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河长制 让江河长治久清
文 ︳重庆市水利局
重庆地区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比较大的河流有42条,包括长江、嘉陵江、渠江、涪江、乌江等。因为水系发达,所以河流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河长制的作用也就更加突出。
重庆非常重视河长制工作,始终把落实好河长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推进。2018年底,重庆即已全面建立形成市、区县(自治县,含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以下简称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双总河长”架构和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河长体系;市级设总河长、常务副总河长、副总河长、市级河流河长共20名,设长江、嘉陵江、乌江等市级河流23条,市主要领导和全部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均任市级河流河长;全市分级分段设河长1.75万余名,实现了境内河流“一河一长”全覆盖。
除了已经完成四级河长架构外,重庆还在推动河长履职巡河、解决河库管理保护突出问题、构建河长制长效运行健康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
不斷推动河长履职巡河。在全国率先将各级领导干部履行河长责任情况纳入班子民主生活会进行对照检查,市委常委带头将履行河长职责情况在市委常委会会议上进行述职,区县、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对照检查河长履职情况,整改剖析指出问题3800余个;2018年以来,市级河长巡河超过120人次,带动全市各级河长巡河130万余人次、处置解决问题3万余个。
全面解决河库管理保护突出问题。2019年4月,市委书记陈敏尔、市长唐良智着眼全市污水突出问题,共同签发重庆市第1号市级总河长令,在全市部署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各级各部门以及1.75万余名河长迅速行动,采取排查整治一批、曝光打击一批的方式,排查问题4303个、完成整治3554个,有效遏制污水偷排乱排行为。扎实开展河道管理范围划界,累计完成划界河流长度1.65万公里、岸线长度3.4万公里,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清理整治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乱占、乱采、乱建、乱堆“四乱”问题579个。开展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行动,清理整治违法违规利用项目435个;开展河道采砂“统一清江”行动,严打非法采砂,长江干流重庆段非法采砂已基本绝迹;关停、拆除长江干流及其重要支流非法码头共172个,并推进实施生态复绿、岸线自然生态功能加快恢复;拆解、取缔餐饮船舶128艘,餐饮船舶违法经营、违法排污乱象明显改观。
构建河长制长效运行健康机制。一是印发《重庆市市级河流河长制工作机制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并明确由市级河流牵头部门对河流流经区县河长制相关工作进行考核打分,抓好机制建设。二是印发《重庆市全面推行河长制主要任务分解》,将河长制六大任务细化为72项具体内容,并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区县,统筹协调市级相关部门开展入河排污口专项核查、不达标河流整治、黑臭水体整治等专项行动30余项,形成河长制责任闭环和工作合力。三是与四川、贵州两省签订跨界河流河长制联防联控工作协议,加强跨界河流管理保护,特别是针对川渝两地81条跨界河流联动治理,双方决定共同设立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并联合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整治和河道“清四乱”等专项行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生态共建共保。
日前,重庆正式发布第2号总河长令《关于开展污水乱排、岸线乱占、河道乱建“三乱”整治专项行动的决定》。接下来,重庆市水利局将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级第2号总河长令,深入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扎实推进岸线保护管理,落实河道采砂管理责任制,持续提升河流水环境质量,加强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工业污染防治、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等,加快恢复河库自然修复功能,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积极稳妥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压紧压实“一河一长”,深入实施“一河一策”,建好用好“智慧河长”,加强跨区域河流联防联控,开展示范河库建设活动,不断推进河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为子孙后代留住绿水青山 创造金山银山
文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全国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保护好长江母亲河和三峡库区,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
为此,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扎实推进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重庆实施方案的落实,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强化规划引领,统筹目标任务管理。紧紧围绕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这一核心,出台《关于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意见》《重庆市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庆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重庆市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科学制定全市水污染防治任务。
完善制度机制,推动主体责任落实。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环保责任清单,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中长期实施规划。强化考核评价激励,坚持把水污染防治作为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考核绿色发展指标评价重要内容。
强化责任担当,狠抓突出问题整改。坚持边督边改、立行立改,办结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群众举报问题2992件,约谈327人,问责23人。2019年4月,市委书记陈敏尔、市长唐良智共同签发重庆市第1号市级总河长令,在全市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整治行动,污水直排问题已建立台账加快解决,偷排、乱排行为已基本杜绝。
健全法规体系,强化标准技术支撑。加强和推进地方立法工作,制定多个地方法规和规章、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为全市水污染防治法治化、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综合治理,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深化污染综合治理,累计建成94个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處理设施和2600余座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深化重点流域整治。推进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开展长江入河口排查整治。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下一步,将继续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当务之急,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两个基本面,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为子孙后代既留住绿水青山,又创造金山银山。
让水体长治久清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文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是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际行动,是提升城市百姓满意度和获得感的具体措施,是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和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
自2015年以来,重庆深入开展“碧水、蓝天、绿地、田园、宁静”五大环保行动,特别是把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作为一项大事来抓,2018年顺利通过全国黑臭水体专项督查,并入选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人居环境,2019年,重庆启动黑臭水体治理2.0版本,即“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工作,全面推进全流域水体整治,提升水质,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
摸清本底,“一河一策”制定方案。一是开展本底调查。摸清流域污染特征和水污染程度及水环境容量;查明雨水、污水、再生水利用等情况,摸清流域内水资源分布;梳理水文、水质、水生动植物等水体及岸线生态情况;识别风险点,进一步深化排水管网精细化普查。二是划定绿化缓冲带控制线。现建成区段,绿化缓冲带按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内尚未开发建设的,一级支流绿化缓冲带按后退相应城市蓝线不少于30米控制,二、三级支流绿化缓冲带按后退相应城市蓝线不少于10米控制;在非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河段,绿化缓冲带按后退相应城市蓝线不少于100米控制。三是编制治理提升方案。“一河一策”,全流域统筹,编制“清水绿岸”建设方案。
因水制宜,高标准建设流域“清水”系统。一是完善流域排水系统,防治水污染。完善污水收集系统,确保流域内污水全收集;完善污水处理系统,确保流域内污水全处理及高标准排放;完善雨水净化系统,因地制宜建设具有山地城市特色的海绵城市雨水系统;加强雨污分流改造,深化源头治理。二是建设流域节水补水系统,保护水资源。建设流域节水系统,推进污水再生利用及雨水利用;建设流域补水系统,实现水体的净化和循环流动。三是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修复水生态。加强对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和恢复;加强河道生态修复,恢复岸线自然净化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抓好动物栖息保护设施建设。
因地制宜,高标准建设城市生态“绿岸”。一是完善岸线绿化。整治水体护岸,增加植物界面,融入文化元素;构建绿化缓冲带,保护现有植被、湿地,筛选栽植乡土植物;提升绿化品质,联通陆地与河流生态系统,构建多层次、多色彩的生态绿带。二是完善配套设施。完善交通设施和便民设施,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三是提升水岸景观。打造“一轴多点”景观带,形成丰富多样的空间环境;提升水岸文化,打造集亲水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水岸景观。
完善机制,确保“清水绿岸”长治久清。一是强化流域水环境管控。强化制度管控,确保建设工程与排水设施同步配套;强化执法管控,加强流域内工矿企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垃圾违法堆放监督管理;强化运维管控,加强排水设施维护。二是强化流域水安全管控。加强河道行洪安全管控,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加强建成区内涝安全管控,强化雨水排水管理。三是完善综合监管制度。建立全流域运维管理制度,制定维护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建立城市水环境监管系统,构建市、区两级城市水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建立区域水环境补偿及损害赔偿机制;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全流域运维单位及时公开各条河流的运维状况,接受公众监督和举报。
重拳整治餐饮船 让碧水长流
文 ︳重庆市交通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地落实,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从2017年12月起,重庆全面启动全市餐饮船舶污染等专项整治行动,铁腕治理水上餐饮带来的严重污染。重庆市交通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扎实推进全市餐饮船舶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多措并举,形成合力,重拳整治餐饮船舶污染顽疾,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召集各相关市级部门和区县政府,针对餐饮船舶污染进行讨论研究。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餐饮船舶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面启动全市餐饮船舶专项整治工作,铁腕治理困扰重庆主城两江水域20多年的污染顽疾。
市级部门齐抓共管。为加强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重庆建立了多个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形成部门合力,全面保障推动专项整治的各项工作措施安排部署和工作措施安排部署落实到位。同时,制定《重庆市餐饮船舶污染专项整治推进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方案和推进措施,对全市餐饮船舶开展全面排查摸底。
区县政府强力推进。各区县对餐饮船舶污染专项整治工作高度重视,把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比如江北区下大力气整治辖区40艘餐饮船,华新街、江北城街道更是建立出台了“包船责任制”;北碚区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协议上岸模式,让船主除了领取规定的拆解补贴外,得以在岸上继续进行餐饮经营,彻底解决了退市后船主的生活来源问题。
分类整治,严格验收,确保“零排放”。重庆对餐饮船实施分类综合整治,对未经审批或手续不齐全的非法餐饮船,依法停业取缔;对手续齐全的餐饮船舶,对标对表《重庆市餐饮船舶污染专项整治工作验收标准》,严格落实船舶污水垃圾“零排放”、油烟排放达标、安全管理达标等各项具体要求,任何一项不达标,都会被“请”上岸,确保保留船舶全面达到安全环保标准、实现规范管理。
与此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提升行动计划部署和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实施方案,重庆市交通局会同相关区政府、市级部门于2018年10月启动了货运码头治理工作。治理范围为主城“两江四岸”部分河段,岸线总长约109公里。截至2019年底,纳入治理范围的28座码头已全部停止经营和装卸作业,堆存货物全部清运,已全面实现货运功能关闭退出,从源头解决货运码头对江岸形象的破坏和环境影响,提升了城市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