈利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年度考核重点,加强对企业中长期业绩的考核,同时对不同行业和发展阶段的企业增设有针对性考核指标。对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保持创新能力和技术领先优势,考核技术投入比率及研发成果运用。对特定功能类企业在重视投资回报率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的基础上,加强对服务国家战略开展国有资本布局以及完成重大专项任务情况的考核。对公益类国有企业,重点考核成本控制、产品质量、服务水平、营运效率和保障能力。
在企業层面要重视对运营资金的管理。对重大项目投资的分析和决策中合理估算投资方案的现金流和各种收益类价值指标,关注项目的特有风险,提出风险应对策略,全面客观判断项目可行性。通过台账管理加强对已投资项目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持续的追踪管理,建立重大投资项目的终身绩效评价制度。认真开展 “两金”专项清理工作,分析库存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真实原因。盘点存货结构和存货状态,制定合理库存;评估客户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制定合理信用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清理无效库存、清收应收账款、严控应收账款增量,降低两金占用。在对外经营中尽量做到销售快收、采购慢付,制定合理的现金库存,避免因短期过渡融资加重企业的利息负担。
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可避免但必须加强防控。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和内控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防控工作是基础,更重要的在防控工作中提高执行力,从被动参与到主动管理,强化风险管控对经营管理的监督促进作用。作为企业经营者和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在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识别、防控和降低各类财务风险的发生,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国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优化对策探讨[J].财会学习. 2020(03).
[2]韩琳.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0(03).
[3]於增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成因及监控措施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