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昕
教师要让学生认知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写作教学中有效应用课外阅读是体现语文特性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将课外阅读融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科学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带领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最好老师,写作也需要兴趣的带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和书写需求。因此,教师在开展写作训练时,要科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始终保有阅读课外书籍的浓厚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正实现“有情可表,有话可说”的写作目标。
比如,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我的植物朋友》时,可运用“课外阅读引导法”。课前,教师先将写作主题和核心要求发布到班级学习群中,让家长帮助学生收集课外知识,如“植物的生长周期”“植物的生长需求”“植物的变化”等。同时,教师让学生将收集的相关图片整理后带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口头介绍自己的“植物朋友”,并详细阐述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具体变化。一位学生阐述和分享时,其余学生可就此提出疑问,展示的同学可通过图片进行解答。在班级所有学生分享完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展示内容和相關知识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进行二次创作。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交换习作随机评价,要找出评价作文的优秀内容,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最后,学生选出2-4篇优秀文章反馈给教师,教师以此为线索对其中的技巧和问题深入剖析。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写作的浓厚兴趣,并且在丰富的课外知识的引导下,表达内容会变得更加多元和有效,从而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也能使课外阅读的教育价值最大化。
二、积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创作视野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竞争意识,教师在开展写作练习时,要充分运用这一特点,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获的知识进行有效转化,拓宽创作视野。
比如,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我的奇思妙想》时,可运用“游戏教学法”。课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收集到的新鲜资讯或科学知识进行整合,并带到课堂上。课上,教师开展“课外阅读知识分享擂台赛”,点名让学生讲解自己收集的新鲜资讯或科学知识,并将相关内容在黑板上以树状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在该同学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求其他学生作为大众评审,根据讲述效果以及知识的新颖程度评分,教师在一旁做好计时和裁判工作。接着,教师点名让其他同学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展示,该名同学展示完成后,再次接受大家的评分,两名同学中得分高者保留参赛资格,并接受第3名同学的挑战,以此类推,最终班级中得分最高者成为“课外阅读知识分享擂台赛”的“大擂主”。
比赛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在活动中听到的有趣想法和新鲜资讯进行转换,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作理念进行写作。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良性竞争中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获取丰富的写作资源。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形成学习共同体,相互帮助,共同发展,拓宽视野,实现课外“悦读”的目的。
三、有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强化学生创作思维
创作思维是使作文更具可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新颖的思维模式。教师在写作教学活动中,通过有效的手段让学生记录课外阅读中的收集的材料,深入挖掘阅读内容,感知作者的创作思维,从而真正体会阅读与写作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比如,教师要定期开展课外阅读反馈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运用不同的调整措施,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有所得。反馈时,教师要根据兴趣爱好和阅读效果将学生分成多个层次。针对阅读能力较强、总结归纳能力突出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阅读材料中更深层的内容,如“阅读内容与自我发展的联系”“作者的创作理念”“阅读内容对自己的启发”等,从而让学生的写作内容具有可读性的同时,更具有大爱、大义。针对阅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强化和“基础概念”,如“阅读内容的分化”“作者的生平事迹”“好词佳句的积累”等,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完善写作技巧,使写作内容更加丰富,引人阅读。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与教师建立了情感沟通的桥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和调整自身短板,写作水平得以提升,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和写作水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语: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提升写作水平和能力,进而实现写作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