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芹
摘 要: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陲,贫困问题历来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作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事关新疆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新疆立足实际,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脱贫攻坚的系列决策部署,紧紧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新疆特色的精准扶贫脱贫之路。
关键词:脱贫攻坚;新疆;成效;启示
党的十九大提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1]为兑现这一承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全国上下再次掀起了决胜脱贫攻坚的热潮。新疆作为祖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脱贫攻坚的系列决策部署,紧紧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明确目标任务,转变工作作风,聚焦重点领域,精准施策发力,狠抓任务落实,走出了一条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路子。
一、新疆脱贫攻坚的实践成效
新疆集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为响应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脱贫目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2014-2017年,全区累计有46.98万户、184.83万贫困人口脱贫,1617个贫困村退出、10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22.84%下降至2017年底的11.57%;2018年全疆实现53.7万贫困人口脱贫,513个贫困村退出,3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至6.51%。2019年,新疆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预计实现64.5万贫困人口脱贫、976个贫困村退出、12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由上年的6.1%降至1.2%。
1.明确目标,完善机制,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证
自治区党委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坚持自治区负总责、地县抓落实、乡村抓落地的工作机制,落实脱贫攻坚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区地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的领导责任制,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一是明确任务目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2018年初,自治区研究制定《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围绕其意见专门制定了《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进一步明确全疆三年脱贫攻坚的总体要求、任务目标、攻坚措施。二是夯实基层力量。自治区区直和中央驻疆单位、兵团向南疆22个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1289名、选派77923名干部、12554个工作队驻村开展工作,实行由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年轻后备干部担任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三是抓作风严考核。自治区以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契机,扎实开展全覆盖、多轮次督查巡查,集中力量解决扶贫领域作风突出问题。2018年以来,通过专项督查、蹲点调研、联合巡查,发现问题、指导督促、整改落实,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特别是南疆四地州22个贫困县主要负责同志,开展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每一個乡镇抓一个示范村,以点带面促提升,共抓蹲点示范村400余个。为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新疆持续开展脱贫攻坚考核反馈问题整改,通过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实行台账管理,做到整改工作有序推进、整改问题有效落实。
2.立足实际,精准施策,切实做到精准帮扶
南疆四地州是新疆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是难啃的硬骨头。要结合南疆四地州实际,建立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强力推进脱贫攻坚。一是因户精准施策。按照因地制宜、一户一策的原则,落实“六个精准”,推进“七个一批”,分类分户确定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实现增收致富项目到户、帮扶责任到人。通过发展生产扶持一批、土地清理扶持一批、生态补偿扶持一批、护边员岗位带动一批,转移就业扶持一批、异地搬迁带动一批、综合社保兜底一批等“七个一批”脱贫路径,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比如在“转移就业扶持一批”方面,自治区建立了农村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管理服务系统,今年以来南疆四地州通过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组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了一批扶贫车间、卫星工厂,实现转移就业近9万人,有效带动了深度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加了收入。二是积极推进“三个加大力度”。加大教育扶贫力度,落实资金10.14亿元,支持南疆四地州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大健康扶贫力度,深入推进全民健康体检工程和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22个深度贫困县7.9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居工程,解决56万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和贫困村通硬化路407.9公里,解决了26个贫困村通电、5007户通广播电视和452个村通宽带网络等问题。[2]三是优待特殊困难群体。南疆四地州自然条件恶劣,因病、因灾、因残致贫群体居多,要将这部分人和五保户、低保户等无劳动能力的对象,纳入社会保障兜底工程,进一步加大健康扶贫补助力度,解决特殊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特殊困难群体得到优待和保障。
3.突出特色,强化举措,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一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立足南疆四地州贫困村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以脱贫攻坚为主导,以特色产业为纽带,以合作社为依托,探索建立起了“特色林果+农户”“特色养殖+农户”“特色刺绣+农户”“特色旅游+农户”等不同形式的产业链机制,推动特色林果业、畜牧业、纺织服装业、旅游业、电子商贸物流业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逐步打造具有区域性特色的产业品牌,加快推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疆共梳理形成29类产业扶贫实名制项目清单,开展庭院整治43.53万户,成立合作社381家,建设冷藏保鲜库142座、牲畜棚圈1.6万座、养殖小区110个,落实特色林果提质增效计划22.58万亩,建成卫星工厂175个,建成乡村两级电商服务站195个。一批产业扶贫项目落户贫困地区,有力促进了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创业、持续增收。二是大力培育经营主体。要把产业脱贫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等结合起来,支持建设一批有贫困户参与的农产品示范培育、精深加工、扶贫车间、“互联网+农业”和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基地,着力打造融生产示范、精深加工、仓储物流、推广销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多元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三是创新投融资方式。及时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重点支持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免抵押、免担保扶贫小额信贷等业务,不断健全完善财政扶贫资金贴息机制和小发展小补助、大发展大补助的激励扶持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民营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进一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
4.整合资源,营造氛围,汇聚脱贫攻坚合力
一是健全投入机制。抢抓“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扶贫项目和政策支持,建立长期稳定的政策和资金投入机制,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切实保障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统筹整合民生项目资金、定点帮扶资金、涉农项目资金和信贷扶贫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发挥资金整体效益。2018年全区共投入扶贫资金334.11亿元,其中南疆四地州占92.3%。二是整合资源创新扶贫模式。充分发挥驻村“访惠聚”工作队力量,实施“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夯实企业和合作社帮带责任,打牢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之间利益联接链条,引导贫困户通过入股参与“保底分红”,增加租金、股金和薪金收入,助推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加大对现代农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采取企业流转、反租倒包形式,引导农户产业向标准化、科技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产研供销一条龙格局,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效益提升。三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信等平台,对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目标要求、政策措施进行广泛宣传,对脱贫攻坚过程是涌现出来的脱贫攻坚典型集体、脱贫致富带头人进行宣传和表彰,营造扶贫济困、脱贫光荣、勤劳致富的浓厚舆论氛围。四是汇聚多方合力。充分发挥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主体力量,积极引导人民团体、民营企业及社会爱心人士参与脱贫攻坚,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四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二、新疆脱贫攻坚的实践启示
1.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
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确定的脱贫目标,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区地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推进了特色产业带动、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民生改善、突破瓶颈制约等专项行动,建立起了县乡村扶贫责任落实机制,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决胜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2.始终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脱贫目标,严格落实“六个精准”,针对长期以来贫困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等问题,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数据复核工作,全面摸清了贫困底数,建立起区、地、县、乡、村五级贫困人口信息资料库,在我区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户有卡、村有表、乡有册、县有档、地有卷、区有库”。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紧紧抓住“精准”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采取“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精准施策,切实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不断提高脱贫攻坚的实效。全区贫困村由2014年底的3671个下降到2017年底的2054个,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18.92%下降到2017年底的11.57%,下降到2018年底的6.51%,2019年下降至1.2%。
3.始终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自治区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谋划推进,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北疆帮南疆、兵团帮地方,深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四位一体”的扶贫机制,做到政策保障到位、资金投入到位、产业带动到位、项目安排到位、民生服务到位、社会帮扶到位、援疆支持到位、群众参与到位,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实施、全社会参与、合力攻坚的新局面。
4.始终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和智。自治区通过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展“周一升国旗”常态化宣讲、加大政策宣讲等,引导各族群众自觉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贫困不可怕、精神贫困才可怕,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增添脱贫信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通过举办农牧民学校开展技能培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充分调动贫困地区群众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5.始终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
脱贫攻坚,从严从实是要领。自治区始终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落实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实施经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通过专项督查、蹲点巡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做到整改工作有序推进、整改问题件件落实。通过严格考核,认真抓好中央第六巡视组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统筹推进社会稳定和脱贫攻坚,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严肃问责,倒逼干部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做好扶贫工作。使脱贫攻坚成效真正獲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注释:
[1]本书编写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10.27
[2]数据来源,新疆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新疆日报,2019.3.1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8
[2]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意见.新疆扶贫网,2016.2.18
[3]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11.27
[4]记者报道.新疆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天山网,2019.3.1
[5]陈全国.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攻坚战.新疆日报,201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