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
“徐师傅,又来参赛了?”
“是啊,我又来了。”
这样的对话,曾多次出现在阜新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
徐师傅叫徐长山,是一名焊工。自打他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把参加技能竞赛作为“成名”的一个平台。
为啥要出名,因为他不仅要在竞赛中证明自己,也要证明给别人看。“别人”中有一位,就是他的岳父。
农村娃进城
徐长山的老家在阜新市清河门区东堡子村,他出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
徐长山的父亲是瓦工。在当时的农村,瓦工可是被人高看一眼的,谁家盖房子、砌墙头,都少不了瓦工。有时候父亲外出干活儿,徐长山会跟在后面看,只见父亲踩着梯子悬在半空中,指挥着众人将沙子、水泥、砖头等井井有条地运转开来。父亲手中的泥抹子如同魔法棒一般,转眼间,一块块砖就砌成了一堵墙。
徐长山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歇工时吃饭的场景,雇主家会把最好的酒菜摆上桌,招待父亲。小孩子不能上桌,都站在旁边眼巴巴地瞅着。这时候,父亲就会把徐长山拉到自己旁边坐下,给他夹肉吃。雇主还频频向父亲敬酒,父亲喝到尽兴处,就拿着筷子蘸几滴白酒送到徐长山口中,那火辣的滋味,至今忘不掉。
在徐长山看来,父亲的形象一直是高大的,甚至是无所不能的。所以,他总想像父亲那样,将来能凭一把抹子走天下,接受众人尊敬的目光。
初中毕业时,徐长山不想继续读高中,向父亲说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要去技校学一门手艺,和父亲一样,靠手艺养活自己。父亲拍拍他的肩膀说:“既然要学手艺,就要学好,这辈子就得靠着手艺吃饭了。”揣着这句叮嘱,徐长山踏上了去往技校的路。
那是20世纪末,当时的技校还保留着计划经济的独有色彩——毕业包分配。入校那一天,徐长山就被告知,毕业后能直接分配到阜新锅炉厂,不仅是全民合同制,还会转为城市户口,前提是——学好技术。
这对徐长山而言,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徐长山学的是焊工,为了把手艺学好,他没少下苦功夫。同学们逃课去游戏厅,他一门心思在课堂上学习;同学们早恋处对象,他还是专心致志学习。临近毕业,老师们都说:“要推荐学生第一个就推荐徐长山,这小子将来一定有出息。”
徐长山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可万万没想到,坏消息传来——阜新锅炉厂倒闭了。
小焊工提亲
随同锅炉厂一起成为历史的,还有技校的计划经济体制,从他那届起,技校不再包分配,这意味着徐长山必须自谋出路了。
本来就没得到,也谈不上什么失去。因此,徐长山并不懊恼,他扛起行李一头扎进了人才市场。在人才市场蹲了没几天,徐长山就被当地的一家民营企业相中,没想太多,他提着行李就去了。
来到企业后,老板把徐长山叫到一位老工人面前,交代他:“这就是你师傅,以后你跟着他当学徒。”老师傅上下打量着徐长山,问:“小子,干过焊工吗?”听到徐长山在技校学的就是焊工,原本是要分配到锅炉厂的,锅炉厂黄了才出来找工作后,老师傅一下乐了:“小子,我就是锅炉厂倒闭后到这儿的。”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徐长山干起来格外卖力,常人3年出徒,徐长山一年半就成了成手。出徒没多久,一天,师傅把他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长山啊,我老了,要退休了,你好好干,这把焊枪你要端得住啊……”徐长山抱着师傅大哭,他忘不了师傅手把手教他焊接的情景:一个焊活儿,师傅为了教好他,躺着、蹲着、仰面、蜷缩……各种焊接姿势都亲自演示,旁人都羡慕徐长山遇到了这么好的师傅。
被徐长山这么一哭,师傅也热泪盈眶,这一幕恰好被厂里的会计看到了。
会计和徐长山年龄相仿,大学本科毕业,单身,是厂里单身男青年的心仪对象。会计心想,徐长山不但技术是一把好手,还这么重感情,就多看了几眼。没想到徐长山也瞧见了她,二人四目相对,都红了脸。
从那一眼开始,徐长山脑海里就总浮现会计的身影,挥之不去。但他心里清楚,技校毕业的焊工和大学本科毕业的会计,门不当户不对,想也没用,还是把工作干好吧。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又想着不试试怎么就知道没有机会呢?辗转一晚上,徐长山没合眼。
第二天,他鼓足勇氣,敲开了会计办公室的门,手足无措地说了些自己都记不住的话后,红着脸跑了。后来,车间里有人喊他:“徐长山,会计找你呢!”
一来二去,两个人渐渐走到了一起。到了谈婚论嫁时,徐长山提着四彩礼进了会计的家门,没想到,被“准岳父”一口就给否决了。
端住这把焊枪
一瓢冷水把徐长山从头到脚浇个透彻。
没过多久,徐长山供职的企业因经营不善面临倒闭,徐长山和会计双双下岗,两个人不离不弃,即便是女方家长不同意,也拗不过女儿的坚决,二人在飘摇之中组成了家庭。
婚后的日子女方在家相夫教子,徐长山又找到了新工作,也就是供职至今的阜新金昊空压机有限公司。徐长山明白,只有在岗位上干出成绩,岳父岳母才能真正看得上自己,才能够养活这个家。
阜新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无疑是成名的绝佳平台。2004年,徐长山首次参赛,便收获焊工二等奖,夺奖归来,岳父不再愁眉不展,露出了些许笑容。2006年,徐长山再次参赛,斩获焊工状元,荣获一等奖,并被授予阜新市劳动模范称号。徐长山拿着奖杯奖状进了岳父家的门,岳父笑得合不拢嘴,张罗了一桌好饭菜,拉着徐长山喝几盅。以后逢人就说:“我女婿那可是焊工状元,劳动模范呢。”
徐长山参赛无数,拿奖无数,凭借手中的焊枪硬生生闯出了一片天地。
在企业中,徐长山当上了焊工班长,在生产中,他更是为企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砂型铁库安装改造、空气压缩机金属软管结构焊接、冷氮机铜管与钢管的焊接、氧气乙炔火焰气焊、不锈钢与铜的焊接作业……这一系列高难度高精度的焊接都是徐长山亲自操刀,每次都保质保量完成焊接任务。老板夸徐长山:“长山是企业的宝,没有他就没有企业的今天。”
把一件工作做到一丝不苟、严丝合缝,可谓之工匠。在长期保持一丝不苟的状态中寻求更高的创新追求,便是工匠精神的升华,徐长山就是如此。
徐长山的技术创新还得从一次拜访说起。一天,徐长山去看望当年的师傅。爷俩聊天的时候,老爷子提起当年干活儿时,不仅要在外面焊接,还要蜷缩在作业面里面焊接,苦不堪言。回去的路上,徐长山琢磨能不能有改善这种作业强度的方法,想着想着就有了创新的灵感,一路小跑来到车间进行试验,一下子就找对了创新的路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演练,“单面焊接双面成型”新技术应运而生,不仅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工作成本。
打那之后,徐长山的创新之举一发不可收,金属软管的研发与焊接、药芯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封头组对与筒体组队等多种夹具的研发……种种创新让徐长山的工匠之路越走越踏实,越走越顺畅。
“把这把焊枪端住了。”师傅的这句话,徐长山至今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