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琨
2019年秋季始,全国小学各年级统一使用统编语文教材。老师们在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了一些好的做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疑惑,特别是对于教学目标。结合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统编版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设置需遵循以下三个方面:
一、紧扣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统编教材以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双线结构组元,核心也是语文要素。统编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认为:“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即统编教材依然首先要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因此,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把“双基”目标先列出来,即使是高年级也不例外。
如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的教学目标:“会写‘蒜、醋、饺、摊等15个生字,会写‘热情、自傲、饺子等20个词语;默读课文,了解老北京人过春节有哪些习俗,分清详略。”又如六年级下册《藏戏》的教学目标:“了解藏戏的形成和特色,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学会从不同方面写事的方法。”
二、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统编教材通过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来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备课时深入分析编者意图、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等,并通过教学目标的设置、学习活动的开展来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如一年级上册入学教育单元《我是中国人》,就可以设置“观察图画,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这样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和民族团结观念;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可以将教学目标设置为“查找中华儿女为国捐躯的资料,谈谈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中华儿女为国捐躯的伟大,增强爱国情感。
三、提升思维的能力和品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统编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系统地编排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和品质提升的内容。这是我们解读教材时尤其要注意的。
1.设置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从学段、学年和单元对语言运用训练进行了系统的编排,来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思维能力。
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感受童話丰富的想象”、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等,对想象进行了系统的训练。同时,也在不少课后练习安排了相关训练活动。如二年级下册《一匹出色的马》“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三年级下册《燕子》“边读边想象画面”、四年级上册《观潮》“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以及各册中古诗词的课后练习“想象画面”等等。设置此类课文的教学目标时,要把思维能力发展目标明确表示出来。
2.设置思维品质提升的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还通过“课前导读、泡泡、课后练习、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等安排来促进学生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如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的泡泡“我从这句话,体会到了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深刻性的训练,其课后练习“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习作“我的乐园”和语文园地中“读句子,再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等,都是对思维独创性的训练。本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要求“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这些对思维品质提升的训练也要写进教学目标。
除上述两方面外,我们也要在其他方面合理安排,分配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训练,并形成一种自觉意识。应重点设计和开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陈先云老师说:“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突出了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的编写理念。”我想这应该是老师们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唯有在此基础上设置准确的教学目标,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少走、不走弯路。【此文系广州市南沙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指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编号NSKY2020019)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