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己亥岁末、庚子之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面对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同战“疫”。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战“疫”的另一个阵地上,他们“停课不停学”,在完成宅家备课、线上教学任务之外,他们中的许多人以书信方式与学生互动,传递着师生之间的牵挂、感恩、励志,彰显着人民教师在战“疫”一线的奉献、担当和对莘莘学子的拳拳爱心。现撷取省内外大学思政教师(辅导员)、中学校长与教师、小学教师(班主任)与回湖北探亲被滞留疫区的小学生的书信分享于此(标题为编者所加),以飨读者。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人文法学院辅导员、思政教师林晶晶,在原定开学的当天,写给学生的信——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原定开学的日子,我们本该面对面看见彼此的笑脸,却在这道屏幕上相见。在春节假期里,每天看到陡增的感染新冠肺炎患者数字,你们是否和我一样,都在心里崩塌,又一遍遍在心里重建?是否和我一样,在李文亮医生濒危那个晚上彻夜难眠,期待奇迹出现?是否和我一样,爱这个国家和人民,却不知道该做点什么?作为思政教师,我坚信在课堂上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或是理论,更应该是理念、精神、思想。因为获取知识从来都不是目的,我们需要获取知识的能力,更需要运用知识建设美好生活的态度和责任。在这场战“疫”里,如何才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每个人都是答卷人。
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卷,中华民族从来都不缺苦难,也不畏困难。像我们这些未经历枪林弹雨、生离死别的新生一代,似乎很难理解苦难的意义,也很难做到从容面对。纵使在思政课上用视频、文字、图片还原先辈们曾经经受的苦难,都很难让我们感同身受。而这场疫情,当看到那些逆向而行、坚守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战士、警察、基层干部群众,我们是否有了答案呢?正是这些平凡人,在风雨中挺立的傲岸,让我们看到了、感受到了支撑这个民族历尽沧桑、饱受磨难却屹立不倒的脊梁。
关于苦难,我们要有痛感,需要铭记,更需要检视。历史不会因为无视而消失,责任也不能因为回避而逃脱。新时代青年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把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当作每个人自己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这是新时代赋予青年义不容辞的使命和担当。
在疫情面前,无数共产党员在战“疫”最前线冲锋陷阵,让我们看到了党旗在哪里,共产党员就在哪里,战胜困难的希望就在哪里。“有党员在希望就在”,那是信仰的力量。信仰不是平日高喊的口号,也不是挂在朋友圈里的签名,更不是书本上的那些文字。信仰是贯穿每个人一生的灵魂。正是基于信仰,无数共产党人在苦难面前,一次又一次替人民挡在了生死關头,这是战无不胜的坚强力量!共产党人的信仰就应该是你们的信仰!无论你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去到任何地方,都应该时刻铭记:信仰不能丢,对祖国和人民的大爱不能弃!
此次战“疫”也许即将过去,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是党对人民的承诺。在战“疫”中发生的故事、产生的精神、收获的经验,应该永久地成为时代、青年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战胜灾难的力量来自我们青年自身的强大。将来,当国家需要的时候,你们应该是也必须是那个给弱者依靠、给普通人抵挡苦难的英雄。
青年人常说要“以天下为己任”。如今,你们宅家学习,无法在战“疫”最前线披坚执锐,但完成好每天的学习任务就是应有的责任和使命。青年人唯有砥砺前行,让知识丰满自己,让智慧把握未来,用拼搏昭示希望,用硬核的专业本领来回应时代的挑战,让青春在战胜苦难中闪亮。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人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