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社科类社团的社会治理的功能也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社科类社团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社科类社团社会治理功能优化策略:即提高社科类社团的自主性;强化其的研究能力;整合社科类社团的资源;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关键词】 社科类社团;社会治理;优化策略
时代精神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素质的进步,离不开社会科学类社团的发展。社会科学类社团是我国新型社会智库建设中的主导力量,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一种精神力量和有效载体,社会科学类社团贯彻落实了“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方针,正在走上加快发展的路途。
一、社科类社团参与社会治理的必要性
我国社会科学类社团作为社会组织的核心构成部分,是实现十九大设定目标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必须要充分理解社科类社团的深刻内涵,深入认识社科类社团的社会治理功能,准确把握有助于完善和发展社科类社团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社科类社团将发挥重要的治理作用。社会治理工作的实施离不开社会组织这一主体的存在,社会组织是达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备条件。
二、目前社科类社团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经过数十年的高速进步,我国社科类社团建设获得巨大成就,科研水平、服务功能渐渐提升,管理机制不断优化,社团运作渐渐规范。但同时中国社科类社团也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社科类社会团体发展不平衡
各个社会团体之间因为成立时间、发展规模等方面有着显著差异,在社会及专业资源的配置上也相应存在明显的不同。部分社科类社团成立时间较早,实力较强;部分社科类社团成立时间较晚,尚在发展过程中。从理事规模层面来看,部分社科类社团是相对较小规模的社团的数倍。在发表论文、承接项目、办公经费等诸多层面,某些具有优势资源的社科类社团也都大幅度领先于其余社团。因为社科类社会团体在申报项目、参与学术活动等方面有着某种竞争关系,而社会团体本身具备的资源很大水平上影响着竞争的最终结果,这就导致发展较好的社科类社会团体可以利用竞争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进而加大了社会团体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的状况,而此种发展不平衡的态势最好采取顶层设计来实行调整。
2、双重管理机制下的管理缺失
双重管理机制是指对社科类社团的登记注册管理及日常维护,执行登记管理机构和业务主管机构双重负责的机制。前者即是社科类社会团体的主管机构,业务主管机构即是社科类社会团体的托管部门。
通过对社科类社会团体的主管机构和托管机构的比较分析来看,主管机构是政府机关的社科类社会团体,托管机构和主管机构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托管机构同时是主管机构的下属部门。主管机构为省社科联的社会团体,托管机构与主管机构的关系比较松散,各个高校和科研组织与省社科联并无现实的上下级管理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由政府机关主管的社科类社会团体在日常管理上比较统一,主管部门与托管部门可以构成高效的双重管理,但政府机关本身的社科类社会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对社会组织发展给予的支持比较有限。
各个高校和科研组织具备的学术资源比较丰富,但主管部门和托管部门的联系不够紧密。在现实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社科联为各个社会团体构建了平台,各个社会团体开展学术交流和社会活动。但因为主管部门和托管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真空现象,就导致二者在管理权限和责任分配上较为模糊。
在现实的活动实施过程中,主管部门构建了平台,却欠缺有效的统筹协调和系统的规划管理,各个社会团体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渠道也受到阻碍,这致使社科类社会团体在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时候封闭性和独立性较为突出,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较为欠缺。
3、大部分社科类社团运作资金严重缺乏
社科类社会团体经济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或者政府补助,虽然政府补助比较便捷,但还是有局限性,如政府支持资金不稳定,资金覆盖面积不广泛等因素。社科类社会团体经济还来自社会各界的企业,虽然他们对社团运作给予经济赞助和支持的力度较大,但绝大部分经济支援是被动的、暂时的,稳定性不够,企业没有形成强烈的公益意识。目前社科类社會社团暂未达到政府购买服务的能力,没有稳定的、长期的资金来源支撑其运行。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水平人才的招纳便受到了阻碍,开展科学研究等活动时因资金不足难以实施,如组织活动时因形式单一导致社会作用不显著,长此以往部分社团常年因不举办活动。久而久之,就会使社团空壳化。
三、社科类社团的社会治理功能优化策略
1、提高社科类社团的自主性
(1)建立社科类社团的法人制度,摒弃以往的行政色彩。力争政府机构从社会团体中退出,放开对社科类社会团体在人事、经济等方面的操纵,给予社科类社会团体发展的主动权。以往社团是依附在政府之中,没有独立性,也就没有相对的独立性,只有从政府中脱离,才能达到平等的第一步。社员在自我管理的同时,更要承担起要自我监督、自我负责的责任。从计划经济中抽离,摈弃依赖型社会团体管理体制,提倡自为型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在市场经济下提升社科类社会团体的社会地位。
(2)转化政府职能,迅速开发社科类社会团体的潜在作用。各级政府机构要从内到外逐一自省,从一些无力管理的岗位和职能抽离出来。政府以任用等合适的方式,为具备资质的社科类社会团体提供有力的资源、广阔的空间。社科类社会团体也要在此时担起责任,承担公共服务和急需解决的事项,配合政府完成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最大限度发挥社科类社团在社会治理中的治理潜能。
(3)优化社会环境,社科类社会组织要采取相关政策措施发挥作用。政府要把社科类社会组织纳入社会事业发展扶持的政策范围内,优先发展以社科类社会组织的扶持项目,例如在购买服务时,推动政策倾斜度,充足社会团体的资源。政府要逐渐从管理中抽离,杜绝对社科类社会团体的干预性,摒弃职能的行政性,通过社会服务性的职能向社会发挥自身的优势,创造应有的价值。
2、强化社科类社团的研究能力
(1)加强社科类社会团体的研究力,不仅要把握正确的学术导向和政治方向,还要明晰社科类社会组织核心使命职责。社科类社会团体应用研究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是学术导向的基本要素,要重视社会实践中发现的现实问题,第一时间进行研究、展开讨论。(2)理论创新是社科类社会团体持续向上发展的主流思想。在对社科类社会团体的研究中,要实时关注新的社会实践,跟上社会潮流,集思广益地进行理论创新,确保研究出有前瞻性、引导性的学术成果,提升在各领域中的自我价值。(3)增加开展活动的频率,提高学术活动的质量。为了不让学术活动的形式存在单一性,要推行各类服务社会的活动,增加学术活动有一定的数量以及规模,多种课题均可参与研究,如举办学术年会、跨学科学术大会、跨领域学术大会等,目的是强化策划能力、强化智库功能,以提升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做好辅助工作。
3、整合社科类社团的资源
不同的社科类社团在不同程度上有着独特的资源,如组织、信息、学术、人才及社会关系等。而造成多数社科类社团影响力不大的因素也存在着多样性:资源缺乏整合、人员数量过少,导致作用不显著。社会组织资源的影响力受资源流向的规律和资源配置的制约而形成的社科研究领域孤岛状态,在不断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将会被改变。社科类社团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把各类潜在的资源组织起来,发挥出高效理论研究的优长,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实现相应的的社会效益。
4、大力培育专业人才
(1)提升领导队伍的整体素质。一個长期稳定发展的社科类社团必将有一支强大的领导队伍。队伍中的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超强的科研工作能力、突出的学术水平、积极向上的政治素质,在人脉关系上也要具有广泛性。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在策划组织大型社团活动中吸引领域内的广大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党政干部积极参与。
(2)广纳贤才,壮大力量。社会组织影响力的扩大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建设,吸纳创新型的拔尖人员、专业化的精英学者、职业化的研究者、培养和储存一批理论功底扎实的人才是社科类社团的首要任务。社会科学工作者不仅可以课题研究的成果获得相应的声望和待遇,还可以使学术研究服务于社会,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实现双赢的良性格局。
【参考文献】
[1] 苗绿,王辉耀.社会智库如何利用运营机制创新促进发挥政策影响力[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08).
[2] 冯豪,孙志丽. 黑龙江省社科类社会组织的管理与发展研究[J].知与行,2017.121.
[3] 王蔚,熊进,徐跃飞.社科类社团的组织治理结构与社会功能发挥研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3)22-26.
【作者简介】杜元可(1985.09—)男,广西贵港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学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区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