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蕊
早在西周时期,彩礼就以国家法的形式存在,成为婚礼程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建国后,彩礼制度被取缔,但却以民俗的方式继续被传承,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有更加强化的趋势。本文通过对渭南市农村彩礼特点、问题等方面进行网络匿名调研,来分析当前渭南农村地区结婚彩礼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可供采纳的建议和措施。
—、渭南农村结婚彩礼问题现状
为了摸清渭南农村结婚彩礼问题现状,笔者通过“问卷星”平台设置网络问卷调查表,发放至渭南市各地区农村,对适婚男女的结婚彩礼问题现状做了调查了解,其中城市社区、乡镇、普通农村和山村或者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占比如图一,大致情况如下:
一是从彩礼数额来看,没有“彩礼”就没有“婚姻”。从“六万六”“八万八”到“三斤三两”再到“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这些顺口溜逐渐成为了农村彩礼的标准。其中,彩礼数为零的没有,5-8万,8-10万的彩礼占比居多,分别占到43.1%和37.93%,亦存在15-20万的“天价彩礼”。
二是从地域来看,橄榄型分布较为明显。县市区、乡镇、和一些交通便利、自然条件较好的农村,彩礼一般是5万-15万;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艰苦的边远贫困农村彩礼高达二十万,甚至更多。彩礼之外,必须在交通便利的县市区或者乡镇必须有商品房成为绝大多数婚姻成败的最基本前提。
三是从男女双方家庭条件来看,有无收入来源和有无商品房对“彩礼”有一定影响。如果男女双方都有稳定工作或有稳定收入,且另有商品房作为婚房,一般在十万元以下,彩礼相对较低。如果男方有稳定收入或稳定工作,家在城区、乡镇彩礼也相对较低,一般也在十万元以下。如果男方没有稳定工作或稳定收入,自身家庭条件好能支付起婚用商品房的也可能会出较低的彩礼;家庭条件不好的,只能出较高彩礼。
四是嫁娶相抵或代际支付补偿,是造成彩礼增加的重要因素。多子女的农村家庭,父母嫁女儿所收取的彩礼都是与娶儿媳密切相关的,或者说是为了女儿的未来或者说是下一代的教育成长做更好的打算,补偿未来经济的匮乏。在嫁娶相抵这个因素中,一方面是以“嫁”换“娶”,另一方面则是以“嫁”偿“娶”,来确保整个家庭经济上的收支平衡。
二、彩礼日趋昂贵的成因
一是受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女方向男方索取—定数量的彩礼作为结婚条件是一种“礼”,这是一种古老的婚姻传统,是天经地义的事,其意义在于婚姻的庄重、神圣以及对女方家庭的尊重。但慢慢地受经济社会逐利思维和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导致彩礼逐年升级,最终出现了“天价彩礼”。
二是人口流失后的适婚男女比例失调。农村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宜婚女子多选择远嫁交通便利、家里条件富足的城市或乡镇,导致农村里存留的适婚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造成达到法定婚龄的男性青年由于受到家庭贫困因素的影响娶妻结婚难。
三是受“生养成本说”的价值观影响。一方面,农村农民非独生子女居多,为了让孩子们读书“改换门庭”,把一个女儿抚养成人接受高等教育,需要付出巨大艰辛和金钱代价,导致家庭贫困的不在少数。因此,农民普遍认为岀嫁女儿索要高额彩礼弥补经济损失、改变贫困的生活现状是理所当然的。
四是相互效仿、攀比现象严重。在乡村熟人社会中,村民的威望尊严的衡量标准经常在红白喜事的费用总额标准上得到体现,趋于天生贪婪、懒惰的生存本能和商品经济的影响,导致相互效仿、甚至攀比慢慢地也就成了“习俗”,助推了彩礼的水涨船高。
五是一些错误思想作祟。彩礼低预示着女儿不值钱,婚后不受婆家待见的思想;男方兄弟多,多要彩礼可以为女儿未来经济带来支援;还有一些人对嫁女获得高额彩礼而“一夜暴富”心存羡慕,认为不要彩礼白不要,能多要就多要,助长了彩礼的居高不下。
三、农村结婚彩礼昂贵引发的问题
一是导致部分群众“因婚致贫”。高价彩礼对于大多家庭来说无疑是沉重的经济负担,会倾尽家庭所有积蓄,甚至使不少小康家庭也因此债台高筑,最终“因婚致贫”。这樣不但会导致婚后的生活得不到保证,孩子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长大后很有可能会继续父母走过的道路,影响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和全面实现小康的步伐。
二是引发社会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的发生。高价彩礼使一些家庭高额举债,甚至借用高利贷。为了还债,不乏有些青年投机赚取更过钱财,有的涉赌,更有甚者铤而走险,走上盗窃、涉黄、涉毒等违法犯罪道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催生婚后婚姻关系的恶化。高额彩礼,让原本男女平等的婚姻关系蒙上了一层时刻可以引发矛盾的轻纱。常常会因为彩礼的商谈失败导致原本恩爱的男女在进入婚姻后失去了原有的和谐,或者说是成为婚后矛盾的导火索而被常常诟病,导致一些家庭关系破裂而离异。
四是带来农村养老问题。高价彩礼将给原来家庭的父母养老问题带来经济上的难题,还将对包括儿子、儿媳对家中老人的供养、照顾带来情感鸿沟和经济问题。男青年娶不起媳妇,碍于熟人的唠叨,常年在外打工或混日子而不愿意回家,也会导致父母年迈养老无望。也有老年人“养儿防老”的心理预期受挫,举债无力偿还自感成为子女的包袱,患病后不愿医治甚至出现抑郁、自杀等现象。
五是使得优秀传统文化断层。高额彩礼的相互攀比与支付,致使原本淳朴的乡风变了味,铺张浪费代替了崇尚节俭,拜金主义代替了吃苦耐劳,不利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金钱的利益交易,也减少了熟人社会的温情,淡化了农村曾经的单纯美好,让乡愁逐渐成了泡影,给社会治理中的农村自治也带了挑战。
四、高彩礼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宣传引导教育。社区、乡镇党委政府和村支部、村委会及其相关组织要主动承担起教育群众的重任,从转变观念、树立新风尚,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嫁观入手,从内心和思想“化”人,鞭挞陋习、倡导新风。同时,青年团、妇联、司法、民政等职能部门跟进,多方齐心协力,开展以抵制“天价彩礼”为主题的有效教育活动,运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让拒绝“天价彩礼”的题材进戏曲、进歌曲、进快书进小品,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破除铺张浪费、炫富攀比、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让真正让抵制“天价彩礼”成为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2.村民自治约束自我教育。完善村民自治,指导各村修订完善符合本村实际、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将抵制“天价彩礼”、减少铺张浪费等有关要求纳入其中,加强对村规民约的宣传和落实评议,推动形成勤俭节约、婚丧简办的新风尚,增强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自觉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推选德高望重、公平公正、崇尚节俭的人士担任红白理事会成员。根据国家法律和相关政策细化婚丧事宜规定,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柔性制定彩礼标准、随份子限额、酒宴标准和奖惩办法,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在刹歪风、正民风方面的作用。
3.脱贫致富奔小康,是解决“天价彩礼”的治本之法。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三变”改革机遇,用好用足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抓好种植、养殖等增收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发展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女青年留心、安心、舒心在家乡致富增收,稳定家庭婚姻关系,减少离婚率,推进天价彩礼治理。
4.加大劳务输出,广开就业门路,多渠道增加收入。鼓励宜婚青年男女结对外出打工谈对象。劳务部门要在对青年开展劳务输出技能等培训的同时,加强对青年婚恋知识、人际交往、情感交流、互帮互助等知识的教育,引导青年男女在出外打工中增进交往、增进友谊、增进感情,间接促成恋爱关系的确立和巩固,达到“爱情事业两丰收”,为祛除天价彩礼不良习俗培养土壤与环境。
5.举办返乡男女青年联谊、娱乐活动,通过交流增进感惜,促成婚姻。利用大量外出打工的男女青年返乡回家过春节之际,把青年组织起来,通过举办各种联谊活动、文化娱乐活动,让青年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交往,促使他们相互认识、相互了解,增进感情,为双方恋爱结婚拒收“天价彩礼”创造条件。
6.树立典型带动破旧俗。把抵制天价彩礼作为评优选先的内容之一,持续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寻找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创评活动,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婚姻观,提倡婚事俭办,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