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邵萍
随着幼儿园办园规模的不断扩大,青年教师已成为幼儿园的主力军,如何针对他们的需求开展精准有效的教研,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是当下园本教研应着力研究的课题。近几年来,我园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了解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
我们精心设计了问卷,向玄武区教育系统共同体研究小组成员的四所幼儿园中教龄在10年以内的共计101名教师做了问卷调查。主要围绕“你未来的专业发展规划是什么?”“你觉得自己当一名好教师的优势是什么?”“你认为自己的薄弱之处是什么?”“你认为自己需要哪些支持和帮助?”等问题,全面了解青年教师的真实想法、现实困惑、自我需求等。
我们在仔细阅读每一份问卷、每一个问题答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归纳,最后,深入剖析青年教师的成长需求。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有三个发现:
第一,有12%的青年教师把做有情怀的教师列入自己的发展规划之中。这让我们看到现代青年教师是有教育情怀的。但从数据来看,12%的比例不算太高。这也说明我们在平时的培养、培训过程中,弱化了对教师的情怀教育,或者我们的情怀教育有效性不高。
第二,教师自认為的薄弱之处排在第一的是“教育实践”,而不是我们以为的“教育理论”。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了解到:青年教师大都是从师范院校走向工作岗位的,在学校里学习了不少理论知识,但在实践中不知道如何运用,他们认为所学的理论不能解决他们目前遇到的具体工作问题,所以迫切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教育实践水平。
第三,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中排在第一的是“实践专家的指导”,占59%,而“理论专家引领”只占14%。我们分析,现在社会获取各类资讯的途径很多,青年教师通过网络等途径学习相应的教育理论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做。同时,当下有很多幼儿园有经验的教师大都安排在管理岗位上,幼儿园一线教师中的青年教师居多,大家谈得多,研得多,但可以让青年教师模仿学习的好的实践案例却不多。所以,青年教师迫切期望看到先进理念的实践样态,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他们最期望的指导专家是班长、师傅、有专业特长的教师、有经验的老教师等实践专家。
通过全面调查、分析,准确了解幼儿园青年教师群体的特征和需求,有利于我们确定与青年教师需求高度匹配的教研目标、内容和形式。为此,我们在园本教研中凸显了:强化情怀教育、实践培训及实践专家指导,有效推进青年教师向前发展。
二、强化情怀教育
以往我们的园本教研主要聚焦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内容上,没有将教育情怀纳入其中。殊不知,教育情怀和教育理念、教育技能是密不可分的。有情怀的教师才会热爱学生,才会不知疲倦地研究学生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情怀的教师才会淡化对物质的高追求,享受工作的乐趣,在工作中有情有爱。我们强化情怀教育,就是努力让教师弱化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压力,引领他们寻找、发现、感受工作的乐趣和价值。
与特级教师面对面,寻找他们与自己的不一样之处。我们邀请特级教师等教育“大咖”们来园给青年教师讲自己如何满怀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从懵懂走向成功;我们还让特级教师直接组织展示活动,让青年教师看到特级教师的教育情怀是如何落地的,看到优秀的教师是怎样与幼儿互动的,是如何对待所谓的“不给力”幼儿的……这些能让青年教师感受到特级教师之所以成为特级教师的人格魅力。
与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面对面,寻找他们与自己的一样之处。有些青年教师认为特级教师离自己太远,自己无法与他们相比。于是我们邀请了一些与他们一样又不一样的青年教师,来园开展系列讲座。我们邀请的青年教师中有坚持家访并写出10多万字感悟的普通中学教师,有每学期都用心为每一个学生写出精准且富有个性评语的聋哑学校教师。让园内青年教师们看到、听到、感受到同龄人如何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一样”的事迹,体悟到同龄人中的教育情怀和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和才情。
我们曾邀请一位小学教师来园作题为“‘小老师也有‘大超越”的讲座。这位教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名学生给他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像一头猪”。当他看见纸条上的文字后,没有立刻批评该学生,而是弯下身子,问该学生:“你喜欢猪吗?”该学生说:“我最喜欢猪了!猪是我的吉祥物,猪是我最喜欢的动物。”……一般的教师可能会误解学生,认为学生是在讽刺、谩骂教师,但这位教师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学生之所以会这么做,一定有他的理由。于是就有了教师弯腰与学生的对话。正是因为这段对话,教师了解到学生对自己真挚的情感。这样走入儿童心灵的故事贯穿在这位教师的整个讲座之中,让青年教师深深地感受到这位教师对教育、对儿童的情怀。
我们还邀请了聋哑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来园讲她是如何给班级中每一个学生写出个性化评语的。这位教师讲述了自己为了给每个学生写出客观的评语,他走近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全面而详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学习状态等。同时,他还讲述了自己为了给学生以惊喜,每一学期都用不同形式呈现学生的评语。有一次她为了用漫画的方式呈现学生的评语,每天练习画漫画,最终呈现出来时,她的学生们沸腾了。这位教师的评语成为了学生们心中美好的记忆,她通过期末评语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用心、用情。
通过特级教师和同龄教师的现身说法、实践操作,幼儿园的青年教师体悟出作为一个有情怀的教师在平日的工作中应该怎样做,了解到只要教师有爱心、有耐心,学生一定会与教师交心,教师也能体会到学生的可爱之处,认识到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就是感动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
三、注重实践锻炼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青年教师期望提高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获得工作的成就感,赢得家长、儿童的信任。因此,他们期望能够获得实践专家的直接指导,期望看到先进的理论在实践中的样态。
为此,我们采取了两种策略。
第一,看研同步。我们根据青年教师的困惑找到对应的示范榜样,然后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观摩,观摩后立即开展研讨。如,我园青年教师普遍认为家长工作难做,尤其感到困惑的是教师在家长接送环节如何兼顾与家长沟通和关注幼儿需要。于是,我们组织青年教师观摩园内一位家长工作做得较好的教师在接送环节的做法。我们请青年教师思考:你在家长接送孩子环节有什么困惑?你期望解决什么问题?在观摩榜样教师组织接送环节后是否解决了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观摩中你还看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困惑?
在观摩中,青年教师特别认真,边观摩边思考。观摩结束后,我们立即组织研讨与反思,通过分享交流、答疑解惑,大家认识到,接送环节完全能体现一名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研讨中,青年教师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看到的好的做法:“以往听大家说家长和孩子都非常喜欢L老师,这次观摩让我明白为什么家长和孩子会这样喜欢她。无论是面对幼儿还是面对家长,她的身体永远是前倾的,她与幼儿互动总是弯下身子,与家长互动始终面带微笑,眼睛也始终是与他们在交流的。”“她能关照到每个家长,让家长感受到她的暖心。如,下雨天和一位奶奶说:‘注意安全。”“晨间接待那么忙,她还是能兼顾到每个家长,同时也兼顾了每个幼儿的需求,并且做得非常自然。”“面对不善交流的家长,她能主动找话题引发家长交流的意愿。她能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个人的生活经验,主动与家长交流。”“她真的做到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里有事儿,眼里有活儿。”
在观摩研讨过程中,大家渐渐达成共识,认为教师应该做到:(1)始终充满热情,每句话都带着情感。(2)持之以恒地实施教育。如,幼儿来园时见到教师鞠躬,离园与教师说再见等行为习惯培养,要始终贯穿于每一天的接送环节之中。(3)关注每一个幼儿,将幼儿一日生活中发生的语言和行为记录下来,以帮助教师记住每一个孩子在当天发生的事情。这样与家长交流就有了实质的内容,能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是用心的。(4)主动与每一个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研讨时,有教师提出困惑:看到家长不知道该聊什么。大家展开讨论后认为可以与家长聊的内容有:当天发生在幼儿身上的特殊事件,如幼儿呕吐了、尿湿裤子了等;幼儿当天与过去有不同或有进步的事情,如孩子一直不吃蘑菇的,今天吃蘑菇了;對头一天出现的情况持续地关注,如头一天下午孩子有些不开心,当天一天都很开心;对家长交代的事情的反馈,如近日孩子有咳嗽,家长要求教师给予关心,教师就要把孩子一日在园生活的情况告诉家长;教师需要与家长交代的事情,如教师给全体家长布置的家园亲子活动内容,有个别家长需要特别交代等。
第二,行思并进。通过上述研讨,教师们虽然达成了很多共识,但我们的教研没有止于共识,我们认为更为重要的是要帮助青年教师将共识落实在日常实践之中。如,在上述组织青年教师研究在接送环节教师如何兼顾与家长沟通和关注幼儿需要的第二阶段,我们提出的研究任务是:每个教师将第一阶段研讨形成的共识和策略落实在每天的晨间和下午家长接送孩子的环节中,可以选择针对自己的薄弱点或共识中某些或全部要点进行实践,一个月后大家再来研讨、观摩和交流。如此循环往复,直到问题解决。我们要求在教师进行实践研究的同时,进一步思考与实践两个问题:(1)幼儿的主体性如何最大化地发挥?如,早上接待工作繁忙,要签到、组织值日生等,教师如何让幼儿参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成为他们的学习课程?(2)不同年龄班的接送环节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在接送环节如何体现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和层次性?
就这样,在研究过程中,青年教师始终带着问题去观摩,带着思考在行动,从而大大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正是由于我们对青年教师进行了全面分析,准确地了解青年教师需求和薄弱点,强化情怀教育,加强基于实践的园本教研,凸显实践专家指导力度,研究和培训的内容直指青年教师的需求,从而提高了教研和培训的精准度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