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存洪
职后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发展一体化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举措。面对教师职后培训工作的新挑战,传统的形式单调、模式固化的培训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要求。比如,在培训内容上,课程缺乏系统设计,碎片化严重,前沿性不足,通识性过剩;在培训形式上,仍是一讲到底,参与式不够,互动性不足,研讨性不强;在培训组织上,“全员、通识”培训有余,个性化、订制式、分层分类培训不足,未能对解决教师队伍“半斤八两、齐而不尖”问题起到有效的作用。对培训质量的评估,还是止于听听汇报、看看“盒子”(材料)、问问学员(事先被培训单位“打了预防针”的,以确保有一个高的满意率),未必能真实反映情况。
新时代教育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培训不能单纯靠计划去分派、靠权力去规定、靠纪律去约束,教师培训从理念到模式不能再按照过去的老经验、老方法,必须研究新形势、学习新理论、实施新模式、破解新问题,探寻教师培训的时代新方位,科学促进培训升级换代。如何建立立足课堂、问题驱动、网络辅助、团队协同、典型示范、名师培养、活力提升、自主研修、主题切磋、校本发展的丰富形式,形成行政推动、制度驱动、典型带动、强弱互动、竞争拉动、激励引动、个体主动的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策略体系和长效机制,需要持续探索。
应加强培训标准建设。尽快出台各学科领域的幼儿园和义务教育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标准等。逐步健全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教师把好质量关。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帮助他们凝练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教学风格。下大力气优化国培计划,擦亮国培品牌,真正让国培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一个成长营,成为“省培”“县培”“校本培训”的示范和标杆。
应把培训主动权还给教师。各级培训应突出“学员立场”,切实了解学员的需求,思考并解答好“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经典之问,变“我能提供什么课程”为“你需要什么课程”,改“围桌吃饭,固定菜品”为“自助用餐,各取所需”,有选择方谈得上自主、主动和积极性。
应解决好“有用”与“无用”的关系问题,合理引导学员需求。现在有过于追求“有用”的倾向,培训学员多强调“不要给我讲理论,你就告诉我怎么做就行”。理论是经过抽象、概括凝练而成的概念和原理,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高于实践、超越实践的特点,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学一些教育理论,有助于增强工作的自觉性、预见性。弈棋者,有只顾眼前“下棋没门儿,只吃小卒儿”的,有能看透两步、三步的,有能看透四步、五步的,教育上理论修养功底的作用也是如此。不清楚教学流派,何谈“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清楚课程流派,何谈课程开发?所以培训中要引导学员正确看待“无用之用”。当然,理论的呈现方式要改进,要用一线校长教师最为熟悉的话语体系来解释教育世界的现象和问题。
应健全培训的“转换”环节。很多培训“听”的时候感动,“听”完后激动,回到岗位后一动不动。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后续的跟进,“起于培训,又止于培训”。建议加强县(区)级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建设,使之成为“中继站”“转换器”,整合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多方面的力量,依托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教研室教研员、教育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帮助一线教师将学习成果与自身实践结合起来,贴地而行,最后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生產力。
(作者为南昌师范学院江西教育评估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