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按语文课文类型渗透美育

2020-07-04 02:09黄玉霞
师道·教研 2020年6期
关键词:艺术美徐志摩美育

黄玉霞

法国美学家卢梭说:“有了审美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觀念。”认识美要系统、有深度的开展。从美学角度讲,美主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个主要方面。在语文课堂上怎样渗透这美的三方面?

一、自然美是一朵清新的睡莲

课程改革以来,在教材的改革上,很注重多放些突出人文性的文章。现行语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那些描写祖国河山的文章处处透露出一股清新的感觉,让孩子们用心去感受那种和谐。例如一直没有离开过教材的《桂林山水》,漓江的水——清、静、绿;桂林的山——奇、秀、险;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一切用读可以把学生带往那无限静谧的意境当中,感受自然给予我们的厚爱。对于这朵清新的睡莲,我们采用的方法是以读为根本。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教师可以开发课程资源,找到相关的图片、影片,配以恰当的音乐,来一段美美的范读,声情并茂、娓娓动听,引起学生的共鸣,带他们入情入境,让孩子们体会“自然”和“美丽”。然后让学生在读中欣赏品位,在消化的过程中感受美,提升孩子们感受美的能力,净化孩子们的心灵。实现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基本功扎实,有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课前备朗读,提高自身朗读能力;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这能很好的让学生感受美。

二、社会美是一株虚心竹

小学语文教材里特别重视能培养学生品德修养的文章,不乏古今中外的真人真事。目的是塑造孩子们美好的心灵,让他们诚信做人。处理这类型的课文,就不能单单靠美读了,要抓住字、词、句钻进人物的心灵。例如《关尹子教射》,在文言文中,也可以运用抓住字词句的方法来体现人物美好的性格。在体现列子的勤学上,抓住“退而习之”“三年”;体现关尹子的严师一面,抓住“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子知子之所以中乎”?抓住相隔三年的同样问话,去体现人物带给我们的心灵的震撼。最后把这些情感上升、提炼、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在社会上,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使学生得到一种引领思想品德发展的方向。在课堂上我们还可以演一演、说一说、议一议、写一写。学这类型的文章是个诚心修炼的过程。

三、艺术美是一盆造型古朴的松柏

我们如何在课堂上体现课文的艺术美?语文课,应该是万紫千红而不是一枝独秀、千篇一律的。该一讲到底的,就得一讲到底;该一读到底的,就得一读到底;该一问到底的,就得一问到底;该一看到底的,就一看到底。

语文教师要把课文当作是一件艺术品一样展现给孩子们看。有一位老师上的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课:一番朗读之后,他用整节课时间给学生讲述徐志摩、林徽茵以及陆小曼的恋情。末了,他说:“人们都说《再别康桥》是抒写诗人对母校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我看他表达的其实是对流逝的岁月和永不再来恋情的一种心痛。大家下课看看我说的是否有道理。下课。”学生雷鸣般的掌声为他响起。据课后调查,有80%的学生在周记里记下了这节课,并且对“林情徐意”进行了述评。更可喜的是,不少学生把徐志摩的诗集和有关徐志摩的评论都找来读了,而我们何曾用什么方法带领学生进入现代诗歌艺术美的深髓中去?多得课改,让我们的教材的类型丰富多彩,以前未曾有的,文言文、剧本、现代诗、散文,充满艺术气息,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欣赏美的机会。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各种类型的课型加强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我相信,在如此百花盛放的语文教坛上,只要持之以恒的渗透美育德育,未来的孩子们一定会身心健全,全面发展,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会有更好的提高。让我们的课堂处处飘荡着美育的香气、时时展现着多彩的姿态。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艺术美徐志摩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花牛歌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探析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美
美育教师
小评《徐志摩论》
徐志摩的诗论