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控建设 优化路径
通过制定相关的控制制度和优化控制手段的方式,来有效预测和解决单位经济活动开展时可能遇到的风险与问题,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时所采取的有效方式,只要这样,行政事业单位才能及时掌握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状况,从而尽快达到提升内控质量的目的。行政事业单位只有做好了内部控制工作,才能对自身的经营和财务管理实现把控,从而在保证自身高效廉洁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发挥出作为国家职能部门应当承担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涉及到内容较多,不仅有对财务方面的控制,还会涉及到对内部员工的管理。所以说,行政事业单位如果做好了内部控制工作的各个方面,可以保证自身经营活动的公平廉政,有效防止腐败的事件发生,从而实现持续发展的战略目的,并能推动国家公共社会事务的发展。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流程是在运营各项经济活动时,及时找出活动中可能潜在的风险,进而采取切实的控制手段来解决问题,同时在过程中加强监控,从而建立一个相对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来推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上级的管理层先能做好内部控制的领导工作,那就说明内部控制的建设有了较好的基础,而单位内控建设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其他员工的共同努力,只要所有内部员工都能参与到这一建设活动之中,那么内部控制的开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石。所以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涉及到了多方的利益,它的目的通常是以内部控制来实现对财务的高效管理,同时在保证财务信息安全完整的基础下,能防止内部腐败现象的产生,从而最大化地帮助单位发挥服务价值,提升管理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行政事业体制的不断改革,在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要想适应市场的竞争环境,优化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具体而言,行政事业单位一旦加强了内部控制,就能顺利地将内部的经营活动全部集合起来,让彼此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又彼此约束,进而使行政事业单位来对所有的经济活动实现统一的监控与管理, 保证所有的经济活动能顺利开展以及相关财务信息都是安全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除了体现在能完善自身的经济活动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就能有效利用资金来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实现了政府一直秉持的对公众实行政务公开透明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新时代政府一直倡导反腐倡廉的背景下,行政事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能有效推进廉洁工程的建设。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内部控制,能实现对内部经济活动和工作队伍的制度化管理,让每一个活动环节都能在有效的监督下规范进行,进而保证单位自身的清廉公允,在健康发展的同时为国家的廉政工程贡献出一份力量。
(一)提升單位全体的内控意识
行政事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就是单位内部内控意识的营造。针对提升单位全体内部控制意识的目的,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培训和教学,在单位内部形成内部控制学习的良好氛围,并结合线上和线下等多种方式,渗透单位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从而将内部控制的管理理念实施到具体的工作当中,这样才能让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始终有强有力的支持。此外,从上至下来逐步强化和渗透管理理念,是单位内部营造内控意识的有效手段,也就是说,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要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意义,才能促使内部其他人员跟上单位发展的理念。与此同时,单位还要定期对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相关理念的培训,使得单位全体都能逐步把握自身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之后将理论转化成实现,能践行到自身的工作之中,进而在单位上下形成良好的内控管理氛围。
(二)构建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
只有行政事业单位拥有了完善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各项环节能相互支撑并有序的正常进行。具体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的建设涉及到从上到下所有的内部人员,领导层作为主要的核心人物,要发挥其指导的关键作用,在掌握构建的流程的基础上,保障建设过程的完整性;而内部控制相关部门的管理层,则要厘清自身的责任,与单位内部的其他部门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在公开合作的基础上,顺利实施内部控制的各项管理活动。如果说单位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是行政事业单位优化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就是实施内部控制工作的必要条件。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内部控制工作涉及到了单位内部的其他部门,但是执行内部控制的管理部门还是要保持自身运营环节的权威性,使得自身在于其他部门合作运营时发挥出专业的管理效果。
(三)贯彻内控制度的遵循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有了内部控制管理的整体意识与组织结构,就等于拥有了内部控制的基石与框架,而相关制度的完善则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保障环节。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离不开内控原则的指导,具体而言,要做好制度的优化,就必须要遵循以下一个原则,首先,保证内控制度的全面性,即内部控制不仅要能实现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和管理,还要能实现对内部人员的管理,从工作流程到工作人员都能完整覆盖;其次,制约性原则。换句话说,内部控制要能明确各责任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让各环节在独立运营的同时,又能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最后,适应性原则。每个行政单位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和目标,所有内部控制制度要符合自身单位的发展要求,切实地推进内部控制的建设。
(四)建立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构建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针对单位内部的独立运行构建内部审计机制。通过成立内部审计的专门部门与专业人员,来操作内部审计工作,使审计人员发挥出其工作最大的监督管理作用。二是鼓励公众对单位进行外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要为回复公众建议在内部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针对公众的反馈和投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能及时给予解决,并通过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和线上统计等多种方式,收集民众的声音,进而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建设出能促进单位长远发展的内控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红.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思路及方法[J].经营管理者,2020(Z1):74-75.
[2]林金建.对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J].纳税,2020,14(08):188-189.
[3]王志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研究[J].财会学习,2020(11):27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